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念雲

郭念雲

本名--郭念雲。 郭念雲,是郭子儀的孫女。郭子儀則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副元帥,汾陽王,尚父。 郭念雲的父親是駙馬都尉郭曖,母親是代宗長女昇平公主。昇平公主與郭曖之間的故事後來被人編成了一出《醉打金枝》的戲劇,流傳很廣,到處傳唱。 她一生綿延八個皇帝:她是德宗的外甥,順宗的兒媳婦,憲宗的貴妃,穆宗的母親,後又歷經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四宗,地位尊貴之極。

家族事跡

主要權勢

郭氏之貴還不在其官,更在其恩寵,在其權勢:

郭太后   謝雪心郭太后 謝雪心

其一:郭氏杵逆唐皇不究。名聞天下的戲曲“打金枝”,講的就是郭子儀七十大壽時,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葉,以君臣之禮大於家室之禮為由,不跪拜家翁。郭曖氣憤之下回房怒掌公主,並斥責道“你不要仗皇家之威不孝家公,如果我老爸要做皇帝,現在還輪得上你們李家嗎?”公主回宮向父皇、母后哭訴。代宗和皇后了解小夫妻爭吵原因後告訴公主:“附馬講的是實話。”郭子儀聞知郭曖打了公主,綁子上殿請罪,代宗勸郭子儀不要去管晚輩小夫妻閨房中的言行,講了一句千古名言:“不痴不聾,不作家翁”。此事真假,史無記載。但唐代宗下詔規定:公主嫁後,在夫家不

行君臣之禮,只行翁姑之禮,倒是史實。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郭釗之子郭仲文要襲封父爵太原郡公,文宗準備下詔書了,給事中奏曰:“臣近訪知郭釗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孫,有男仲辭,已選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稱嫡子。”並指責仲文:奪宗之配,實玷風教。仲文落下,但因為是太皇太后郭念雲之侄,沒人敢追究其責任。

郭曖的杵逆之言,換了別人,當誅九族!仲文冒嫡襲封,亦為死罪。但他們幸運的是生在郭家,所以什麼事都沒有,照舊當他們逍遙自在的公子哥。

其二:為難郭氏唐皇不允。盧杞還未成名時,也會來拜訪郭子儀。有一天,子儀公正在欣賞歌妓表演,盧杞來訪,他馬上命令所有女眷、歌伎退客廳的屏風后面去,不準出來見客。盧杞走後,家眷們問他:“你平日接見客人,都不避諱我們在場,為什麼今天接見一個書生卻要這樣慎重?”郭子儀說:“你們不知道,盧杞這個人,很有才幹,但他心胸狹窄,睚眥必報,長相又不好看。半邊臉是青的,好像廟裡的鬼怪,你們女人最愛笑,如果看見盧杞的半邊藍臉,一定要笑,他就會記恨在心,一旦得志,你們和我的兒孫就沒有一個活得成了!”(不愧是一代名將,老人家真是深謀遠慮、未雨綢繆、老謀深算啊!)史載:盧杞當了丞相掌政後,十分反感和壓制勛族世家,子儀公的女婿太僕卿趙縱、少府少監李洞清、光祿卿王宰都先後被他治罪。朝中一班小人落井下石,趁機議論和提出剝奪郭家的田宅奴婢。德宗聽到風聲後,詔有司曰:“尚父子儀有大勛力,保乂王家,嘗誓山河,琢金石,許宥十世。前日其家市田宅奴婢,而無賴者以尚父歿,妄論奪之,自今有司毋得受。”一紙詔書,滿朝禁聲,郭家逢凶化吉。

其三:廢立大事郭氏不避。貞元九年(793)郭曖與昇平公主之女郭念雲嫁廣陵王李純為妃。806年李純即帝位,當年八月即封郭念云為貴妃。憲宗繼位後,開始對割據的藩鎮開展了一系列戰爭,807年,對西川節度副使劉朋開戰獲勝,楊惠琳不肯交出兵權也戰敗被殺,討伐鎮海節度使李錡獲勝;813年魏博節度使田興歸伏唐朝,同年他開始對抗拒唐朝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作戰,但沒有能夠獲勝,從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亂,至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規伏唐朝。這些成果被稱為“元和中興”。

三個兒子

憲宗有三個兒子,在郭念雲生李宥前,憲宗已經有了長子李寧和次子李惲,長子李寧的母親是宮人紀氏,次子李惲的母親竟沒有留下姓名,在這一情況下,究竟是選擇哪一位皇子,憲宗一直沒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後,到元和四年(809)三月,憲宗心中漸漸地向長子傾斜了。此時的李寧已經17歲,平素喜歡讀書,舉止頗符合禮法,深受憲宗的喜愛。於是在大臣李絳建議早立儲君以杜絕奸人窺伺覬覦之心時,他宣布了立長子為嗣君的決定。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剛剛做了兩年太子的李寧竟然在19歲的時候一病而死。憲宗悲痛欲絕,出乎意料地為他廢朝13日,並特別制訂了一套喪禮,加謚為“惠昭”。李寧的死,使憲宗不得不為選立繼承人再次陷入抉擇。此時,宮廷內外幾乎都建議選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吐突承璀則建議應當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惲。憲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立三子宥的呼聲占據了上風,憲宗也徒無奈何,只好請翰林學士崔群代次子惲起草了表示謙讓的奏表,於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詔立李宥為太子,改名為李恆。十月,舉行了冊立大典。

其實憲宗心裡對這位太子並不滿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沒有放棄為李惲的經營。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剛剛冊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時候,朝廷官員又上表請求憲宗立郭氏為皇后。舊唐書載:“八年,群臣三請立為後,帝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艷,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資治通鑑”唐本紀載:“上以妃門宗強盛,恐正位之後,後宮莫得進,托以歲時禁忌,竟不許。”自安史之亂後,後宮活著被立為皇后的只有肅宗的張皇后,那是因為她在平叛的特殊時期有特殊的功勞,郭氏立為貴妃已是後宮之尊。憲宗能平定藩鎮,當然也非等閒之輩,他看出了郭氏一門勢力太過強大,就以年歲不吉大事忌諱為由拒絕了此番動議。

元和十四年底,憲宗因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藥身體惡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緊了改立李惲的謀劃。太子李恆十分緊張,遣人問計於舅舅郭釗,釗曰: “殿下為太子,當旦夕視膳,何外慮乎?”這說明郭氏在朝庭內外已安排妥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憲宗暴死,梁守謙、王守澄等人立即擁立太子即位,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惲被這突如其來的政變殺了個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黃泉路。

穆宗嗣位

尊郭念云為皇太后,贈其父郭曖太尉,母齊國大長公主,提拔郭釗為刑部尚書,郭鏦為金吾大將軍。郭念雲皇太后移御興慶宮,凡朔望三朝,帝率百官詣宮門為壽。穆帝崩,宦官有人為郭太后謀劃稱帝,郭念雲怒斥道:“我難道去效法武氏(武則天)嗎?現在太子雖然年幼,但是可以選幾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輔佐他啊,我怎能去做這種事呢?”敬宗立,尊郭念云為太皇太后。敬宗崩,江山無主,太監及大臣不敢擅立,郭念雲以太皇太后身份下令敬宗之弟江王李昂嗣皇帝位,是為文宗。直到武宗崩,宣宗立,宣宗是憲宗的十三子,穆宗的異母弟,敬宗、文宗、武宗之叔。其母鄭,原是郭念雲的侍兒,所以宣宗奉太皇太后郭念雲甚薄。大中二年五月已卯,太皇太后郭暴崩於興慶宮。宣宗由於自己母親的緣故,不想讓太皇太后郭念雲與憲宗合葬,欲葬景陵外園。太常官王暤上書請求將郭后合葬憲宗的景陵,曰:“後乃憲宗東宮元妃,尚父汾陽王之孫,昇平公主之女,歷五朝母天下,不容有異論。”那個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顯然沒有太宗李世民的納諫誠意和容人雅量,居然將王暤貶官外放。懿宗登基後,王暤還為禮官,申抗前論,乃詔後主祔於廟。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王仙芝發動起義。次年,黃巢也起兵於冤句,唐末農民大起義爆發。王仙芝失敗後,起義軍由黃巢率領,百戰百勝,並於廣明元年(880年)占領長安,唐僖宗倉皇逃亡入蜀。中和四年(884年),黃巢起義失敗,次年三月,唐僖宗返回長安,唐朝已接近尾聲。

唐天佑四年(907年),天不佑唐!四月,唐太尉、中書令、兼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爵封梁王的朱溫盡殺唐朝臣,廢昭宣帝為濟陰王,自立為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立國290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

子儀公戎馬一生,縱橫天下,其子孫在朝高官顯爵甚多,但也有不少征戰四方或放官外任。加上為避黃巢亂,郭氏後裔或入蜀或紛紛南遷,故汾陽王一堂後裔滿天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