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

迷途的羔羊

小三子一家住在農村里,他和父親﹑祖母相依為命。一天村里來了土匪把小三子和翠兒的父親都抓去當挑夫,後來小三子的父親被土匪打死,祖母也因病去世了。小三子沒有趕上翠兒她們的船而是上了沈慈航的放賑船到了上海,在這裡小三子流落街頭,他在碼頭見到了死了母親的翠兒,兩人一起流浪。一天,小三子和夥伴們救起因醉酒落入大海的沈慈航,沈慈航收養了小三子,但因為小三子知道了沈太太偷情的事被沈太太懷恨在心,很快他就被趕出了沈家。沈家老僕心地善良收養了小三子等幾個孤兒,但不久老僕也去世了,小三子他們又過起了流浪的生活。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迷途的羔羊迷途的羔羊

影片類型:

劇情/兒童

片長

90分鐘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國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默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 陳娟娟 ----
-- 黎灼灼 ----
-- 鄭君里 ----
-- 沈浮 ----
-- 劉瓊 ----
-- 葛佐治 ----
-- 殷秀岑 ----
-- 洪警鈴 ----

職員表

攝影 Cinematography

周達明 Daming Zhou

導演 Director

迷途的羔羊迷途的羔羊

蔡楚生Chusheng Cai

編劇 Write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故事梗概

小三子是個窮苦的農村孩子,他的父親被抓走了,老祖母也因此餓死了。父親想逃跑回來,但被打死。成了孤兒的小三子隻身到了上海,過著流浪的生活。在上海,小三子什麼都做:當乞丐、幫算命先生引路、幫黃包車夫拉車過橋,到了晚上才能得到一口飯吃。過了幾天,小三子在一群流浪的小孩子中找到了同村的孤兒小翠。小三子通過偶然的機會成了富人沈慈航的嗣子,雖然成了富家子弟,小三子仍念念不忘那些窮苦的小夥伴,經常把自己的玩具和好吃的東西分給他們。沈慈航將小三子送

《迷途的羔羊》《迷途的羔羊》

進貴族學校受教育,但同學們和校長都看不起他。後來,沈太太和另一個男人偷情讓小三子發現了,惱羞成怒的沈太太誣告小三子偷她的鑽戒,善良的老僕人護著小三子,因而兩人一起被趕出沈家。老僕人租了一間屋子,收留了很多和小三子一樣流浪的小孩,住在一起。但是他們的生活太艱難了,老僕人被餓死,孩子們又得過著流浪的生活。他們偷了幾個麵包充飢 ,卻被警察追捕,驚慌失措的孩子們跑上一座未完工的大樓上,不知何去何從?

影片展示了感人肺腑、令人泣下的社會悲劇,為孤兒的命運發出呼喊和控訴。作者用嘲諷的筆法揭露社會的醜惡,在深沉的氣氛中再現流浪兒的生活,還著力刻畫了孩子的純真可愛的性格和美好心靈,和他們不幸的痛苦遭遇形成對照,更加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激起人們對流浪兒童的同情心。蔡楚生早在觀看了蘇聯影片<生路>後,就有了攝製兒童片的願望,他曾想把蘇聯小說《表》拍成影片,但幾經考慮,感到不應違背“藝術的良心”“在銀幕上替一班流浪兒童們建築一個‘烏托邦’”,因此,“不如以眼前我們所能夠看見的流浪兒童做題材,寫成一個比較‘適合國情’的故事”。(蔡楚生《“迷途的羔羊)雜談》)據此,他創作了《迷途的羔羊》。

導演簡介

蔡楚生 ,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借廣州潮陽,生於上海。1925年在汕頭參加店員工會,組織進業白話劇社,擔任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1929年到上海,曾在華劇、民新、漢倫等影片公司當臨時演員、劇務、美工、宣傳、場記、置景、副導演、編劇。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導演和副導演。1931年夏入聯華影業公司,任編劇、導演。編導了《迷途的羔羊》、 <漁光曲> 、 <新女性>、 <共赴國難> 。1933年參加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本片在1935年2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抗日戰爭前他先後導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時,還創作了《飛花村》、<兩毛錢>和<歌舞班>3個電影劇本,1937年到香港,與司徒慧敏編寫了<血濺寶山城>和<游擊進行曲>兩部粵語影片劇本。1945年在上海參加聯華影藝社和崑崙影業公司的創建,並任崑崙的編導。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1949年出席北平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解放後,先後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席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

攝影簡介

《迷途的羔羊》《迷途的羔羊》

周達明 ,中國電影攝影師。生於廣東潮陽。1929年進友聯影片公司攝影部當學徒、1930年起獨立掌機。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任攝影師。1933~1937年,拍攝了《風》、《酒色財氣》、《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和<王老五>等影片。抗日戰爭爆發後與費穆拍攝《北戰場精忠錄》。1940年在民華影業公司拍攝《孔夫子》和戲曲片《古中國之歌》。此後在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接連拍了十多部影片。1945年在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拍攝影片《大地回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先後拍攝了<人民的巨掌> 、<宋景詩>、 <上甘嶺> 、 <不夜城> 、<燎原>等多部影片。1953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總攝影師。

作曲簡介

任光,曾用名前發,1900年出生,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從小過著勤勞簡樸的生活,1917年畢業於嵊縣縣立中學,同年入上海復旦大學。1919年赴法國半工半讀。期間學習專業音樂知識,掌握作曲技法,也學會鋼琴校音技術。1924年在越南法商亞佛琴行任技師。

1927年回國,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此時,受中國進步文化運動的影響,他與田漢、聶耳、張曙等藝術家共同探討音樂的出路。1934年他創作了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曲,這首曲子是他的代表作,以其感人的魅力,如泣似訴地鏇律流行全國。1935年,他為蔡楚生編導的影片《迷途的羔羊》譜曲,他首先確定了主題歌《月光之歌》和插曲《新蓮花落》,通過後期修改,定稿,灌製成唱片,再次風靡了全國。此後,又為田漢編劇的影片《凱歌》譜曲,以及《大地行早歌》、《抗敵歌》等著名電影音樂。還用筆名“萌發”,發表了許多救亡歌曲,成為當時進步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1940年參加新四軍,在部隊生活陶冶下,他又寫出了著名的《新四軍進行曲》、《青紗帳里》以及歌劇《高梁紅了》、《洪波曲》等。任光是我國早期留洋回國的有志之士。他把中國音樂從低俗中挽救出來,重新激發了民眾的高昂愛國熱情,不僅為電影音樂的發展奠定基礎,而且通過音樂創作,又把新文化運動推向高潮,他用音樂挽救了民族,用音樂尋找到了新的曙光,1941年在皖南事變期間,不幸壯烈犧牲。

演員簡介

沈浮

中國電影編劇導演。生於天津,原名沈哀鵑,1924年考入天津渤海影片公司任演員。曾自編、自導、自演喜劇片《大皮包》。1933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任編導。他編導和參與編導許多影片,如《出路》、《狼山喋血記》、《天作之合》、《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李時珍》、《老兵新傳》、《曙光》等在我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影片評價

中國第一部兒童電影的優秀經典。以前的中國電影中也曾出現過兒童,但不似這部影片純粹為兒童而寫。農村孤兒小三子流浪到大都市上海的經歷無疑是極其悲苦的,作者對流浪兒童的關懷也十分嚴肅真誠,然而編導蔡楚生舉重若輕,在深沉悲苦的基調上加以諷刺幽默和俏皮詼諧,既符合兒童的天性,也豐富了影片的觀賞趣味。該片樣式新穎,鏡頭簡潔,比興巧妙。影片最後的質疑,真切自然,震撼人心。兒童演員葛佐治和陳娟娟的表演活潑天真,贏得了當年電影觀眾的喜愛和喝彩。

蔡楚生找到了政治與商業的結合點,既代表了其左翼思想,又贏得了觀眾歡心,藝術上有時需要蔡楚生這樣的“兩手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