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詩歌史論

內容介紹中國詩歌源遠流長,約略可以分作四大時期、十個階段:所謂先秦,是它的萌生與成熟時期。 直到殷周之際,以迄戰國末期,才開拓出《詩經》與《楚辭》兩條文化史路,成熟為真正的詩歌。 它是詩歌史論,即詩的文化史,同時,也從文化視角來論述中國詩歌的歷程與發展。

內容介紹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約略可以分作四大時期、十個階段:所謂先秦,是它的萌生與成熟時期。經歷了綿亘數千年的原始詩歌,只可稱作前藝術;文明之幕拉開,約當夏商兩代逾千年,詩歌仍處於萌生狀態。直到殷周之際,以迄戰國末期,才開拓出《詩經》與《楚辭》兩條文化史路,成熟為真正的詩歌。抵春秋戰國早期封建社會的轉型期,基本上形成了以華語為載體的華夏文化,湧現出儒、道、屈騷不同流派的詩歌美學意識。這樣便奠定了中國詩歌流變史的光輝起點。本套叢書依照:四大時期,十個階段:萌生與成熟(先秦);拓展與發展(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分化與深化(遼金元、明、清);綜合與融化(近代、現代)。在史的基礎上立論,在論的主導下寫史。史是客觀存在,論述主觀認識。它是詩歌史論,即詩的文化史,同時,也從文化視角來論述中國詩歌的歷程與發展。 本書為其中之一。分為遼詩、金詩、元詩三編,內容主要是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來透視這三代詩史的走向和風貌。並對其進行了價值評價、理論剖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