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不入

過門不入指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詞 目:過門不入
發 音:guò mén bù rù
釋 義: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用 法:謂語定語;指 大公無私
示 例:豈有相離咫尺,竟~?★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2回
近義詞:公而忘私
反義詞:假公濟私

典故出處

戰國·鄒· 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 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近義詞

公而忘私

反義詞

假公濟私

英文翻譯

pass one's own door without entering--to act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成語舉例:豈有相離咫尺,竟過門不入?★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2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謂語定語;指大公無私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謎面:大禹返鄉治水

成語故事

上古時代,曾出現過一次大洪水,長達20多年,受災面積很大。
當時正是舜當政期間,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堯處死的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訓,採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規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終於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過程中還有幾段插曲:禹到了30多歲還沒結婚,在 塗山(今浙江紹興縣西北)遇到一個名叫 女嬌的姑娘,兩人相互十分愛慕,便成了親。可婚後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孩子還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剛學會喊爸爸;還一次孩子已長大,要留下父親。而禹一次也沒進入自己的家門,因為時間太過匆忙了。

過門不入

釋義

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典故

溯源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注釋

過:路過;入:進入。

成語故事

相傳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我國是堯、舜相繼掌權的傳說時代,那時,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有一次,黃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著的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兇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凶了。就這樣,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鯀死了3年屍體卻沒有腐爛,有人用刀剖開他的肚子,禹就從裡面跳出來了,而鯀自己卻變成了一頭黃熊隱入到山中去了。
禹長大後,暗暗發誓,一定要繼承父親的事業,治服洪水。後來,舜就派禹去治水。禹為了吸取父親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眾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為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捲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眾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應該一番辛苦的考察後,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於是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治水的工作非常的辛苦,禹為了治水,直到30多歲才結婚。據說,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發治水時,和妻子塗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十三年沒有回一次家。
傳說禹有三次帶人修路過自己的家門,他都沒進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至今,鄉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體現了大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禹三過家門不入的事傳遍了各地,人們都很受感動。
因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後,大家都推選禹作為繼承人。舜死後,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
後來,人們就用“過門不入”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大禹小傳。

大禹,姓姒,亦稱大禹,夏禹,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堯帝開始起用禹的父親鯀治理洪水。鯀治水九年也沒有成功,結果被舜殺死。後來,禹繼承父親的事業,擔當起治理洪水的重任。他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決定採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終於治水成功。
大禹曾在紹興娶塗山氏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離家治水去了。他婚後離家十三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而不進去。“三過家門而不入”和吃苦耐勞、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傳為千古佳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