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簡編

內容介紹

本書為研究遼史的基礎性讀物,由遼金史學大家楊樹森所著,曾在1988年獲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

作者介紹

1926年12月生,陝西富平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宋史學會會員及中國遼金史學會名譽理事。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吉林省英才獎章獲得者。主要著作有:《遼史簡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1988年獲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清代柳條邊》,遼寧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主編《遼宋夏金元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合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有:《柳條邊的歷史和蘇修的謬論》,《歷史研究》1975年第3期;《論耶律楚材》,《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3期;《略論遼代軍事家耶律休哥》,載《遼金史論集》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略論遼與五代、北宋戰爭的性質》,《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1期;《遼朝統一北方和有效行政管轄》,載《中國邊疆史地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出版。

作品目錄

第一章十世紀前的契丹社會和遼朝的建立…………………1
第一節十世紀前的契丹社會經濟生活和階級的對立……1
一、契丹族源和早期的部族活動……………………………………1
二、大賀氏部落聯盟…………………………………………………5
三,遙輦氏部落聯盟的重建和原始社會逐漸解體…………………10
第二節 遼朝的建立………………………………………………20
一、阿保機自立和新、舊兩種勢力的鬥爭…………………………2l
二、遼朝的建立………………………………………………………27
第三節部族改編和對外擴張……………………………………29
一、征服諸族和部族新編制…………………………………………29
二、南掠中原始行州縣制……………………………………………33
三、滅渤海置東丹國…………………………………………………36
第二章太宗繼續南掠中原和遼朝統治制度的確立………40
第一節太宗繼立和東丹王奔唐…………………………………40
一、皇族內部兩種勢力的鬥爭和太宗之立…………………………40
二、兩種勢力的鬥爭和東丹王奔唐…………………………………42
第二節太宗繼續南掠和中原人民的反抗鬥爭………………44
一、契丹軍南下和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44
二、太宗繼續南掠和後晉滅亡……………………………46
三、中原人民的反遼鬥爭與後漢建立………………………………50
第三節太宗時期遼朝統治制度的確主………………………53
一、中央統治機構……………………………………………………53
二、遼朝行政區劃和地方統治機構…………………………………63
三、兵制和軍事機構…………………………………………………70
四、“四時捺缽”制度………………………………………………79
第三章世、穆、景宗時期的皇位更迭和政治鬥爭…………83
第一節世宗之立和南征…………………………………………83
一、世宗之立和“橫渡之約”………………………………………83
二、鞏固統治的措施和鎮壓守舊派貴族的叛亂……………………87
三、世宗南攻後漢與察割政變………………………………………91
穆宗時期遼朝統治的中衰……………………………94
一、排除異己和鎮壓反對派…………………………………………95
二、對後周戰爭的失敗………………………………………………97
三、穆宗後期的殘暴統治及其被弒…………………………………100
笫三節景宗時期的改革活動及其對宋戰爭…………………104
一、景宗即位和漢官勢力的增長……………………………………104
二、景宗時期的改革活動……………………………………………107
三、北宋收復燕雲活動與遼宋戰爭…………………………………108
第四章遼、宋對峙局面的形成和聖宗時期的封建化改革
…………………………………………………………………113
第一節遼、宋和戰與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113
一、宋太宗再次伐遼的失敗與守內虛外政策之制定………………113
二、遼軍南征和“渲淵之盟”………………………………………117
三、遼、宋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119
第二節承天后攝政和聖宗時期的封建化改革……………122
一、承夭後攝政和漢官韓德讓當權………………………………122
二、聖宗時期的封建化改革…………………………………………126
三、階級結構和階級關係……………………………………………137
第三節聖宗時期對周邊諸族的戰爭及侵略高麗…………144
一、結夏制宋…………………………………………………………144
二、對周鄰各族的戰爭………………………………………………146
三,侵略高麗…………………………………………………………151
第五章遼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各族間經濟聯繫的加強……153
第一節遼代社會經濟的發展………………………………153
一、畜牧業的發展和群牧制度………………………………………154
二、捕魚和狩獵業……………………………………………………157
三、農業的發展………………………………………………………162
四、各類手工業的發展………………………………………………168
第二節遼代五京和城市商業貿易的發展………………185
一、五京建置…………………………………………………………185
二、城市商業貿易的發展……………………………………………191
三、貨幣流通和商稅收入……………………………………………194
第三節遼與中原及其他周邊各族的商業貿易……………196
一、五代時期遼與中原的互市貿易…………………………………196
二、遼、宋問的經濟聯繫和貿易……………………………………197
三、遼與其他各族的商業貿易………………………………………202
四、遼與其他國家的往來……………………………………………204
第六章遼代中後期的政治和階級鬥爭………………………206
第一節興宗時欽哀太后篡權和遼與宋、夏的關係………207
一、欽哀太后篡權和後族與皇族爭權的鬥爭………………………207
二、興宗時政治上的保守和變化……………………………………209
三、遼與宋、夏的關係………………………………………………211
興宗晚年漢化與守舊兩種勢力矛盾之加深……………………215
第二節道宗時重元之亂和耶律乙辛專權…………………218
一、道宗初年統治集團內部的政爭和重元之亂……………………218
二、耶律乙辛專權和宣懿後、太子溶被誣案………………………223
三、政治腐敗…………………………………………………………230
笫三節階級矛盾激化和各族人民的反遼起義……………232
一、部民貧富分化和剝削加重………………………………………232
二、各族人民的反遼起義……………………………………………236
第七章女真族反遼鬥爭和天祚帝覆亡…………………………241
第一節天祚帝時期的黑暗統治和女真族的反遼鬥爭……241
一、天祚帝時期的黑暗統治…………………………………………241
二、女真族興起和舉兵反遼…………………………………………243
第二節各族人民起義高漲和金軍節節破遼……………249
一、各族人民起義不斷高漲…………………………………………250
二、金軍節節破遼與遼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253
三、東京、上京失陷和遼廷內部的傾軋……………………………255
第三節天祚帝覆亡………………………………………………259
一、宋、金“海上之盟”和天祚帝敗走夾山………………………259
二、燕王獨立和奚王北走……………………………………………262
三、天柞帝覆亡………………………………………………………265
第八章西遼……………………………………………268
笫一節大石西遷和西遼的建立………………………………269
一、大石西遷…………………………………………………………269
二、西遼的建立………………………………………………………271
笫二節西遼的對外戰爭和疆域、制度………………………273
一、西遼的對外戰爭…………………………………………………273
二、西遼的疆域…………………………………………………276
三、西遼的統治制度…………………………………………………279
四.西遼對中亞的影響………………………………………………282
第三節西遼末年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滅亡………………283
一、西遼五君的更迭…………………………………………………285
二、西遼末花剌子模的反抗活動……………………………………284
三、屈出律篡奪西遼政權……………………………………………286
四、西遼滅亡…………………………………………………………288
第九章遼代文化…………………………………………290
第一節文字、文學和史學……………………………………290
一、契丹文字…………………………………………………………290
二、文學………………………………………………………’295
三、音韻文字學——《龍龕手鑒))…………………………………300
四、歷史學……………………………………………………………302
儒學和宗教………………………………………………303
儒學………………………………………………………………304
佛教………………………………………………………………307
道教………………………………………………………………313
建築、藝術和科學技術………………………………314
佛殿和佛塔建築………………………………………314
藝術……………………………………………………319
科學技術………………………………………………324
附錄一:遼代大事年表………………………………………………329
附錄=:遼、五代、宋、夏、金紀年襲………………………………356
附錄三:西遼紀年裹…………………………………………………3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