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復光(1780~?)

但是,鄭復光的光學理論,是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光學知識而發展起來的。 《鏡鏡痴》一書,還對各種銅鏡的製造、對銅質透光鏡的“透光”原理,對於冰透鏡取火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 它是中國19世紀上半葉的一部重要的光學專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國的光學發展水平。

鄭復光(1780~?)

正文

元甫,號浣香,安徽省歙縣人,監生出身。生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卒年不詳。鄭復光從小偏愛科學,性好潛思,涉獵頗廣,於數學、物理學都有一定的成就。他善於融會貫通中西算術,常與當時數學名家李銳、汪萊、張敦仁等討論天算問題。他還善於用科學的道理去解釋那些容易引起當時人們“驚駭以為災祥奇怪”的自然現象,匯集了200多條,於道光二十二年 (1842)纂成《費隱與知錄》一書,內容包括天文、氣象、化學、物理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鄭復光在科學上的最出色的研究是在光學方面。青年時期他曾游揚州,見到一種利用透鏡組把畫好的花鳥人物映於壁上的“取影燈戲”,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激勵。回家後就開始鑽研光學問題,進行系統的實驗研究。後又遊歷了廣東、雲南、山西、陝西等地,還曾數次北游京師。在遊歷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和蒐集光學儀器,並向店肆手工藝人請教光學儀器的製造方法,還到北京觀象台實地了解窺筩遠鏡的使用情形。經過數十年的觀察、實驗和研究,終於在道光十五年(1835)前後歸納出一套具有獨特形式的幾何光學理論,著成《鏡鏡痴》一書,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版。書名中的“”字是叫賣的意思,“痴”一詞是作者自謙之意。全書共5卷,約7萬餘字,扼要地分析了各種反射鏡和折射鏡的鏡質和鏡形,系統地論述了光線通過各種鏡子(主要是凹、凸透鏡和透鏡組)之後的成像原理。具有豐富的光學知識。
鄭復光認為,“物與物交,必有相射之線。光能照有光線,目司視有目線,景承光有景線,鏡受景有鏡線是也”(《鏡鏡痴》卷一)。他創造了不少類似以上的概念和名詞。它們中有的是對的,如以所謂的“順收限”、“順展限”表示透鏡焦距的概念,並用這些概念來解釋和描述光學儀器的製造原理和使用方法;有的是錯誤的,如所謂透鏡有“鏡線”以及鏡線交點,並以為遠處射到透鏡的光線須先經過鏡線交點,而後倒射入鏡。還有一些錯誤,是受明末清初傳入中國的一些光學知識的影響,如他的著作中的光路圖和德國傳教士湯若望(1621年來華)在明天啟六年(1626)撰寫的《遠鏡說》一書相同,而《遠鏡說》一書的光路圖是錯誤的。但是,鄭復光的光學理論,是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光學知識而發展起來的。
《鏡鏡痴》一書,還對各種銅鏡的製造、對銅質透光鏡的“透光”原理,對於冰透鏡取火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它是中國19世紀上半葉的一部重要的光學專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國的光學發展水平。
參考書目
 林文照:十九世紀前期我國一部重要的光學著作──《鏡鏡痴》的初步研究,《科技史文集(物理學史專輯)》,第12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8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