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

申報要求

基本要求

1.申報內容必須在指南範圍之內,超出指南範圍的不予受理。
2.指南中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是對各項目層面的整體描述。各單位可針對其中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申報課題,並結合項目整體指標確定申報課題的考核指標。
3.專項經費須專款專用,設立單獨賬簿,獨立核算,保證配套資金及時到位,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
4.實施周期:2014年1月~2016年12月。

申報單位的基本條件

1.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註冊,運行管理規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內資企業等,均可單獨或聯合申報,不接受個人申報。
2.申報單位應具有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的綜合能力,在申報內容相關領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完善的研究條件。
3.每個課題的聯合申報單位原則上不超過3個。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定,明確約定各自所承擔的工作、責任和經費。

申報人及參加人的基本條件

1.課題申報人應是中國大陸境內的自然人且必須有法人單位作為依託。持有外國護照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全職固定人員須由依託單位出具證明。課題申報人應是課題的實際負責人,每個課題只能有一個課題負責人。
2.課題申報人應是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取得博士學位兩年以上及有固定單位的在職人員(不包括在站博士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相關研究經驗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對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有較全面的了解。課題申報人必須全身心投入課題研究。
3.課題申報人只能主持申報一項課題。課題參加人最多可以參與兩項課題(含在研重大、重點課題)的申報。
已接受委託任務的重大課題及子課題負責人不能參與本次重點課題申報;各重大課題任務負責人不能主持本次重點課題申報。
在專項實施過程中有不良記錄的單位和個人(如未通過課題驗收、學術不端、違反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定等)不得參與本次重點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單位(包括聯合申報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報人不得就同一個研究內容進行重複或交叉申報。
4.課題申報人不得弄虛作假,違背科學道德。對於提供虛假資料和信息的,一經查實,將被記入信用檔案,並在三年內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課題申報。

申報書編報要求

1.課題申報書和附屬檔案均以中文編寫,要求語言精煉,數據真實、可靠,原則上不得涉及國家秘密。課題申報書與附屬檔案合訂成冊。
2.附屬檔案應提供清單,並順序排列,主要包括:申報單位法人代碼證複印件、聯合申報合作協定;課題指南中如明確有配套資金要求的,申報單位必須提供經費配套承諾檔案,申報單位是股份制企業的,應提供股東大會關於為本專項課題按規定比例投入自籌資金的決議;申報單位是企業的,應提供隸屬內資企業證明檔案、企業營業執照複印件,企業近兩年度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等;如有融資,應提供融資機構的投資意向書;課題指南要求的其他資質證明檔案。
3.課題申報書需要通過“轉基因重大專項申報系統”填寫,相關表格參見附屬檔案。凡未註冊的單位使用本申報系統前需先註冊,註冊地址為。註冊後將註冊申請加蓋公章後傳真至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審核。審核通過後,課題申報人憑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創建的賬戶及密碼登錄註冊系統,下載申報系統及其使用說明。已經註冊的單位需登錄註冊系統,下載最新版本的申報系統。若涉及國家秘密,不得通過網上系統填報,必須由專人送達。
4.A4紙雙面列印,左側平裝成冊,裝訂封面統一用淺綠色無底紋彩色紙;扉頁為簽字蓋章頁(內容格式與封面相同);正文用小四宋體,1.5倍行距。紙質材料和電子版版本號必須一致。
5.申報單位須將課題申報書10份(原件)以及系統生成的word文檔和系統導出的stm文檔(刻錄光碟)於2013年6月4日16:00前,報送到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逾期不予受理。郵寄的申報材料以收件時間為準。對申報材料在郵寄過程中遺失或損毀的,責任自負。
申報材料報送地點: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
地址: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607室(郵編:100122)

申報指南

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

1.轉基因植物新品種培育
研究目標: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為對象,圍繞新型抗病、抗蟲、抗逆、養分高效利用和株型改良等目標性狀,創製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的轉基因植物育種新種質,培育轉基因植物新品種。
研究內容: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為重點,採用轉基因技術,結合分子標記選擇和常規育種等技術,建立高效多基因聚合的轉基因育種技術體系;創製轉基因植物新種質,培育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轉基因植物新品種。重點針對以下性狀開展研究:
·新型抗病(水稻黑條矮縮病,小麥矮縮病,玉米粗縮病、棉花黃萎病等);
·新型抗蟲(稻飛虱,小麥蚜蟲,玉米蚜蟲、金龜子,棉花盲蝽蟓、棉蚜等);
·新型抗逆(乾旱、鹽鹼、高溫、冷害、新型抗除草劑等);
·棉花磷鉀高效利用;
·新型雄性不育制種;
·適宜機采棉的株型改良。
考核指標:創製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新種質300份,新品系50份以上,其中10個進入安全性評價的環境釋放階段。申報發明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20項以上。
申報條件:課題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擁有功能明確的基因,已獲得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作物材料,已進入生物安全評價中間試驗階段;具備從事轉基因技術研究和常規育種的條件設施基礎和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善的轉基因技術體系、較強的育種實力和良好的育種業績,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1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2.轉基因動物新品種培育
研究目標:以豬、牛、羊三大動物為對象,圍繞抗重大傳染病、品質改良、節糧等目標性狀,創製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的轉基因動物育種新材料,培育轉基因動物新品種(系)。
研究內容:重點發展基因敲除、RNA干涉等高效基因操作技術,創製轉基因豬、牛和羊育種新材料,培育轉基因動物新品種(系)。重點針對下列目標性狀開展研究:
·抗病(病毒性腹瀉、流感、偽狂犬病、布魯氏桿菌等重大傳染病);
·提升產品品質(增加肉和奶中特殊營養功能成分、有色羊毛/羊絨等);
·節糧(提高飼料、牧草轉化效率等)。
考核指標:培育上述目標性狀突出並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轉基因動物育種新材料30~40個,其中基因刪除或沉默的動物育種新材料20個以上,進入安全性評價中間試驗階段轉基因動物15種以上;申報和獲得發明專利30~40項。
申報條件:課題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擁有功能明確的基因,已完成相關目標基因在細胞水平或轉基因模式動物中的功能驗證,已獲得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育種材料;具備從事動物轉基因技術研究和常規育種的條件設施基礎和人才隊伍,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申請團隊擁有轉基因大動物製備技術平台。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1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技術

研究目標: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發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新技術;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套用價值的植物抗病蟲、抗除草劑、抗逆、高產、優質、營養高效利用和高光效等功能基因和調控元件;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套用價值的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功能基因和調控元件,為我國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化提供基因資源。
研究內容:圍繞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五大作物,以及豬、牛、羊三類動物等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的需求,開展基因修飾和定點突變技術,開發基因表達調控、安全轉基因技術研究;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多種生物中大規模克隆控制重要性狀的新基因和調控元件,驗證功能並明確其育種價值。開展下列研究:
·重要性狀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從多種生物資源中大規模克隆控制植物抗病蟲、抗逆和抗除草劑、高產、優質、養分和光能高效利用,以及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關鍵基因,開展功能分析。
·重要調控元件克隆和功能驗證: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鑑定不同組織、器官、時空特異性以及誘導性調控元件,獲得促進轉基因穩定遺傳及可控表達的調控元件。
·轉基因新技術新方法:開展新型轉化系統、人工染色體、多基因轉化/轉染等轉基因新技術研究;開展基因修飾、基因敲除、基因定點整合、時空高效表達調控等基因表達調控技術研究;探索目的基因產物適時降解、新型選擇標記、無選擇標記或標記刪除等安全轉基因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克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套用價值的植物抗病蟲、抗除草劑、抗逆、優質、養分高效利用及高光效等,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功能基因30個,調控元件8~10個;並對其功能進行鑑定,明確其育種價值,其中具有重大育種價值的新基因5個,申請專利30項,獲得專利5~10項。
申報條件:課題申請人應具備從事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技術研究基礎(以第一完成人或通訊作者發表過相關論文;獲得相關專利),承擔過相關研究項目,申報克隆的基因應具備較好的基礎。申報單位具備較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善的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技術體系;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針對課題部分內容,組織隊伍進行申報。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200萬元。

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專項研發具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系及其產品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安全許可需求,針對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轉基因生物環境、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檢測與監測,以及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開展相應科學研究,為專項研發的轉基因動植物新產品的安全管理和國際貿易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內容:圍繞專項研發的抗蟲水稻和抗蟲玉米等重大產品的產業化,以及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最新規定和資料要求,開展環境和食用安全評價,建立環境影響監測技術方案;針對新型複合性狀、藥用工業用等轉基因新產品,研究建立環境安全、食用安全評價及環境影響監測的新技術標準;研製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研究國際貿易轉基因成分允許量值及檢測技術標準。
考核指標:提交符合進口方(美國、歐盟、南美等國家)標準的轉基因生物環境和食用安全評價以及環境影響監測資料,爭取獲得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市場的安全許可證;完成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等轉基因生物的環境影響安全評價和環境影響監測技術研究工作,提交安全評價和檢測監測技術規範2~5項;研製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規範2~5項,檢測試劑盒2-5種;研製國際貿易轉基因成分允許量值及檢測技術標準5~15項;申請或獲得發明專利5~10項。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相關技術工作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外源基因和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研究的安全隔離設施條件和人才隊伍,擁有通過雙認證的部級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或經過部門資質認定的研究平台,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戰略研究

1.轉基因技術智慧財產權、安全管理和技術發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研究目標:建立轉基因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分析評價和預警系統,為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國內外智慧財產權,避免各種糾紛提供決策支撐;跟蹤國內外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安全管理措施與政策變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體系;跟蹤國內外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動態,提出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和策略。
研究內容:以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重點,跟蹤研究國內外智慧財產權政策,以及轉基因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建設及其變化;研究建立智慧財產權信息採集、檢索及有效分析系統,分析智慧財產權對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的影響,研究國內外智慧財產權有效利用的政策與法規保障;跟蹤研究國內外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安全管理措施與政策變化,分析生物安全管理政策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我國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規體系;跟蹤研究國內外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動態,分析其產生的環境、經濟及制度原因,研究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和策略。
考核指標:完成全球轉基因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政策法規、申請文獻動態資料庫及信息分析預警系統;實時發布國內外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發的最新動態和轉基因生物技術安全管理政策變化及其影響的研究結果;完善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報告;提交促進我國農業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政策報告。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熟悉國內外轉基因技術智慧財產權、安全管理和技術發展方向。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2、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研究目標:實現從生產、消費和市場三個維度對國家轉基因技術產業化戰略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影響的動態跟蹤監測;跟蹤研究國外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及政策發展趨勢;提出我國產業化發展的路線圖和實施策略;從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流通和管理監測體系建立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為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諮詢。
研究內容:研究建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五大轉基因農作物和豬、牛、羊三大轉基因動物大規模生產固定監測和消費者消費行為動態監測體系,研究轉基因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前景和大規模生產的經濟影響;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國內外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對國家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國內轉基因種子產業化發展模式,轉基因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管理監測體系及政策制度保障,國外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及政策的發展趨勢,提出我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的路線圖和實施策略。
考核指標:建立轉基因農產品大規模生產投入、生產和經濟影響的長期跟蹤和監測系統,定期發布評估報告;建立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消費態度、購買行為的動態監測體系;建立國際轉基因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國家需求的動態評估體系,定期發布報告;建立轉基因生物技術社會經濟影響決策支持系統,就轉基因生物發展對我國2015年以前的社會經濟影響的評估報告;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路線圖和實施策略;國內轉基因種子產業化發展模式政策報告;就轉基因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管理監測體系及政策制度保障政策諮詢報告。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3、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的科普宣傳、技術培訓與風險交流平台系統
研究目標:以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重點,研究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機制與模式,構建和示範運行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轉基因技術科普培訓宣傳示範基地和協作體系,開展對公眾的科普宣傳,最佳化轉基因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研究內容:針對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研究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機制與模式,構建、完善和示範運行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台;完善和利用轉基因技術科普與培訓宣傳示範基地,利用現有科普與培訓資源構建國家轉基因科普與培訓協作體系,編制和完善科普宣傳作品及培訓材料,開展對公眾的轉基因生物技術科普知識講座和宣傳。
考核指標:建成和完善綜合性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資料庫和網路,建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台系統;完善並形成集知識傳播、技術培訓、實物展示、風險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科普與培訓宣傳示範基地4個,建設1個基地進行宣傳培訓;編寫培訓教材與科普讀物2套(本);製作科普宣傳片6集(共120分鐘);發放科普宣傳品10萬份;舉辦對公眾的轉基因生物科普知識講座不少於26場;對技術人員開展培訓不少於3000人·小時;對安全檢測人員培訓不少於4000人·小時。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

研究目標:圍繞專項目標,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能顯著提高抗蟲、抗除草劑水平的關鍵基因;通過規模化轉化,創製抗蟲、抗除草劑性狀突出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系,結合生物安全評價,開展轉基因生物環境和食用安全性評價,培育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轉基因新品種和新品系。研製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相關技術,推進抗蟲玉米和抗除草劑大豆的產業化進程。
研究內容:利用抗蟲、抗除草劑基因,創製抗蟲、抗除草劑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新材料;與常規育種技術結合,培育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大豆新組合和新品系;研究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相關技術,支撐其產業化套用。
考核指標:創製進入環境釋放以上生物安全評價階段的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新品系6~8個,其中2~3個進入安全評價的生產性試驗階段;開展目標生態區的多點鑑定和試驗示範,培育目標性狀突出、滿足區域試驗審定標準的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新組合或新品系3~5個;申請或獲得發明專利5~6項。
申報條件:由企業牽頭組織申報,申報企業必須具有育繁推一體化的認定資格和較強的轉基因研發能力。具有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專職研發團隊和較好條件的研發中心,研發的目標產品已經進入安全評價階段,有較好的資金匹配能力,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5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轉基因重大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
2013年5月13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