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莊文廟

金莊文廟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金莊村西。據碑文及大成殿梁架題記,元延祐二年(1315年)建,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重修,清嘉慶(1796-1820年)與民國時補修。占地1056平方米。文廟坐北朝陽,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有明倫堂、狀元橋、大成殿。大成殿面闊三間,硬山斗拱五鋪作單昂,門窗為格扇式,殿內原供孔子、四配、十哲像,後加有若和朱熹二哲像,廊下存清碑碣共五通。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金莊文廟VI-414

簡介

..

金莊文廟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金莊村西。據碑文及大成殿梁架題記,元延祐二年(1315年)建,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重修,清嘉慶(1796-1820年)與民國時補修。占地1056平方米。文廟坐北朝陽,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有明倫堂、狀元橋、大成殿。大成殿面闊三間,硬山斗拱五鋪作單昂,門窗為格扇式,殿內原供孔子、四配、十哲像,後加有若和朱熹二哲像,廊下存清碑碣共五通。殿內彩塑為早期作品。院內還有五爪柏一株。金莊文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平遙縣城東5公里岳壁鄉金莊村西。 金莊文廟內保存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尊孔子像。在一個小村里設有孔子廟,實屬罕見。金莊文廟建於元延佑二年,殿僅面闊三間,平房一座。殿內孔聖人的造型可謂孤例,絕無僅有∶孔聖人高額頭、深眼窩、牛鼻子、厚嘴唇、外露大暴牙、面色黝黑、衣紋古拙而枯澀。殿內還有孔子十哲弟子彩塑,

..

個個面貌端莊,表情生動。雖然廟小,但記憶體著稀世珍寶,令人神往。文廟,也叫聖廟、至聖廟、先師廟、夫子廟、孔聖廟、孔廟、文宣王廟等,是紀念偉大的世俗哲學思想家孔子的場所,統稱為文廟。文廟原本是我國特有的歷史紀念性建築,但是隨著儒家思維方式不停的、迅猛的、廣泛的傳播和擴散,至少在明代以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就建起了文廟。當然,這都與當地的華人華僑相關。但是如今,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在建造有關孔子的紀念建築,而且這些行為看起來,似乎與當地的華人華僑關係已不太大了,至少不是這些華人華僑決定的。

歷史

創建於元延二年(1315年),明萬曆,清乾隆、嘉慶,民國年間曾有增築修葺。坐北向南,現存三進院,前院有山門(不存)、明倫堂,中院有狀元門(不存)、狀元橋、泮池、神庫、神廚(不存)、東西講學堂,里院有三街門(不存)、大成殿、東西耳殿(不存)、東西配殿等十五座古建築。現存總建築面積為500餘平方米,占地面積為1840平方米。主體建築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椽,硬山頂,帶前廊。殿內現存元代作品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繪塑像15尊。工藝精緻,色彩如初,保存完好,國內僅見,是研究儒家思想及彩塑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元延祐二年(1315年)創建,明萬曆、清乾隆、嘉慶、鹹豐年間幾經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補修。

..

廟坐北朝南,前後共二進院落,現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築面積406.4平方米。中軸線上建築有大成殿、明倫堂、泮池等。東西兩側為舍房。
廟內最前為明倫堂,面闊三間,帶前廊,硬山頂,前院東西廂房各三間,單坡硬山頂。前後院之間有泮池,上建狀元橋,池西有廂房4間,池東有“五爪柏”1株。
大成殿為清嘉慶七年(1802年)遺物,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繪泥塑像15尊,為元代作品。

金莊文廟的由來

平遙城東六七里的金莊文廟,以形象逼真、體態端莊的孔子及“四配十哲”的塑象而聞名遐邇。說起金莊文廟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

..

元朝延佑年間,有十名結伴而行的舉子上京趕考,走到平遙金莊地面正好金烏西墜,天近黃昏。這十人進得村來,但見街道整潔,屋舍儼然。這些舉人向人打問住處時,有人指著村西的塾堂道:“那兒寬敞,安頓你們沒有問題。”於是這些舉子便都來到塾堂前。只見這塾堂雖然不大,但都收拾的整齊乾淨。院中東面一棵柏樹的五條樹身竟是剛出土就呈分櫱性,長得枝繁葉茂,精神斗擻。眾人來到院中,一們五十多歲的老先生迎了出來。當眾人說明來意,老先生非常熱情地迎接進屋裡。
眾人坐下互致部詢後,人們才知道這位先生姓李,是本村的一們秀才。
“李先生,你們這村不錯么!”一們四十歲左右名叫張傅霖的跟李先生攀談道,“我一進村,就感到這裡非常的不一般。” “這是這幾年好了。聽老年人說,從前我們這裡就很不錯,村子原名‘聚賢莊’,讀書做官司的人很多,於是有人想讓後代得到庇蔭,就給改了‘蔭莊’的村名,結果後來不公沒有庇護住,反而給引來一場大洪水,把個村子都給埋住了,淤泥將人們的住房也都給湮沒了,要不是院中的‘白菜柏’作記號。”李先生邊說邊指著堂院中的柏樹,“人們簡直連村子的蹤影也尋不見。後來人們覺得‘蔭莊’這個村名不好,於是就改名為‘金莊’,意思是說金子最貴重,就是再大的洪水也埋不掉,沖不走。還真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莊’了。這不,有了錢人們就想讓孩子們讀書,於是將我這攤糊不上牆的稀泥也端了出來,這真是‘謬從其職’呀!”李先生講述村史不忘自謙幾句,真令這十們舉子打心眼裡佩服和尊敬。

..

“現在這塾堂,洪水湮沒之前是什麼地方?”體態端莊的張傅霖似乎動了考古的興趣,一股勁兒地在這個問題上往深挖。
“據老年人說,這兒以前是一座‘文廟’,裡面供奉著孔夫子和他的門人弟子們。這棵白菜柏,就是當時廟院中的一棵樹,現在樹身都讓土給埋住了。”李先生一邊說一邊搖頭嘆了口氣。
夜深了,張傅霖躺在桌登排成的臨地床上翻來復去長不著。眼看快有子時時分,忽然聽得門外有人的噪噪聲,由遠而近,門子被推開,從外面竟走進了孔老夫子和他的四大門人,孔老夫子雖顯龍鍾,但精神依然很矍鑠。緊跟進來的是年齡雖輕但頭髮已然全白了的顏回老弟。再後面的是五十歲左右的曾參兄長,只見他嚴肅中不乏溫雅,一副謙敬隨和神態。第三位是孔老夫子的孫子子思,但見他體態微胖,酷似其父。第四位則是年逾不惑的孟軻孟子輿,雖然他是走在最後的一位,但他那軒昂的氣魄,似乎走路時也沒有忘記涵養浩然之氣的功夫。這四人分列孔老夫子兩側,而孔子則已端坐講壇,開始“賢賢易色”一章的講述,張傅霖等十人坐在壇下無不為孔老夫子仰揚頓挫的講解而入神,不覺外面已是暮色蒼茫,孔老夫子的講課也漸近尾聲。不料外面突然狂風大作,塾門開處,只見一隻背長雙翅的老虎向著還在靜聽入迷的張傅霖飛撲而來,嚇得張傅霖大叫一聲豁然而起,原來竟是南柯一夢。定睛看時,那幾人不料也同時驚起,互相一問情形竟與張傅霖所夢情景一般無二。不過最後飛虎撲人卻都是撲向張傅霖,於是眾人不禁都異常驚詫。看看時辰,正是午夜子時,眾人再無睡意,於是都穿上衣服,坐談等待天明。思維活躍的李鐸道:“咱十人同時夢見孔老夫子,這也算古今一大奇事。並且這五位聖賢一起出現,看來對我等確有點提攜之意。但這飛虎沖張大哥而來,真不知道其寓意如何?”

..

平日比較穩沉的郭文質道:“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姜尚,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而張大哥夢遇飛虎,這不僅主這次金榜題名必中無疑,而且後面還要建立一番大功名哩!”
……
第二天,眾從待李先生起來,打問了孔子神位,於是一起上到學堂正屋,十人一字排開,對著神位行了大禮,並說道:“如若聖人在天有靈,保佑我等高中及第,我等將來必重建‘文廟’,再塑金身”。
不料這十人到京師,所考的內容與孔夫子所講的竟分毫不爽。於是十人無一落榜,俱高中進士,從而使這些人後來不是成為治理一地的大員,就是成為管理一方的要人。
光陰似箭,日月如棱。轉眼十八年過去了。且不說這十人如何春風得意,飛黃騰達,單說這張傅霖雖也官至正品,寶貴榮華,但由於他金榜題名時已屆不惑。雖然也覺得心得意滿,但總覺得官場沉浮,難以逆料,還不及早年教書優遊而雅,於是乾脆修書一封請求辭官。上司也早厭煩了這位不通世俗的老夫子,因此退職報告很快就批轉下來。張傅霖於是走訪了當年一同留宿金莊塾堂的九位同窗,提議兌現當年在孔聖子孔老夫子面前許下的諾言:“重修文廟,再塑金身”。眾了聽了無不慷慨解囊,並托張傅霖老先生全權辦理。
當張傅霖身攜巨資重返金莊時,塾堂里的李先生準備找人接替,於是張傅霖遂接管了塾堂,並聯合了金莊村裡的趙、喬、李、張等富戶以及附近各村的志士仁人,經過數年的辛苦建設,終於建成了遠近聞名的“金莊文廟”。一時金莊遂成為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的禮儀之鄉。

“省保”標誌碑

(順便說一句,我基本同意美國人麥可*哈特的觀點:在世界歷史上,就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來講,孔子僅次於釋迦牟尼、耶穌和牛頓;而要講其影響的人數,以及時刻對這些人數的日常行為所起的作用,至聖孔子堪當第一!)
在我國境內,除西藏區以外,文廟遍布全國各地。我到過的省外地方不多,約20餘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一些其他城市。但是按照我統計的山西省的文廟(50餘座)分布密度打折推測,我國現存比較完好的文廟的數量最少也有1000--1200座左右,其中有近400座文廟我已經基本核實,有63座文廟已是“國保”(包括:孔府、孔林,以及作為革命紀念建築占用的,諸如:通縣文廟、會寧文廟、海豐文廟、廣州文廟等等)。這還不包括其他的祭祀孔子的建築,比如書院(堂、屋)、三教寺等場所。

..

我國的文廟建築格局是政府制定的,但是並非被嚴格遵守,其中有四組建築是相同的,無論規模大小、等級高低的文廟都具備,那就是:欞星門、泮池及狀元橋、大成門和大成殿。其中泮池和狀元橋的位置略有不同,而其他三組建築的位置也是注定的。

欞星門

我國目前已調查確定的現存最早的文廟是正定(府)文廟,“國保”判定她為五代建築;而面積最大的文廟是曲阜的至聖廟;“國保”中最年輕的文廟是哈爾濱文廟。其實全國的好多地方,今天仍在建造新的文廟,比如廣東三水。國外現存最早的文廟好像是越南河內文廟和韓國的一座文廟(具體位置忘了)。在我國縣級以上的城市中,基本建有文廟,而且“州府”以上的城市中,因為上下級行政單位同駐一地,往往建有兩座或兩座以上的文廟,比如南京、正定等。在全國部分大一些的鄉鎮,甚至是普通村莊也建有文廟,比如在晉東南就有好幾座鄉村文廟,祁縣的賈令鎮也有文廟。

欞星門內景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留存著兩座“村級”文廟,其中之一就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莊文廟。其實還不是“國保”的時候,我就已經熟知了,但是從未去過。因為我收集“國保”旅遊門票已20多年,特別是收集文廟的專題門票。而早在數年前,我就搞到了這座文廟的門票,所以親自前往就顯得不太迫切。去年開部落格以後,我就一直惦記著去金莊文廟看看。

..

金莊文廟位於平遙縣城以東約5km處的金莊村北,方位坐北向南,前後四進院落。沿中軸線依次分布欞星門、明倫堂、龍門、泮池及狀元橋、仰聖門、大成殿、東西兩廡等建築,總面積約1200㎡。始建於元延佑三年(公元1315年),在現存建築中,大成殿為清代重修所遺,其餘多為民國建築,榮升“國保”後全面修復。
金莊文廟雖是“村級”文廟,但是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她有許多不同於更高級別的文廟的地方,比如明倫堂。明倫堂也是文廟的中軸線建築之一,規模小的文廟一般沒有這組建築。但是無論大小文廟,只要有這組建築,一般來說她應該位於大成殿之後的位置,但金莊文廟不是。她的明倫堂是位於大成殿之前,在大成門的位置(估計是代替了大成門),這是其一。

左側碑廊

進入牌坊式的欞星門,迎面就是明倫堂,就我知道的情況,這是第一次見到!明倫堂左右兩側為碑廊,

..

為近年修復。明倫堂也是新建的,前後設門,殿旁也有通道可進入後院。明倫堂位於這個位置,當然也不能排除現代修復中的“人為因素”!

右側碑廊

在明倫堂殿後約三米,建有一座“龍門”,此為第二進院落,十分狹窄。“龍門”也叫狀元門,三門並列。傳說只有考試的第一名才能從中門進入,榜眼走右門,探花走左門。在我國現存的文廟中,中軸線上都沒有這座建築,至少我是沒有聽說過。這也是金莊文廟的第二個獨特之處。

泮池及狀元橋

進入狀元門是泮池和狀元橋,這是金莊文廟的第三進院落。狀元橋原為拱橋,後來修復時改為平橋。泮池的形制是符合“規矩”的,南圓北方。池上只設一橋,榜眼及其以下的學子,只能從泮池兩側通過。泮池右側留有一株古柏。
過狀元橋是仰聖門。曲阜至聖廟就有仰聖門,但是她位於至聖廟的最前方。曲阜的仰聖門,其實就是萬仞宮牆(照壁)上開的一座門。說白了,就是照壁太高大,中間開一座門,既為方便出入,也顯得隆重。這組建築幾乎是曲阜至聖廟獨有的,一般文廟沒有。具體地說,至少在我遊歷過的所有文廟中,這是第二次見到此門!這又是金莊文廟的一個獨特之處。

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一般來說,她也就是整個文廟的最後一組建築。象明倫堂、尊經閣和寢宮這些中軸線建築,要很大規模、很高級別的文廟才會有。
金莊文廟大成殿是清代建築,形制很普通,三開間四架椽,前檐下甚至連最簡約的斗栱也沒有,墀頭部位也是很“低級”的疊澀。除殿頂的灰瓦為修復之外,其他均是原件。在整個金莊文廟內,我甚至沒有看到一件像樣的磚雕構件,可見其作為“國保”的價值根本不在建築上!那么金莊文廟為啥會被公布“國保”呢?這就要提起金莊文廟的又一個獨特之處:
在大成殿殿里,存留著珍貴的元代孔子的造像,十分奇特,據說是絕無僅有的,當然我是肯定沒見過第二尊!這尊孔子像居然被塑造成馬唇牛鼻、嘔頭凹臉,而且周身黑黝黝的,形象極其醜陋。我們偉大的“大成至聖先師”怎么能是這個形象呢?至今無人知道其中的緣由。呵呵,原來“國保”保護的是這個千古之謎啊!

至聖像

不過很遺憾的是,我未能進到大成殿裡面,只在隔扇門的小方格中拍到了頗具神秘色彩的“第一聖像”。因為殿里被全封閉了,能見度極低,這還是後來經過補光才看到的照片。這裡有個經歷說給大家玩笑:
我到的時候,欞星門是不開的,但是旁邊的龍王廟山門開著。龍王廟與文廟有邊門相通,我很順利地進入文廟中。院內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大成殿廊下有一條家犬,對我還算客氣。我拍完照片後,在院裡來回找了幾次,確實沒人。但是我又必須找到看門人:一來我得進入大成殿里,我知道金莊文廟的“奧妙”只在大成殿里;二來我順便買幾張門票和別人交換。
正在焦急之中,進來一個老頭,大聲喝到:“喂!你乾什麼?”
“哎呦!大爺”我趕快搭腔,“我正找您呢!我想進殿里看看。”說著,我趕緊先遞上一支煙。煙雖然不好,但是我這個動作是友好的。他的態度看起來有些緩和地接過煙,我趕忙給點上。
“哎呀,這個不行。咱這個是‘國保’,市裡的工作人員就在隔壁住著,不過現在不在。”他的語氣雖然緩和了,但是態度堅決地說,“你不能進去。”
聽了他的話我很驚奇,他居然知道並用得上“國保”這個詞!!!
“大爺!你看我這么遠跑來也不容易,我這已經站在門口了啊!您就讓我進去,我只拍一張照片,馬上就出來。”我哀求到。
“不可能!”他說,“看一眼也許行,照片是絕對不能拍的。”......
我看情形估計是沒指望了,突然心生一計,趕忙翻衣兜,一邊問到:“大爺,咱們這兒有門票吧?我還得買些門票回去。”

..

“門票沒有。咱們這還沒開放。”他說。
其實,有沒有門票不重要,關鍵是給我的動作找一個理由而已。但是我翻遍了衣兜只翻出一張十元的鈔票,其餘都是百元的。這要給他一百塊,顯然不合算。但是只給十塊錢,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少喔!最後把幾張一塊的也搭上了。
“大爺!沒門票就算了。你看我也沒錢了,這十幾塊錢就給您留下買盒煙抽。照片我也不拍了,您給我開門吧,我就進去看一眼就行!”我繼續哀求他。
他有些猶豫不定,沒有要我的錢,但是已經向大成殿走去,我趕緊跟上去。誰知道他走了幾步就回頭,低聲說:“不行,不能開門。你實在想看,就爬在門口看看吧!”
可憐我被他剛才那個“國保”詞給蒙了,一直以為他就是看門的。後來我知道,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村民,他是進來找看門的人打牌的,怎么可能給我開門?
我看看大成殿的門,隔扇門被紙糊的嚴嚴實實,哪能看見啊?他居然說:“你撕開一點看看算了。”我又好氣又好笑。也罷!撕開也許能拍照。
我撕開一小格的紙,拿照相機試了試,殿里光線很暗。我也顧不得了,照著正中間大致神龕的方位拍了幾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