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又作"烏春",是達斡爾族的曲藝說書形式,形成並流行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富拉爾基區、富裕縣和龍江縣,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以及新疆維吾爾族塔城地區等達斡爾族聚居地。

大概介紹

烏欽本是在清朝年間由達斡爾族文人用滿文創作並以吟誦調朗讀的敘事體詩歌,後來民間藝人口頭說唱表演這些作品,烏欽遂逐漸演變成含有"故事吟唱或故事說唱"之意的一個曲藝品種。烏欽最初的演出多為徒口吟唱,後來出現了藝人採用"華昌斯"(四弦琴)自拉自唱的情形。演唱的曲調也豐富起來,除了原有的吟誦調外,也採用敘事歌曲調和小唱曲調錶演。烏欽的節目內容豐富,有講唱民族英雄莫日根故事的,有反映愛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唱家鄉山水風光的,也有講述神話、童話和傳說故事的。在這些節目中,尤以反映民族英雄莫日根歷史功績的故事、具有史詩品格的《少郎和岱夫》及改編自漢族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的故事最受達斡爾族民眾的歡迎。節目的容量長短不一,長者可說唱幾天幾夜,短者幾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民族特色

傳統烏欽演出多在逢年過節和吉日慶典期間,廣大觀眾聚集在民家炕頭,盤腿而坐聆聽藝人說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出現了大量歌唱新生活和新時代的作品,如色熱自編自演的烏欽曲目《歌唱英雄黃繼光》、《祖國母親》、《北京頌》和已故著名烏欽藝人何日格圖自編自演的《一隻鐵桶的來歷》、《自從見到毛主席》等。
烏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始終深受廣大達斡爾族人民的喜愛。但在新的歷史時期它的生存與發展遇到了嚴重的挑戰,處於瀕危狀態,非常需要採取相應手段加以扶持和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