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屏

不潤膏脂郭將軍在參加同盟會不久,革命聲浪日高,山西亦組織新軍,他由於算盤打的好,且顏字書法好,就充任軍需官。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軍需事務繁忙,對家事無暇過問。 先生素行不欺風,欽風節皎,然無私抗志革命,甘為陳犧。

少年聰慧 立志革命
郭殿屏字漢澄,1880年出生於山西忻縣代郡村一個世代樂善好施的農耕家庭。七歲時由父冀儒公送入私塾讀書,蒙性聰穎,所授的五經四書皆能熟背如流,尤喜愛讀唐詩。十一歲時私塾先生看他聰慧,就出一聯“春風吹草綠”讓其對答,他看後不假思索衝口應曰“夏雨洗花紅”。先生看後雖賞其才,但認為與古聯雷同,又另出一難聯“春夏秋冬為四季”以試之。他少加思索復對以“禹湯文武稱三王”。先生聽後高興地對全體學生說“這孩子將來功名定然不小,汝等皆應視之為模範”。但他從小對功名不感興趣,先生每勸他應童子試輒搖頭不應,特別是對八股文試帖詩鄙視為雕蟲小技而不屑誦讀。
隨著知識的增長,歲月的磨練,他目睹清政府之腐敗,憫念人民民眾之無知,慨然有從軍改革之志,遂於1906年排除重重阻力,隻身赴太原,但因雙手空空無力入學,不得不先到“和積生”錢莊當學徒,年薪制錢一兩千文,將此錢積存兩年後考入太原陸軍國小,1909年畢業後即赴閻錫山所任第二標從軍並加入同盟會,從此,夙志達到,追隨革命三十年。
廉潔畢生 不潤膏脂
郭將軍在參加同盟會不久,革命聲浪日高,山西亦組織新軍,他由於算盤打的好,且顏字書法好,就充任軍需官。辛亥革命起義後,革命熱情更加高漲,戰鬥中他生龍活虎,出生入死,幾經敗退皆九死一生,所遇危險不下十餘次,幸賴膽大心細得以平安度過。辛亥革命後的第一封家信中他說:“男現隨閻統帥做革命工作已將辮髮剃掉,如因作戰而死,男即成為烈士,不僅可以揚名即門楣亦光輝矣,請勿以男為念”,情緒激昂可見一斑。其父冀儒公聞信星夜去太原軍中勉勵說“吾家雖貧,吾以愧為固鸞爾,當盡力國事毋以家為念”。從此,他一改生龍活虎之作戰態度,伏案運籌,除父母去世各請假一周外,從未請假一日。儘管掌管軍需物品萬千,但他也從未濫用公家少許財物甚至連信紙信封也公私分明。一次“斌”記五金行送家裡一支銅床拉關係辦事,他看見後,批評家裡人並又退回去。這種負責與廉潔精神深得閻錫山所賞識,故由少校軍需官薦升為中校、上校軍需處長,並呈請政府頒給文虎等勳章及獎狀。
北伐戰爭時期,由於供應浩繁,他負責籌劃數十萬大軍的糧餉軍需,每日工作都在十五六個小時左右,雖賴身體康健卒得苦撐到底,遂因此大受影響。1927年以功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少將軍需處處長,1929年又晉升為中將軍需處處長,併兼山西兵工廠廠長,同薄鐵路管理局經理等職。在此期間對軍需制度、軍餉糧秣、兵工廠新餉都進行了大膽改革,掃除了軍隊中浮冒軍餉等積弊。
1930年,修築同薄鐵路時,閻錫山親自擔任晉綏兵工築路總指揮部的總指揮,由參謀長朱綬光和秘書長賈景德任副總指揮。總指揮下設四個組,財務組由綏署軍需處處長郭漢臣兼辦。總務組管人事,由綏署軍務處處長傅天池(月薪現洋300元)兼辦。材料組組長由參事張至心兼組長。採運組組長邊延淦,工程處處長李其昌(月薪現洋160元)兼任副組長,包工組由總務科馬標兼任,後由總指揮部總幹事藺香山接替,實際負責的是瓦工出身的定襄人閻明厚。另設兵工築路局負責施工。工程師謝宗周任局長,後勤為工務組宋桐、祝壽萱負責。這樣太原綏靖公署實際成了修築同蒲鐵路的辦事機構,實行兵工築路,大部分士兵成了築路工人。
工程用款都由軍需處郭漢澄直接發放,根本不經路局和工段,所以那些洋專家想撈“外快”是沒有門的。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軍需事務繁忙,對家事無暇過問。當日本攻下平型關後,太原各要人及公務員的眷屬多數遷往晉南避難,而他自己的家屬由於旅費不夠而無法移動,及至崞縣失守後始設法借得二千元才送全家暫避運城。家人退走時不忍留下他一人皆落淚,而他安慰說:“你們退走後,我可安心為國效命,我今雖老但心仍如辛亥革命時那樣熱”。說畢即赴綏靖公署辦公直至太原失守前兩日將祖遺薄田數十畝的契約向山西省銀行押借二千五百元始退出。平房兩所中的陳設及衣物等物品由於不肯用公家車輛而全部損失。
當隨軍退至臨汾時為了前方的軍需仍照常辦公。敵機追至臨汾轟炸時亦不躲避,一日他正在辦公時被敵機炸準,他隨坐椅震倒地上,全身被灰塵所埋不省人事。後被勤務兵扶起,神智漸清然神經遂受傷。
當部隊由臨汾轉進吉縣時,由於車輛缺乏,山高路遠,身體有病。但是為了抗日工作,他以六十高齡率百餘職員步行至吉縣,喘息未定即奉命組織軍需清理委員會清理各軍軍需,又為抗日工作奔忙。1940年他自知體力不支,一再請求辭職,後閻錫山批准按原級改任高級參事,但仍讓他駐前方指導軍需業務,他對工作有始有終不敢稍懈,公餘之暇孜孜不倦於經傳詩文,親友們看其勞苦擔心其身體,婉勸到後方休養,他慨然說:“我自幼加入同盟,投身革命,現在國難當頭,正是我捨身報國之時,怎能後退休養。我如能因抗戰死在戰場較死在後方死在家裡安心的多多矣”。言後數日竟因積勞成疾於1941年7月18日溘然逝世于軍中,享年61歲。1937年11月30日被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任命為陸軍軍需監。
三年之後的追封
郭將軍自幼受儒家思想之薰陶,對人向持忍讓態度,雖系老同盟會員,辛亥革命時又出生入死,戰功顯赫,但對革命工作惟以兢兢業業,以全部精力投入。從不與人爭職位高低,而廉潔自持一絲不苟更為人所知。死後本應給予嘉獎和安慰,但是國民政府不知抗日繁忙無暇顧及還是什麼原因,直至1944年8月國民政府才府令褒揚曰“太原綏靖公署高級參事郭殿屏早隸同盟,參加革命,從事軍需業務歷三十載,廉潔自持,處脂不潤。抗戰軍興以後多方籌計尤著辛勤,乃以夙夜從公積勞成疾逝于軍次。良堪憫悼,特於明令褒揚並將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國史館以彰勞勛。此令”。隨後蔣介石、閻錫山、孔祥熙、於佑任等二百餘人題詞頌揚“茂績維嘉、畢生忠勤、功昭閭里、明德如在”等。徐永昌所題誄文曰“誰曰廉吏今不可為,朝頒褒典野頌清規。嗚呼!先生素行不欺風,欽風節皎,然無私抗志革命,甘為陳犧。追隨元戎辛苦,何辭頻季抗戰,家裡流離,雖管儋石,不潤膏脂,晏無兼內,揚慎四知,今之古人,百世可師,云何遽逝,蘊不再施。大名高揚,天攘永垂”。重慶各大報紙也進行了報導。
郭將軍已去逝多年了,但清政廉明的精神將留給人們思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