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源性感染

醫源性感染

醫源性感染是指在醫學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凡是在醫療、護理、預防過程中由於所用醫療器械、設備、藥物、製劑、衛生材料、醫務人員手或提供醫學服務的環境污染導致的感染,均應稱為醫源性感染。

概述

醫源性感染,指在醫院實施手術、治療、診斷、預防等技術措施(如靜脈內插管、導尿管、注射針劑、輸血、吸入療法、燒傷治療等過程中),濫用抗生素以及套用免疫製劑等而引起的感染。引起此類感染常見的微生物有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

在醫療機構中獲得的感染,如某病人進入某個醫院或其他衛生保健機構時未患某病也不處於該病的潛伏期,但卻在該院或機構中新感染了這種疾病,即為醫源性感染。醫院感染既包括在醫院由獲得的但出院後才顯示的感染,也包括醫務人員中的這種感染。

醫源性感染不僅限於病人而且包括醫護人員比如SARS的傳染。

《流行病學詞典》中的解釋

“在醫療機構中獲得的感染,如某病人進入某個醫院或其他衛生保健機構時未患某病也不處於該病的潛伏期,但卻在該院或機構中新感染了這種疾病,即為醫源性感染。醫院感染既包括在醫院由獲得的但出院後才顯示的感染,也包括醫務人員中的這種感染。”
醫源性感染不僅限於病人而且包括醫護人員比如SARS的傳染。

影響因素

1、感染控制管理疏漏:缺乏認識,感染管理組織不健全,控制制度欠完善,培訓不到位,經濟投入少,不能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充和無菌操作規程。

2、抗菌藥物不合理應有:抗菌藥物濫用,導致感染菌耐藥性的廣泛出現和感染菌譜的變遷,導致抗菌藥物失去作用,損傷正常菌的抵抗力,引起人體微生態失衡,給耐藥菌的生長和病原體入侵創造條件,增加了醫源性感染的機會。

3、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改進:各種侵入性操作、手術等,在對機體造成損傷的同時,給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條件。

4、新產病原體不斷出現:近三十年來,新發現的傳染病和病原體有40多種。

5、消毒滅菌和無菌操作不規範:認識不夠,缺乏有效的監督評價,消毒設備陳舊,措施落實不到位,如洗手、物品及消毒劑過期。

6、正常防禦機制缺損:疾病所致的多疫功能低下,社會人口老齡化使病人大多具有免疫低下的特點。

病原體及傳播途徑

常見病原體

醫源性感染醫源性感染

細菌:占病原體的90%以上,且對抗生素多重耐藥。

病毒:HBV、HCV、HIV、SARS病毒等。

真菌: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真菌感染率為20世紀80年代的2-5倍,多為白色念珠菌。

其他:衣原體支原體寄生蟲等。

傳播途徑

1、醫療器械和設備傳播:病人使用污染器械、儀器等導致的感染。

2、血液及血製品傳播:經血傳播的疾病有愛滋病、B型肝炎、C型肝炎弓形蟲病巨細胞病毒感染等。

3、藥物及各種製劑傳播:輸入在生產、保存、運輸、使用過程污染的藥物。

4、醫療用品傳播:使用污染醫療用品導致。

5.接觸傳播:醫護人員在進行各種醫療操作時通過污染的手,將微生物從一個病人傳給另一個病人。

臨床特徵

1.臨床表現不典型:基礎疾病的掩蓋,反應性差及治療措施的干擾,醫源性感染起病一般較隱匿。

2.病人反應性差,臨床表現多變:如老年肺炎不發熱、新生兒細菌痢疾呈敗血症表現。

3.併發症多: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和二重感染

管理、監測及預防

管理

醫源性感染醫源性感染

1.健全感染管理組織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規定》100張床位以上醫院,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100張床位一下醫院,制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2.完善感染控制制度,規範醫務人員行為。

3.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病人及家屬預防感染的意識。

4.嚴格日常督察和評價,確認制度落實情況、措施是否可行有效。

監測

1.醫院感染病例監測:發病率、現患率監測。

2.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確保滅菌效果。

3.環境衛生學監測:空氣、物體表面的監測。

4.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監測:使用時間、劑量、療程。

5.法規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監測:日常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

預防

1、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傳播。(1)正確的洗手,合格的手衛生要求;(2)醫務人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指甲、頭髮清潔;(3)採用隔離技術,使用口罩、帽子、手套、隔離衣等;(4)堅持安全注射,取消不必要的注射、使用一次性無菌針頭和注射器、預防由治療藥物污染導致的感染。
2、預防環境和診療器械的傳播,採用正確的清潔、消毒和滅菌方法。(1)環境:常規濕式清潔,感染病人的環境用消毒劑清潔,不同區域的有單獨清潔工具,被血液、體液污染後必須行消毒再清潔。(2)醫療器械和用具:按污染後對病人引發感染的機會或造成的危害程度劃分為三類,高度危險性物品、中度危險性物品、低充危險性物品。

相關事件

發生疑似醫源性感染事件的東港市社會保險醫療門診部發生疑似醫源性感染事件的東港市社會保險醫療門診部
2013年2月4日,據遼寧省東港市政府部門最新通報,東港市某門診部發生的疑似醫源性感染事件涉及的患者上升至120人。其中自覺不適、需要進一步住院檢查的人數95人。

2013年1月28日東港市衛生局接到當地民眾舉報,經調查發現,曾在該門診部接受過靜脈曲張治療的患者,疑似集體感染C肝。經遼寧省和丹東市有關部門調查,該事件不排除與門診部醫療行為有關。

經調查發現,該門診部一支針頭多名患者使用,是導致集體感染的一個主要原因。東港市衛生局負責人介紹,東港市社會保險門診部因發生疑似醫源性感染事件,目前已被東港市衛生局實施查封,被責令停業整頓;該門診部外科醫生薛某已於2月2日被東港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正在接受警方調查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