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七師

農七師

農七師轄有奎屯天北新區及10個團場,墾區主要分布在奎屯市、烏蘇市、克拉瑪依市和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總面積5906.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8萬公頃。墾區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有奎屯河、四棵樹河、古爾圖河、白楊河四條河流,有黃溝一、二庫、柳溝、泉溝、奎屯、車排子六大水庫。全師擁有豐富的水力、土地和光熱資源;擁有棉、醬、畜、糧、糖等豐富的農業資源;擁有煤炭、石油、天然瀝青、黃金、石英、石棉等獨特的自然礦產資源;同時還擁有魔鬼城、胡楊河等旅遊資源和8萬公頃天然草原資源。

8%,少數民族占人口總數的3.52%。職工總人數8.98萬人。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

1949年組建二十五師,1953年改為農七師,1975年撤銷師建置,1978年成立奎屯農墾局,1982年恢復農七師建置。1982年3月31日,自治區黨委根據中共中央[1981]45號檔案《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決定在自治區農墾總局和各地州農墾局的基礎上,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所屬各師局建置,從4月1日起正式辦公。以奎屯農墾局為基礎恢復農七師建置,從8月1日起啟用“農七師”番號。農七師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機關仍與奎屯市合署辦公。1983年1月13日伊犁州黨委決定奎屯市黨政機構單設,與農七師機關分署辦公,免除由自治區任命的農七師領導兼任的奎屯市黨政領導職務。1985年8月至12月,在自治區主席鐵木爾·達瓦買提的過問下,農七師從奎屯市收回1975年劃出的奎屯棉紡織廠、奎屯針織廠、奎屯食品廠、奎屯發電廠。此後不斷新建單位。

地理氣候

地理位置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農七師轄區地貌的基本類型為山地和盆地。山地242.3萬畝,占全師總土地面積的27.4%,盆地642.4萬畝,占72.6%。由南向北跨天山山區、準噶爾盆地西部區和薩吾爾山區三個大地貌區。地勢南高北低,最北的一三七團又高起。盆地內為平原。

氣候

條件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北天山北坡和準噶爾西部山區均因受西風氣流和山區潮溫氣候影響,年降水量達400~600毫米,最大降水帶高達800毫米。坡面徑流豐富,岩石風化成土作用強烈.河流下切深,多成V形谷。

人口狀況

人口現狀 2006年,全師年末總人口21.81萬人,其中,男性11.38萬人,漢族21.10萬人,占總人口總數的96.8%。年底總戶數7.51萬戶。
人口增長2006年,出生人口1147人,人口出生率5.26‰;人口死亡率5.12‰;人口自然增長率0.14‰。
就業人員2006年,在崗職工50942人,下降9%。
勞動報酬 2006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59462萬元,下降5%;職均工資11675元,增長5%。
師市概況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該師具有豐富的物資資源和廣闊的土地資源。經過四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全師總面積達59萬公頃,耕地面積9.7萬公頃,是北疆重要的優質商品糧、棉基地和瓜果之鄉,堪稱準噶爾盆地邊緣的“瀚海明珠”。
國內生產總值(GDP)
2006年,全師完成生產總值34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4億元,增長8.4%;第二產業增加值8.28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8.78億元,增長19.2%。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2006年,全師完成農業總產值26.7億元,增長8.1%。種植棉花60140公頃,下降9.8%,棉花總產量13.20萬噸,增長3%;糧食作物10013公頃,下降1.3%,總產量6.27萬噸,下降1.6%;年末,全師大小牲畜存欄數57.02萬頭(只),增長9.87%。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46億元,增長13.7%。完成工業增加值5.05億元,增長10.9%;產銷率94.9%增長1.2%。
固定資產投資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2006年,師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979萬元,增長16.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7960萬元,占總投資的37.5%,增長33.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1125萬元,占總投資的16.5%,增長36.7%;其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8894萬元,占總投資的46%,增長1.1%。

經發展濟

科技與教育

科技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農七師通過加強科研計畫的管理,提高了企業的科技意識,激發了各企業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增強了創新點,真正使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動力。全年共組織申報科技項目50項,其中,已批准的國家項目2項,兵團課題13項。
教育
http://www.tianshannet.com/bt/content/2009-05/27/content_4264020.htm
2006年,師高考錄取人數972人,其中本科491人,大專481人。師高級中學參加高考人數639人,上線率100%,其中,重點本科201人,上線率31.5%。“兩免一補”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全師共有28878名中小學生的“兩免一補”工作得到落實。免費教材費162.63萬元,免雜費224.71萬元,貧困學生生活補助72.44萬元,總計減免459.78萬元。

文體衛生

文化
大力扶持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全師在省級以上報刊及電視台刊登(播)各類新聞稿件8000篇(條),其中中央級350篇(條)。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新聞120條,其中,《新聞聯播》播出29條。
衛生
2006年,全師共辦理衛生許可證1880戶,其中,食品衛生許可證208戶,辦證率較上年提高10.3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