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印吾

民國37年(1948年)8月,地委、軍分區和盧氏縣委被敵人包圍。 1951年6月,調任靈寶縣委書記。 1956年6月,調雲南省文山地委任副書記。

郝印吾(1919年4月至l987年3月),山西省沁縣西林村人。民國24年(1935年)考入銅川中學。民國26年(1937年)秋,因日軍侵犯山西,學校停課,返回家鄉,在本村創建抗日學校。在校參加決死隊、犧盟會等抗日組織。協助本村建立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自衛隊等抗日民眾團體,發傳單,寫標語,查路條,抓壞人。民國27年(1938年)7月,郝印吾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9月,被調往山西第三行政區民族革命中學任分隊長兼宣傳幹事。第二年8月,又調沁縣編村擔任黨的中心支部書記,後為縣委機關幹事。民國29年(1940年)4月至民國31年(1942年)10月,又先後調沁縣七區、九區任黨的宣傳委員、區委書記。後到趙城、屯留縣武委會任政工部長、主任,並參加縣委常委。民國35年(1946年)9月,被調到太岳一分區任武委會常委兼作戰、訓練科長,正式轉入武裝部隊。
民國36年(1947年)8月,隨陳賡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在兵團前委直屬工作隊工作,在靈寶縣蘇村福地開展土改工作試點。10月16日夜晚,惡霸地主勾結還鄉團在蘇村等地製造殘殺駐村工作組140多人的“靈寶事件”。次日郝印吾帶工作隊員和垣曲民兵連返回蘇村,掩埋受難同志的屍體遭敵人包圍。黎明前,突圍與冀南回民連相遇,一起到大青山一帶與敵周鏇,l0多天后才找到前委主力,被委任為盧氏縣長。印吾到達盧氏後,首先介紹了“靈寶事件”的真實情況,並實事求是地總結了經驗教訓,告誡大家要增強敵情觀念,提高革命警惕。11月,胡宗南部的新一旅竄入盧氏,郝印吾等帶領縣直幹部向洛寧轉移。半月後,胡宗南在西北戰場吃緊,新一旅從盧氏撤走,盧氏縣委、縣政府返回盧氏范里。
不久胡宗南的六十五師又東出潼關向豫西進犯,盧氏縣的幹部和地方武裝力量,向欒川轉移。隨後參加魯山縣張良鎮整訓,從“靈寶事件”中接受“走馬點火”的沉重教訓。年底整訓結束,麥收前返回盧氏境內。
民國37年(1948年)8月,地委、軍分區和盧氏縣委被敵人包圍。郝印吾帶領盧氏縣10多名工作人員登上背後山頭,占領一處高地,掩護地委轉移。戰鬥中右腳受傷。同年12月,郝印吾傷愈,調任欒川縣委副書記兼縣長,領導剿匪反霸工作,取得很大成績。
1951年6月,調任靈寶縣委書記。1952年底,調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工作,專門從事農村政策調查研究。1956年6月,調雲南省文山地委任副書記。1959年又調雲南紅河地委任書記處書記。l962年9月,調中共中央西南局農村辦公室,先後任處長、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長期遭受批判,1970年8月才獲得“解放”,調往四川省革委會任農業組副組長。1973年後,先後任雲南省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貧協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常委等職。l987年3月3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