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多動症

辦公室多動症

辦公室多動症是職場中的上班族常見的行為問題。上一秒在寫下午要用的會議發言,下一秒foxmail提示來了新郵件,還沒來得及回郵件,MSN對話框跳了出來,原來是客戶發了圖片等你接收,圖片還沒傳完,電話又響了……職場中的你就像個辦公室“多動兒”。

表現

酷愛信息收集的“多動兒”

辦公室多動症辦公室多動症

典型案例:擔任公司會計的丁丁最近比較煩,老闆催著要公司各部門的年度數據統計,疲於應付的丁丁只好加班加點。其實,工作量並不算太大,只是丁丁是個十足的八卦狂人+聊天狂人。每天上班,她的第一件事是瀏覽各大網站的娛樂新聞和經常泡的八卦論壇,之後還忍不住與好友在網上交流一番。

案例分析:丁丁患上“多動症”的癥結或許是因為她有一種“信息焦慮綜合徵”。這是一種由於過量、沒有選擇、不經訓練地吸收完全沒有系統意義的多方信息引起的焦慮症狀。心理醫生在門診中經常會發現一些25歲到40歲的擁有高學歷、置身高新技術行業的白領人士,尤其是那些常與高流量信息打交道的正常成年人會出現“信息焦慮綜合徵”。丁丁對不同的信息都有著不可控制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生怕自己會遺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以至於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信息庫,並希望自己是個頂級的信息達人。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丁丁會對自己施加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情緒,由此會不由自主地去網上瀏覽新聞以及和朋友討論相關的話題。

習慣拖拖拉拉的“多動兒”

典型案例:Julie在政府部門中的某個事業單位擔任文職,日常職責就是收發郵件、接聽來訪電話以及處理一些日常雜事。清閒的工作加上Julie本身的懶散性格,愈發造成了她對工作拖拖拉拉的態度,如果領導讓她提交一份檔案,Julie永遠是在領導要求的最後一天才開始著手準備。因為每次都是在匆匆忙忙的狀況下完成的,Julie的工作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領導也覺得她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沒有效率。

案例分析:Julie的職場多動症或許是做事拖拉搞的鬼。由於性格的關係,可以看出Julie本身對工作的積極性並不高,並不希望能在職場上有積極的建樹,只是希望能穩定地做這份工作而已。像Julie這一類先天形成的職場“多動兒”,歸根結底是她拖拉的性格,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對工作厭倦的因素在裡面。事實上,美國德寶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R。法拉利發現,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種病,而且有方法根治。法拉利教授將那些喜歡把該做的事情儘量往後拖的人,稱為患有“慢性拖拉症”。做事喜歡拖拖拉拉的人全世界都有,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和普遍。根據最新研究,約20%的美國成年人是“慢性拖拉症”患者。

症狀

酷愛信息收集的“多動兒”典型症狀:永遠處於忙碌狀態

儘管他們非常希望能不被別人打擾好好工作,但事實上,他們的自控力實在堪憂。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順理成章,腦子裡塞成了一團糨糊,手上卻拿不出像樣的工作成果。
習慣拖拖拉拉的“多動兒”典型症狀:做事懶散、積極性不高、對工作沒有太大的抱負

通常的心態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晚一天是一天”,就算泰山壓頂,他們仍然能做到不緊不慢地前進,在他們的字典里,似乎從來沒有“緊急”這個字眼。

危害

有研究表明,美國上班族“多動兒”的工作成績平均每年要比一般人少一個月的量,全美每年因此蒙受770億美元的損失。而紐約貝西科斯諮詢公司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即使是普通員工,只要不對辦公室的干擾因素(接電話、發郵件)展開積極的“抵抗”,他們的工作效率將下降28%,美國經濟每年也會因此再損失650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這種狀態還會侵蝕心理健康。麻省理工學院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安德森說:“注意力被分散就像是釜底抽薪,讓你構建了許久的靈感大廈轟然倒塌。”累死累活做的全是無用功,這可能導致懷疑、否定自己的能力,對工作畏懼、拖延,進而引發自卑、情緒低落等惡劣心境

建議

對酷愛信息收集的“多動兒”的調整建議:

1、為了提高效率,你可以使用80/20的時間管理方法。這其實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原則,80/20法則認為,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在一天的工作開始時,你先將全部的精力集中在那些需要及時處理的事情上,你就會發現,你擁有足夠多的時間來休息或者娛樂。

在職場上使用80/20法則時,你只需按工作重要緊急程度的優先順序寫下這一天你最需要完成的3件事情,接著你就從頭做起。即使這一天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忙忙碌碌了一天,卻依然一事無成了。而且,通常情況下,良好的開始會讓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積極的動力,這會使你這一天都十分高效。

2、退訂那些從不閱讀的電子郵件雜誌,使用電子郵件過濾工具,最好設定兩個電子信箱,將私人郵件與工作郵件分開。在上班時間,只允許自己打開工作信箱,私人信箱在午餐休息或者下班後閱讀回復。

3、在需要集中精力做一項工作時,適當地關掉手機和一切即時收發信息工具是“聰明之舉”。你只是比別人晚一點知道一些信息而已,只要你願意,將手頭工作完成之後,再去了解不論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都對你有好處。因為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人的接受能力會提高不少。

4、此外,你可以做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知道,無論人對信息的掌握多么全面,遺漏總是難免的。不必整天想著收集足夠多足夠全的信息,要記住,不光是你會遺漏一些信息,每個人都有這種現象。

對習慣拖拖拉拉的“多動兒”的調整建議:

1、在出現第一個“拖拉”念頭時,就將它徹底否定並給予制止或懲戒。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破窗理論”,假設有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如果其中一扇窗受到破壞而沒有及時修補,那么其他完整的玻璃窗也會陸續遭受到破壞,最後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牆就會變成一堵破窗牆,這其實與“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致。

2、給自己一個相對自由的緩衝期。對於拖拉成性的人來說,要想一下子改掉這個毛病是不現實的,不要打算一口吃成個胖子,這只會使你感到過多的壓力,以至於讓你產生放棄的念頭。試著將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干可付諸行動的小步驟,然後扎紮實實地從第一步開始做起,直到完成。

3、有些職場“多動兒”是十足的完美主義者,在開始工作之前,他們早已嘗試著從每個角度來全盤分析自己的工作,然後希望自己能積累到某個程度,或挑選到一個完美的時間點再去工作。可惜的是,強制性的反覆思考只會使自己陷得更深,從而使採取行動變得越來越難。所以放棄那些該死的完美想法吧,就從現在開始,停止思考,然後去做那些你應該做的事情。

4、時不時地給自己一些“糖果”犒勞自己。自我激勵是一種比較積極地治療拖拉症的方法,在每個階段適時地鼓勵自己,在工作的間隙,給自己一塊朱古力或是一個伸懶腰的機會,你會發現,事實上,你的工作效率已經在提高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