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

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

《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聚焦於政府主導下的重大城市事件對於城市結構的影響。《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抽取與城市空間結構最密切相關的場地選址、場地拆遷、配套交通建設、規劃和後續利用等主要方面,建立重大城市事件與城市空間結構的理論聯繫,分析總結其間的規律和特徵,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聚焦於政府主導下的重大城市事件對於城市結構的影響。全書抽取與城市空間結構最密切相關的場地選址、場地拆遷、配套交通建設、規劃和後續利用等主要方面,建立重大城市事件與城市空間結構的理論聯繫,分析總結其間的規律和特徵,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會為例》可供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交通、城市研究與城市建設管理等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圖書目錄

1 引言

1.1 概述

1.2 “重大城市事件”的概念辨析

1.2.1 “重大城市事件”的定義

1.2.2 “重大城市事件”的分類

1.2.3 “重大城市事件”的政府職能

1.3 “城市空間結構”的概念辨析

1.3.1 “城市空間結構”的概念

1.3.2 “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

1.3.3 “城市空間結構”演化的動力機制

1.4 “城市空間結構”與“重大城市事件”聯繫機制

1.4.1 政府決策的目標性

1.4.2 政府角色的重要性

1.4.3 建立在政府平台之上的聯繫機制

1.5 世界博覽會與上海世博會

1.5.1 世界博覽會簡介

1.5.2 中國與世博會的淵源

1.5.3作為重大城市事件的上海世博會

1.5.4 政府性質的世博會籌辦機構

1.5.5 政府主導的世博會財務計畫

1.6 研究目的與框架

1.6.1 研究的目的

1.6.2 研究的框架

2 城市、城市事件與城市政府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城市事件

2.1.1 經濟全球化概述

2.1.2 城市的全球化進程

2.1.3 全球範圍內的城市競爭與合作

2.1.4 城市與城市事件

2.2 重大城市事件的效應

2.2.1 作為戰略機遇的城市事件

2.2.2 對外宣傳和推介效應

2.2.3 功能和環境完善效應

2.2.4 資源最佳化和集中效應

2.2.5 城市協調和同步效應

2.2.6 公共投資的拉動效應

2.3 世博會舉辦城市分布概述

2.3.1 舉辦城市的分布情況

2.3.2 舉辦城市的目的差異

2.4 作為城市事件的“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

2.4.1 申辦世博會的政府背景

2.4.2 申辦世博會的經濟背景

2.4.3 申辦過程的主要事件

2.4.4 申辦成功的基本因素

2.5 政府對上海世博會的期望

3 上海世博會與城市發展背景

3.1 上海城市發展與事件的關聯性

3.2 上海城市發展的初步成型

3.2.1 城市發展軌跡的轉折點

3.2.2 城市經濟發展的積累期

3.2.3 城市高速發展的機遇期

3.2.4 近代城市空間結構的特徵概述

3.3 上海在1950—1980年代的城市發展

3.3.1 城市功能定位的轉向

3.3.2 城市生命力與競爭力的衰竭

3.3.3 城市基礎設施的透支

3.3.4 城市人口的“純化”

3.4 1990年代上海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

3.4.1 城市發展戰略的調整與浦東開發

3.4.2 城市空間結構的基本特徵

3.4.3 城市產業布局的調整

3.4.4 社會空間結構的演變

3.4.5 商業、辦公和服務業的擴散

3.4.6 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

3.5 上海城市發展規律

3.5.1 上海的城市發展目標

3.5.2 上海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

3.5.3 城市更新與空間拓展方式的創新

3.5.4 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瓶頸和路徑

4 上海世博會區位選址與政府決策

4.1 政府主導下的城市事件區位選址

4.1.1 預期風險影響政府選址決策

4.1.2 場地區位選址決策模型

4.1.3 世博會場地選址與決策目標分析

4.2 世博會場地選址客觀因素分析

4.2.1 場地選址的空間因素

4.2.2 場地選址的現狀因素

4.2.3 場地選址的主題因素

4.3 世博會選址典型案例分析

4.3.1 愛知世博會選址案例

4.3.2 塞維亞世博會選址案例

4.4 上海世博會選址決策分析

4.4.1 場地選址的基本原則

4.4.2 場地選址確定過程

4.4.3 場地選址決策因素

4.4.4 場地紅線範圍最佳化

4.4.5 場地空間區位概況

4.5 上海世博會選址的直接影響

4.5.1 提升黃浦江綜合開發的功能品質

4.5.2 加速中心區城市更新的建設進程

4.5.3 打開城市中心區向南拓展的空間

4.5.4 促進強大的多功能城市中心形成

5 上海世博會場地整備與城市功能遷移

5.1 場地整備的運作機制

5.1.1 土地運作的基本目標

5.1.2 土地運作的假設模式

5.1.3 土地儲備的運作模式

5.2 土地儲備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5.2.1 從行政劃撥到有償使用

5.2.2 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

5.2.3 土地儲備制度的建立

5.2.4 土地儲備引導下的城市空間拓展

5.3 上海世博會場地拆遷與安置

5.3.1 場地拆遷現狀概況

5.3.2 場地拆遷與安置

5.3.3 場地拆遷延伸效應

5.3.4 世博會土地儲備具體操作

5.3.5 世博會場地使用與土地儲備的關係

5.4 上海世博會規劃的過程與目標

5.4.1 申博期間規劃方案的國際徵集

5.4.2 突出宣傳性的申博規劃方案

5.4.3 強調實施性的辦博規劃方案

5.4.4 規劃難以解決的時空矛盾

5.5 上海世博會場地整備的影響分析

5.5.1 功能置換與產業擴散

5.5.2 人口空間分布的調整

5.5.3 體現政府意志的規劃

6 上海世博會“需求導向”影響下的城市交通

6.1 交通規劃建設與需求導向的互動關係

6.1.1 需求導向的成因機制

6.1.2 上海市交通需求主體的演變趨勢

6.1.3 上海市交通供需關係的動態平衡

6.1.4 上海市交通需求的發展趨勢

6.1.5 上海世博會交通需求的目標導向

6.2 上海世博會交通需求

6.2.1 上海世博會參觀者規模與分布

6.2.2 上海世博會交通需求特徵

6.2.3 上海世博會與城市之間的需求關係

6.3 上海世博會交通需求管理

6.3.1 需求管理研究的基本構思

6.3.2 時間目標與空間結構要素相結合

6.3.3 需求管理的重點應對措施

6.3.4 市域外參觀者交通需求特徵與應對

6.3.5 市域參觀者交通需求特徵與應對

6.3.6 世博會以外其他活動的交通需求與應對

6.4 上海世博會交通需求影響分析

6.4.1 城市交通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

6.4.2 市中心交通支撐體系的初步成型

6.4.3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結構性最佳化

7 上海世博會場地後續利用的影響分析

7.1 上海世博會後續利用的概況

7.1.1 後續利用案例概況

7.1.2 場地拆遷成本的約束性

7.1.3 後續利用模式分析

7.1.4 後續利用的官方思路

7.2 上海世博會場地後續利用模式

7.2.1 後續利用利益分配機制的缺失

7.2.2 土地是後續開發的重中之重

7.2.3 後續利用的土地開發強度

7.2.4 後續利用的用地功能布局

7.3 上海世博會建築後續利用探討

7.3.1 建築保留模式是矛盾的焦點

7.3.2 世博會建築的藝術價值

7.3.3 保護和保留建築的後續利用

7.3.4 新建永久建築的後續利用

7.4 上海世博會後續利用特點及對空間結構的影響

7.4.1 城市行政分中心的建成

7.4.2 城市文化重心的南移

7.4.3 世博會後續利用的國際化傾向

8 上海世博會場地後續利用的實施保障

8.1 上海世博會後續利用的項目風險

8.1.1 來自政府的風險

8.1.2 來自巨觀經濟的風險

8.1.3 來自後續利用方案的風險

8.2 同類參考案例

8.2.1 紐約巴特利公園城市

8.2.2 倫敦金絲雀碼頭

8.2.3 案例的經驗和教訓

8.3 上海世博會後續利用實施保障的建議

8.3.1 項目開發的機構保障

8.3.2 統一規劃和分散開發

8.3.3 採用TOD體系等先進的規劃理念

8.3. 4開發強度的控制策略

9 結語與展望

9.1 結語

9.1.1 城市事件與城市空間結構

9.1.2 上海市與上海世博會

9.1.3 上海世博會的影響研究

9.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歷屆重要世博會的基本信息

附錄B 世界博覽會簡介

附錄C 上海世博會規劃的編制過程

附錄D 上海世博會規劃設計方案徵集規劃設計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