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龍船

汨羅端午賽龍舟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如打造龍舟的木料一定要“偷”,否則不能取勝;造龍船的工匠必須是九人。

龍船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汨羅端午賽龍舟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如打造龍舟的木料一定要“偷”,否則不能取勝;造龍船的工匠必須是九人,取“一龍生九子”的傳說。端午節這天祭祀屈原的粽子也不是隨便拿來,而要從屈原的誕生地湖北省秭歸縣運來,稱為“千里送粽”。

獨特的風俗

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如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親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並將鴨、鵝、彩綢等禮品掛於“龍頭”。龍船靠岸,水手們將糯米飯糰和菜餚放在船幫上就餐,不用碗筷。婦女、兒童這時紛紛前來“討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船上的食品能消災避難。龍船形制精巧美觀,龍身由一隻母船和兩隻子船綑紮而成,叫做“子母船”,皆為獨木鏤空。龍頭約長兩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裝有一對一米多長的龍角。因龍頭著色不同,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等。各寨為了保護龍船,還專門建有“龍篷”。龍船節從農曆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划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