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李短尾蚜

金盞菊李短尾蚜

有翅胎生雌蟲體長1.7毫米,寬0.8毫米,綠色。 5—6月產生有翅胎生蚜,遷往金盞菊上為害。 (1)在栽金盞菊附近不要栽種薔薇科植物如梅、李等,以利減少越冬蟲源。

基本信息

名稱:金盞菊李短尾蚜

金盞菊李短尾蚜金盞菊李短尾蚜
學名:Brachycaudus helichrysi
類屬:同翅目 蚜科

分布與危害

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遼寧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春夏季群集金盞菊的新芽、嫩葉、莖、花、梗、花蕾、花瓣等處吸汁為害,影響生長、開花。
成蟲和若蟲群集在果樹嫩梢和葉片上為害,被害葉片向背面呈不規則捲縮,嫩梢節間縮短,頂端彎曲。到了秋季,被害葉片硬化,提前脫落。

形態特徵

無翅胎生雌蟲體長1.6毫米,寬0.8毫米,淡黃至黃綠色,無明顯的斑紋.腹管短,灰褐色。尾片灰褐至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蟲體長1.7毫米,寬0.8毫米,綠色。頭、胸、觸角、和足均為黑色。腹部色淡,有黑色斑紋。

發生規律

1年發生多代。以卵在梅、李上越冬。次年春越冬卵孵化、在越冬寄主的新葉、新芽上吸食。5—6月產生有翅胎生蚜,遷往金盞菊上為害。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直到10月中旬再回越冬寄主上,產生兩性蚜,交尾產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在栽金盞菊附近不要栽種薔薇科植物如梅、李等,以利減少越冬蟲源。
(2)保護利用天敵如瓢蟲、草蛉、食蚜蠅等。
(3)在金盞菊上發生之初,選噴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殺螟松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