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門

辟門

辟門,漢語辭彙。 拼音:pì mén 釋義:1、指開門,2、謂廣羅賢才。 《荀子·議兵》、《晏子春秋·諫上二二》皆有解釋。

詞目

辟門

拼音

pì mén

注音

ㄆㄧˋ ㄇㄣˊ

引證解釋

1、開門。

《荀子·議兵》:“彼貴我名聲,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辟門除塗,以迎吾入。” 王先謙 集解:“辟與辟同,開也。”

《晏子春秋·諫上二二》:“公恐,覺,辟門召占瞢者,至。”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天樞限南北,地軸殊鄉國。辟門通舜賓,比屋封堯德。

2、謂廣羅賢才。

《書·舜典》:“詢於四岳,辟四門。” 孔穎達 疏:“開四方之門,大為仕路,致眾賢也。”

明·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迨予沖人辟門登庸,猶恐不及。”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果朝廷之意有本而無偏,何不使億兆之人共聞也,則何不仿隆古辟門之法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