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總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總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是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在原“重慶黃山陪都遺蹟”(重慶黃山幹部療養院)基礎上修繕而成,於2005年重新對外開放。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是集抗戰遺址與原生態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的,且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綜合性抗戰遺址博物館旅遊景區。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總館

“348處抗戰遺址,因年久失修、失管,許多已殘破不堪,必須抓緊時間搶救。”昨日,全國政協委員黃濟人

呼籲,加大對重慶抗戰遺址的保護力度。
抗日戰爭期間,重慶作為戰時首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留下大量彌足珍貴的抗戰遺址。據統計,重慶現存抗戰遺址348處,是全國保存抗戰遺址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集中在主城區渝中半島、縉雲山、歌樂山、南山、沙坪壩、北碚夏壩、江津白沙壩及周邊13個區縣。
但這些抗戰遺址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由於戰時的特殊環境,絕大多數抗戰遺址為簡單的磚瓦、竹木、土牆甚至捆綁式的“抗戰房”,加之經過70多年的日曬雨淋、風雪雷電、鼠災蟲害等破壞,許多抗戰遺址已殘破不堪,其中亟待修繕的就有200處。
黃濟人呼籲,將重要抗戰遺址納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體系,儘可能多地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列,提升保護等級。同時,他還建議國家設立抗戰文物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將重慶確定為抗戰遺址保護利用試點地區,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抗戰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給予重點支持,並支持重慶建設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博物館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總館。

黃山陪都遺蹟陳列館

位於重慶市南岸區黃山。為現存規模最大、環境風貌保存較好的一處陪都抗戰遺蹟。民國28年(1939)夏,在此修築官邸,黃山因此成為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決策中心。
隨後,沿山脊在一馬蹄形的地帶上,掩映於叢林綠浪之中,先後建有將介石官邸"雲岫樓",宋美齡別墅"松廳",宋慶齡別墅"雲峰樓",孔祥熙別墅"孔園",張治中、蔣經國、馬歇爾舊居"草亭",美國駐中將介石事代表團駐地"蓮青樓",抗戰陣亡將士子弟"黃山國小",空軍司令周至柔舊居、侍從室用房等。此外還有望江亭、長亭、半月亭、六角亭等建築,以及將介石與要員避空襲的防空洞和防空炮兵陣地及防空壕等。黃山陪都遺址陳列館(重慶市博物館管轄)以當年的黃山陪都遺址為依託,1993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現正式對外開放的有"雲岫樓"和"草亭"。"雲岫樓"為一幢中西合璧的三層小樓,經文物部門查證核實復原後,再現了昔日將介石在此工作生活的基本風貌。底樓為會議室和休息室,是將介石與軍政要員商討軍政機密的地方。二樓為臥室、辦公室、會客室。"草亭"內現布置了"重慶大轟炸展覽"。

雲岫樓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此樓成為將介石重要的寓居和辦公場所。在此曾經召開許多重要的軍事、政治會議,因此,也成為當時軍政要務的重要決策地之一。
雲岫樓修建於1925年,占地167平方米,建築面積364.5平方米,為中西式三層磚木結構建築。 官邸位於密林中,周圍壁崖陡峭,只有前後狹窄石梯相通。道路兩旁蒼松蔽天,濃蔭覆地。將介石的臥室在二樓右角,房間寬敞,視野開闊,三面都有大玻璃窗。臨窗遠眺,既可欣賞群峰爭秀,又可洞察山上山下來往的行人。頂樓設有崗哨,樓下建有防空洞,主樓之側有一木柱穿透平房,面積17平方米,是將介石常去做禮拜的基督教禮拜堂。底樓為會議室的休息室,是蔣介石與軍政要員研商軍政機密的地方。樓前一峰獨秀,原建有一小亭,名曰望江亭。當年將介石常在亭內觀看山景,欣賞兩江景色。而今,陳列館在別墅二樓臥室、辦公室、會客室里,分別展出了將介石在黃山工作、生活的歷史圖片和重要文稿等文史資料。
1992年4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