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毛詩音

奐以為:"三代同文而不同音,右韻書久亡,六書諧聲,韻書之權輿也,《詩》三百篇,韻書之經緯也。 陳氏作《毛詩傳疏》,以釋義為主,是書以釋音為本,二者可為姊妹篇。 有《陳氏毛詩》五種本,《皇清經解續編》本。

〖釋毛詩音〗四卷。
陳奐(1786-1863)撰。奐字碩甫,號師竹,晚自號南園老人,江蘇長州(今蘇州)人。鹹豐元年,舉孝廉方正。先後師事江沅、段玉裁,又曾問學高郵王念孫、王引之學,與聞經學家法。畢生彈精竭慮,專攻經學,於《毛詩》用力最勤。著有《毛詩傳疏》《毛詩說》、《毛詩九穀考》、《毛詩傳義類》、《鄭氏箋考徵》及《公羊逸禮考徵》,另有《三百堂文集》。奐以為:"三代同文而不同音,右韻書久亡,六書諧聲,韻書之權輿也,《詩》三百篇,韻書之經緯也。大毛公生周季,去古近,作故訓傳,與三百篇韻甚諧也,由韻以知音,因音以求義",故在作《毛詩傳疏》的基礎上,又別撰是書以求音而達義。卷一為《國風》,卷二《小雅》,卷三《大雅》,卷四《頌》,於《詩》中文字音之變異、聲韻之輕重、南北之別讀、古今之異音之類,皆詳為注,而《詩》用古文,故多通假,也一併辨識。陳氏主張讀《詩》"執古音不兼通今音,不可與言音也,泥今音而反昧古音,不可與言詩也,故其不僅求古音,也通今音,今古音之變可知。陳氏作《毛詩傳疏》,以釋義為主,是書以釋音為本,二者可為姊妹篇。
有《陳氏毛詩》五種本,《皇清經解續編》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