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是南宋詩人汪元量離杭前不久所作的一首七絕詩。友人北行,詩人自己也不知將流落何方,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失去根柢之感使詩人在友人面前慷慨悲歌,一訴衷曲。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送琴師毛敏仲①北行
西塞山前②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③天。
南人墮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④。

注釋譯文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①毛敏仲:三衢人,為楊纘之客。楊纘,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卷四有傳云:“楊纘,字繼翁,恭仁皇后侄孫,太師次山之孫。度宗朝,女為淑妃。官列卿。善琴,倚調製曲,有《紫霞洞譜》傳世。”敏仲少年時,與楊纘習江西譜。據元代袁桷《清客居士集》卷四十四《琴述贈黃依然》知敏仲蓋精於琴理者。北行:當為往燕。
②前:《水雲集》作“邊”。
③來:《西湖遊覽志余》卷六引此詩,“來”作“連”。
④拜杜鵑:蜀中傳說,古帝杜宇歸隱亡去,其魂化為杜鵑,蜀人因聞鵑啼而懷念杜宇。安史之亂中,兩京陷落,乾元二年(759)杜甫避難入蜀,曾聞鵑下拜,借蜀俗寄故國之思:“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此句正用此意,杜鵑喻亡君。

作品鑑賞

毛敏仲毛敏仲
第一、二句以落日陰雨的自然景象象徵南宋王朝的衰頹和滅亡,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囂張讓人不忍卒睹,詩人羞憤交加,結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國的恥辱在汪元量心裡留下了時時作痛的傷疤。汪森《湖山類稿》後序曰:“水雲先生遭時改步,隨三宮北徙,瑣尾流離,冰天沙塞,魂消骨折,九死而不一生。其見諸詩歌,怨而不怒,憐而不激,憂愁摧敗,而舊國故都,不忘寤寐,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可謂有守不辱之士矣。”汪元量在燕期間曾任元官,王國維《湖山類稿·水雲集》跋曰:“其仕元亦別有用意,少帝西行之後,水雲亦即南歸,與方、謝、龔諸賢,跡異而心則同。”

作者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於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後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後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