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昭宋聾

鄭昭宋聾,拼為zhèng zhāo sòng lóng,比喻情況不同。出自《左傳•宣公十四年》。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鄭昭宋聾
【注音】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釋義】杜預註:“昭,明也。聾,暗也。”比喻情況不同。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押韻詞】百紫千紅、水火不相容、言有盡而意無窮、餘味無窮、矛盾重重、月貌花容、英雄所見略同、進退路窮、遺芬余榮、面不改容​

成語出處

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 《左傳·宣公十四年》
楚莊王派申舟到齊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楚 莊王又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 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塗的;去晉國的 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楚王說:“要是 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托咐給楚王后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 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地邊邑。把我國當成 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 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於是便殺了申舟。《左傳·宣公十四年·宋及楚平》​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王派申舟到齊國去通問修好時告誡他從宋國經過時不要請示宋國,又派公子馮到晉國去通問修好時要他從鄭國經過時不要請示鄭國(以表示輕視宋、鄭二國,視其為本國二縣)。申舟因為孟諸之役而得罪宋國,他說:“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楚王說:“殺女,我伐之。”到了宋國,宋人攔住申舟並殺了他。

成語示例

鄭昭宋聾,一以免患,一以召禍。況各國競騖於聰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將以求免,不亦難乎?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