金蟬脫殼[釋義]

金蟬脫殼[釋義]
金蟬脫殼[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蟬脫殼本義是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後用來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基本信息

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36-21金蟬脫殼36-21
金蟬脫殼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
拼音:jīnchántuōqiào
解釋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釋義

金蟬蛻變於脫去外殼。比喻利用假象藉以脫身。※語或本《三國志平話.卷上》。△「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典源

《三國志平話.卷上》
至次日天曉,探事人告曰:「呂布將三萬軍,下虎牢關搦戰。」冀王問眾官:「誰與溫侯決戰?」言未盡,有長沙太守孫堅,引軍出馬,與呂布對陣。交馬都無三合,孫堅大敗。呂布趕入大林。呂布發箭射孫堅,孫堅使今(金)蟬蛻殼計。孫堅卻將袍甲掛於樹上走了。呂布將孫堅的頭盔戰袍,使健將楊奉上虎牢關,與太師董卓去。正行之次,路逢張飛,奪了頭盔戰袍。
註解
孫堅:公元155~191,字文台。東漢末期名將,孫策、孫權之父,軍事家孫伍的後人。
呂布:字奉先,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連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出處: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典故說明

「金蟬脫殼」是指蟬的成長過程中,會蛻變脫去外殼。殼留下來,但蟬已飛走。可以用來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脫身。在《三國志平話.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語:董卓廢殺少帝後,立獻帝,因專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各方人馬以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被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袁紹堂弟袁術因妒忌孫堅勇猛善戰,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造成孫堅軍中因缺糧而大亂。董卓義子呂布知道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書證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我專心為你,豈復有他戀?只要做得沒個痕跡,如金蟬脫殼方妙。」
《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這賁四巴不得要去,聽見這一聲,一個金蟬脫殼走了。」
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五.演習部.授曲.吹合宜低》:「先則人隨簫笛,後則簫笛隨人,是金蟬脫殼之法也。」
《紅樓夢.第二七回》:「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
例子: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的法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利用假象藉以脫身。
使用類別用在「巧妙脫身」的表述上。
例句
兇手巧使金蟬脫殼之計,讓追捕他的人撲了個空。
張三欠下這么多債務,小心他來個金蟬脫殼,一走了之。
當箱子打開時,原被鎖在裡面的魔術師早已金蟬脫殼不見了。
當警方趕到時,在混亂中弄錯對象,主嫌就趁機金蟬脫殼,逃逸無蹤了。
當警方掀開被子一看,才發現床上睡的是個假人,真兇早已金蟬脫殼得逞了。
辨識
近義詞緩兵之計、瞞天過海、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反義詞瓮中捉鱉
「金蟬脫殼」及「逃之夭夭」都有逃脫的意思。
兇手巧使~之計,讓追捕他的人撲了個空。
「金蟬脫殼」特彆強調是用計逃脫;「逃之夭夭」則僅有逃脫之義。
賭徒一聽到警察來了,馬上抱頭鼠竄,~。
參考詞語脫殼金蟬
釋義猶「金蟬脫殼」。
書證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在那摘星樓上,我便做筵席,安排下脫殼金蟬計,我則索躲是逃非。」
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一二出》:「待追去,待追去,知他那邊?女娘們倒有些兒見,霎時做脫殼金蟬。」

概論

金蟬脫殼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jīn chán tuō qiào

英文翻譯:slipping away by casting off a cloak; getting away like the cicada sloughing its skin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但走有多種走法,金蟬脫殼為走計之上計。

原文-註解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 《易經》 .蠱卦。蠱,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計名由來

金蟬脫殼0金蟬脫殼0
金蟬脫殼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原是一種生物現象,指蟬類昆蟲在其生命進程中發生的一種蛻變。也就是人們在樹林中能經常見到的、秋蟬從本體脫殼而去,卻將蟬衣留在枝頭。古人便用這種現象來喻指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如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說:“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污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爵然泥而不滓者也。”

金蟬脫殼1金蟬脫殼1
金蟬脫殼2金蟬脫殼2

又《淮南子》 ·精神訓:“蟬蛻蛇解,游於太清。”佛家道家也常用以喻指得道者之死乃棄屍登仙,有如蟬之脫殼。至於從何時開始將“金蟬脫殼”一語用來喻指某種軍事計謀,目下尚難確證,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就有了。如元惠施《幽閨記》·文武同盟 中寫道:“曾記得兵書上有個金蟬脫殼之計。”後來在各類文章、作品中使用此語的就更多了。

金蟬脫殼p金蟬脫殼p

如元馬致遠《三度任風子》:“天也,我幾時能勾金蟬脫殼,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關漢卿《謝天香》:“便使盡些會兩,乾愁斷我肚腸,覓不得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明吳承恩《西遊記》第20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至於在軍事實踐中使用此計則更早。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探源

金蟬脫殼諸葛亮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住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終於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死於軍中。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姜維遵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嚴密封鎖訊息。他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蜀軍。姜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摸樣,雕了一個木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並派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向魏軍發動進攻。魏軍遠望蜀軍,軍容整齊,旗鼓大張,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耍什麼花招,不敢輕舉妄動。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又懷疑此次退兵乃是誘敵之計,於是命令部隊後撤,觀察蜀軍動向。姜維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馬上指揮主力部隊,迅速安全轉移,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賞析

認真分析形勢,準確作出判斷,擺脫敵人,轉移部隊,決不是消極逃胞,一走了事,而應該是一種分身術,要巧妙地暗中調走精銳部隊去襲擊別處的敵人。但這種調動要神不知,鬼不覺,極其隱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轉移時,依然要旗幟招展,戰鼓隆隆,好像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陣勢,這樣可以使敵軍不敢動,友軍不懷疑。檀道濟在被敵人圍困時,竟然能帶著武裝士兵,自己穿著顯眼的白色服裝,坐在車上,不慌不忙地向外圍進發。敵軍見此,以為檀道濟設有伏兵,不敢逼近,讓檀道濟安然脫離圍困。檀道濟此計,險中有奇,使敵人被假象迷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蟬越過漫長的冬伏期後,從地底下爬出來,通體土黃透亮,雅稱“金蟬”。金蟬爬上樹幹或樹枝,靜靜地歇著,開始蛻變。金殼背部裂開一條縫,新生蟬從縫裡爬出,蟬翼豐滿後飛走;金殼依然在枝頭搖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蟬已經飛走,這就是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用來指人,是一個比喻,指在危急關頭,設法從某種境地脫身,脫身時,留下種種偽裝,製造沒走的假象,其時,人早已走了,因為有偽裝和假象,他人還以為沒有走。這實際是一種分身計,一種逃遁計。

按語似乎很注重作為分身計的金蟬脫殼。與友軍聯合作戰時,偷偷溜去,打敗另一處的敵軍以後,再回到原來的陣地。在走脫的時候,“敵不敢動,友不生疑”。這種招式,著實高明。

作為逃跑手段的金蟬脫殼,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俯拾即是。畢再遇孫堅祖茂等人從敵軍的控制或追擊下逃脫都用的這一計謀。“空城計”中的典例中,公子元從鄭國撤退時,為了防止追擊,令營帳不拆,旗幡不動,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夜間溜出鄭國領土,也是一出相當出色的金蟬脫殼戲。

要從某種危險境地逃脫,又不被糾纏,不被追擊,金蟬脫殼的確是妙計。脫逃時不會被發現,等被發覺時,敵對勢力已經鞭長莫及了。

核心內容:

1.克服困境急難的計謀;擺脫圍困的計謀;一個已經變得多餘的殼/一種令人棘手的境遇/危險:脫身之計。

2.a)留下迷惑物或誘餌以掩蓋撤退抑或逃跑的計謀;

b)掩蓋暫時放棄陣地的計謀/掩蓋暫時轉移或部分撤退的計謀。

3.外表/形象變化的計謀;擬態擬色的計謀;變色龍式的計謀;變形計。

4.將所有的注意力故意引向過去,引向其他的事/並不急迫的事情/引向次要事情的計謀;把視野縮小到一個焦點的計謀,聚焦的計謀。

戰爭案例

孫堅換幘脫險境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董卓廢殺少帝,擅立獻帝,自己專制朝政,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各州郡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共推出身世家大族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這時,威名素著的長沙太守孫堅也舉兵參加了討卓聯盟,並被盟主袁紹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
孫堅率軍在汜水關前旗開得勝,殺敗董卓部將胡軫。初嘗勝果後,孫堅即屯紮部隊於梁東,進行休整。同時派人向袁紹報捷並向聯軍糧草官袁術處催糧。袁術是袁紹從弟,是一個志大才疏且嫉賢妒能之人。其部下謀士見孫堅前來催糧,便為袁術出謀劃策說:“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攻破洛陽,殺了董卓,猶如除狼而得虎。今不發糧草給他,其軍必敗。”這一建議正中袁術下懷,他便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軍。孫堅軍中缺食,自然慌亂起來。細作偵知這一情況後,迅即報知汜水關董卓大將華雄。華雄便採納了李肅的計策,決定夜襲孫堅軍營。
當夜,月白風清,華雄與李肅兵分兩路突入孫堅營中。孫堅部隊措手不及,亂作一團,被殺得大敗。孫堅與部將祖茂破重圍,縱馬而逃。華雄帶領部下兵馬緊迫不捨。孫堅連發箭,都被華雄躲過,再發第三箭時,因用力過猛而拽斷了弓,得棄弓縱馬落荒而逃。由於孫堅頭上戴著赤幘(紅色頭巾), 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認,所以他跑到哪裡,華雄就帶領部 追到哪裡。危急中,孫堅的部將祖茂為了保護孫堅,便讓孫堅脫下赤幘,換上自己的頭盔。而由自己戴上孫堅的赤幘。然後,二人分路而逃。華雄及其部下只瞄準戴赤幘的追趕,於是孫堅得以脫險。而祖茂為了引開追兵,拚命向前跑,見敵人快要追上,他便將赤幘掛於人家未燒盡的庭柱上,自己躲於樹林中。華雄率領追兵遠遠望見赤幘,因畏懼孫堅英勇而不敢近前, 只遠遠用箭亂射。射了一回,不見動靜,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下赤幘。這時,躲在附近林中的祖茂從林中衝出,揮刀欲劈華雄,結果反被剽悍的華雄一刀斬於馬下。

懸羊擊鼓 金蟬脫殼

宋朝開禧年間,金國兵屢犯中原。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對壘,打了幾次勝仗。金兵又調集數萬精銳騎兵,要與宋軍決戰。此時,宋軍只有幾千人馬,如果與金軍決戰,必敗無疑。畢再遇為了保存實力,準備暫時撤退。金軍已經兵臨城下,如果知道宋軍撤退,肯定會追殺。那樣,宋軍損失一定慘重。畢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轉移部隊。這對,只聽帳外,馬蹄聲響,畢再遇受到啟發,計上心來。

金蟬脫殼漫畫金蟬脫殼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當天半夜時分,下令兵士擂響戰鼓,金軍聽見鼓響,以為宋軍趁夜劫營,急忙集合部隊,準備迎戰.哪裡知道只聽見宋營戰鼓隆隆,卻不見一個宋兵出城。宋軍連續不斷地擊鼓,攪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軍的頭領似有所悟:原來宋軍採用疲兵之計,用戰鼓攪得我們不得安寧。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會上你的當。宋營的鼓聲連續響了兩天兩夜,金兵根本不予理會。到了第三天,金兵發現,宋營的鼓聲逐漸微弱,金軍首領斷定宋軍已經疲憊,就派軍分幾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營,見宋營毫無反應。金軍首領一聲令下,金兵蜂踴而上,衝進宋營,這才發現宋軍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了。

原來畢再遇使了“金蟬脫殼”之計。他命令兵士將數十隻的後腿捆好綁在樹上,使倒懸的羊的前腿拚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幾十面鼓,羊腿拚命蹬踢,鼓聲隆隆不斷。畢再遇用“懸羊擊鼓“的計策迷惑了敵軍,利用兩天的時間安全轉移了

商場案例

●經銷商金蟬脫殼將積壓產品全部銷售

金蟬脫殼的實質,是用詭詐之術迷惑對手,偽裝和掩蓋真實意圖。其本意為存殼去質,但在經商活動中借用則往往是去殼存質。當商品銷路不暢時,則採用去殼或換殼,以使商品在市場上打開銷路。這種脫殼之計大致有兩種情況:

金蟬脫殼金蟬脫殼
一是改換包裝。商品的包裝即商品的外殼,它對商品是否能打入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商品質量再好,若包裝跟不上,其貌不揚,也很難在市場上站住腳。如中國英國出口的18頭蓮花茶具,原包裝是瓦楞紙箱,使人感到其質低下,又看不出裡邊是什麼,儘管售價很低,仍無人間津。倫敦一家百貨店則為這套茶具加制了一個精美的包裝,並在上面印有實物彩照,套在原包裝上。這樣售價由原來的1英磅提為9英磅,購買者還比原來增加了很多.可見,變換包裝使產品滯銷轉為暢銷,正是金蟬脫殼之計的妙用。當然也有一些偽劣商品不在提高質量上下功夫,而是屢換包裝,但購買者上當只有一次,不會有第二次,這樣的產品即使是經常脫殼,最終也難逃積壓滯銷的下場。

二是改換商品名牌或商標。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在1985年春節晚會上表演的相聲“宇宙牌香菸”,就是諷刺這種生產劣質產品,又不提高質量,以經常改換產品名牌或商標,來坑騙消費者的惡劣行為。對付金蟬脫殼,對消費者來說一定不要被商品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去偽存真,了解實質;對生產經營者來說則應更好地運用名牌、商標及包裝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使自己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

電影

影片簡介

雷·布雷斯林(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Stallone飾)是最強的越獄高手,曾在8年內成功逃出14座安全防衛工程最嚴密的重刑監獄。他的真正身份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獄安管專家,每一次越獄成功,就代表他能找出該個監獄的安管漏洞,進而強化改善。
這回是雷退休前的最後一次任務,要挑戰傳說中最滴水不漏的超級監獄“墳墓”,然而當他入獄後,卻發現這不但是個深埋海底不見天日的死獄,就連他決定放棄任務,想表明身份出獄時,典獄長竟更變本加厲地折磨他。雷發現他真的被出賣了,想要逃出去,似乎只有找獄中最莫測高深的牢友“教堂”(阿諾·施瓦辛格ArnoldSchwarzenegger飾)來合作,兩人不但要面對無情看守員霍布斯(詹姆斯·卡維澤JimCaviezel飾),還要面對野蠻警衛(維尼·瓊斯VinnieJones飾)的威脅。如何在烏煙瘴氣的監獄中保持稀有的人性之光,並逃出監獄成為兩人的最大挑戰……

上映日期

2013年11月4日中國

票房記錄

《雷神2》海外5250萬的周末票房來自69個地區的3841家影院,收成總體上同比下跌55%,與北美保持一致。公映3周,該片海外總票房3.328億美元,超過了《鋼鐵俠》(2.66億)、《雷神》(2.68億)和《鋼鐵俠2》(3.11億),漫威內部僅次於《復仇者聯盟》和《鋼鐵俠3》。海外大市場方面,中國內地上映2周以4180萬美元的累計成績(約2.56億人民幣,不包含內地周日預估票房)取代較早上映的俄國(3160萬)晉升為這部漫改大片的第一大海外市場,英國(2740萬)、巴西(2090萬)和墨西哥(1940萬)等地區則跟隨其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