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相至說

《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原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編為十七卷。 前16卷注釋屈原至劉向的作品,第17卷注釋王逸自作的《九思》。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楚辭》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

(〈楚辭章句〉:《楚辭》注本。東漢王逸注。《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原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編為十七卷。書中對《楚辭》各篇作了文字註解,記述了各篇的創作由來和作者經歷。是《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 前16卷注釋屈原至劉向的作品,第17卷注釋王逸自作的《九思》。關於《九思》注,宋代洪興祖懷疑是其子王延壽所作,《四庫全書總目》則以為王逸自作。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楚辭》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
1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縣)人。他生長在楚地,對屈原的遭遇,異代相感,深表同情,讀《楚辭》而傷憫屈原,故作《楚辭章句》。
2 原書為十六卷,現在流傳的是十七卷本。每篇都有序文,旨在說明作者和寫作時間,簡釋題意,闡述創作意圖。
3 本書在資料訓詁方面,保存了不少漢代以來的舊說,對《楚辭》中的方言土語,多能指出,說提供的資料和線索,起著大輅椎輪的作用。
4《抽絲》以下諸篇的注文中,往往隔句注韻,可為研究古韻的參考。
5 在《楚辭》的思想和藝術評價方面,王逸把怨刺看作是屈原作品的價值所在,這較之以前劉安、班固等人來得深刻;而指出《楚辭》繼承《詩經》,採用了比、興手法,也不失為創見。
6 缺點在於,有不少懸斷臆測,穿鑿附會之處。評價屈原作品和尊經的思想結合在一)
班固在《離騷序》中說:“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沈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流露出對屈原的不滿。認為屈原露才揚己違反儒家中庸溫厚思想,又自投汨羅,違反孔子明哲保身士大夫之行,並且他是抱著對懷王和群臣的怨恨離世。最早反對屈原的是賈誼的《屈原賦》後楊雄也反對之“子不曰怪力亂神”不承認屈原的浪漫風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