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紋病

中文別名:輪紋爛果病、粗皮病、輪紋褐腐病、疣狀粗皮病
為害作物:梨、桃、李、杏、栗、棗、海棠等多種果樹。
為害症狀:輪紋病主要為害枝幹和果實,葉片受害比較少見。
枝幹(主幹、主枝、側枝和小枝)發病,病斑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扁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30毫米的紅褐色病斑。病斑質地堅硬,中心突起,如一個疣狀物,邊緣龜裂,往往與健部組織形成一道環溝。第二年,病斑中央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分生孢子器)。病斑與健部裂縫逐漸加深,病組織翹起如馬鞍狀,許多病斑往往連在一起,使表皮顯得十分粗糙,故有粗皮病之稱。病斑一般只侵害樹皮表層,嚴重時還可侵入皮層內部,此病發生後嚴重削弱樹勢,甚至引起枝幹逐漸死亡。
果實多於近成熟期和貯藏期發病。果實受害時,也以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褐色小斑點,很快擴大成呈淡褐色或褐色交替的同心輪紋狀病斑,並有茶褐色的黏液溢出。在條件適宜時,幾天內即可使全果腐爛,常發出酸臭的氣味。病部中心表皮下,逐漸散生黑色粒點(即分生孢子器)。病果腐爛多汁,失水後變為黑色僵果。
葉片發病產生近圓形具有同心輪紋的褐色病斑或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大小為0.5~1.5厘米。病斑逐漸變為灰白色,並長出黑色小粒點。葉片上病斑很多時,往往引起乾枯早落。
分類屬性:稱梨生孢囊殼,屬於子囊菌亞門,無性階段為MacrophomakawatsukaiHara,屬於半知菌亞門。
分布區域:在我國,浙江、江蘇、上海、江西、安徽、四川、雲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吉林等省、直轄市都有發生,以華北、東北、華東果區為重。
發病特點: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被害枝幹上越冬。春季,病菌首先侵染枝幹,然後侵染果實。病菌侵染果實多集中在6-7月份,若幼果期適逢降雨頻繁,病菌孢子散發多,侵染也多。幼果受侵染不立即發病,病菌侵入後處於潛伏狀態。當果實近成熟期,其內部的生理生化發生改變後,潛伏菌絲迅速蔓延擴展,果實才發病。果實採收期為田間發病高峰期,果實貯藏期也是該病的主要發生期。早期侵染的病菌,潛育期長達80~150天;晚期侵染的潛育期僅18天左右。病菌在幼果中不擴展的原因,與果實內的含酚量和含糖量有關,果實含酚量在0.04%以上,含糖量在6%以下時,病菌被抑制;反之,有利於潛伏病菌擴展為害。病害發生高峰出現在酚含量降為最低、糖含量升為最高之後。
流行動態:輪紋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氣候、樹勢和品種等關係密切。

發病特點此病菌與蘋果乾腐病菌相似。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幹病部組織中越冬。春季由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湧出灰白色孢子角。春雨中分生孢子分散、傳播到枝幹傷口、皮孔和果實皮孔附近,產生芽管侵入樹體,然後潛伏。帶菌果並不發病,待近成熟期和貯存期分散、傳播到枝幹傷口、皮孔和果實皮孔附近,產生芽管侵入樹體,然後潛伏。帶菌果並不發病,待近成熟期和貯存期發病。品種抗病性有差異。富士、王林、千秋等品種高度感病。
(1)果實生長前期,降水次數多,發病高峰早,病菌孢子散發多,侵染也多;若成熟期遇上高溫乾旱,輪紋病便發生嚴重。反之則病菌侵染少,發病也輕。在河北省,5~7月份潮濕雨多的年份發病重;相反,乾旱少雨的年份發病輕。
(2)輪紋病菌是一種寄生性較弱的病菌,衰弱植株、老弱枝幹及老病園內補植的小樹均易染病。果園管理粗放,掛果過多,以及施肥不當,尤其是偏施氮肥,發病均較多。幼樹和壯樹枝幹則極少發病。
(3)蘋果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紅星、元帥、金冠、青香蕉、印度等品種感病較重;國光、祝光等品種發病較輕。
防治方法:(1)清除侵染源。晚秋、早春刮除粗皮,集中銷毀,並噴福美胂可濕性粉劑100倍或75%五氯酚鈉粉100~200倍液,如噴3度石硫合劑以3月下旬至4月初噴為宜。
 
(2)果實套袋。落花後1個月內套完,每果1袋。紅色品種採收前1個星期拆除即可。
 
(3)幼果期防治。落花後10天採收,應定期噴藥,每半月至20天1次同乾腐病防治方法,注意藥劑交替施用。
(4)生長期塗樹幹。用奧力克-靚果安原液塗抹或300倍液噴施葉片。
 
(5)貯藏期管理。嚴格剔除病果,人工挑撿,注意控制溫濕度。
蘋果輪紋病既侵染枝幹,又侵染果實,而就其損失而言重點是果實受害,但枝幹發病與果實發病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在防治中要兼顧枝幹輪紋病的防治。
(1)及時治療病斑輪紋病菌初侵染來源於枝幹病瘤。清除病瘤是一個重要的防治措施。果樹休眠期要噴塗殺菌劑,如奧豐公司的奧力克-靚果安,可以進行原液塗抹。
(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力新建果園注意選用無病苗木。如發現病株要及時剷除,以防擴大蔓延。苗圃應設在遠離病區的地方,培育無病壯苗。幼樹整形修剪時,切忌用病區的枝幹作支柱,亦不宜把修剪下來的病枝乾堆積於新果區附近。
(3)噴藥保護一般從5月下旬開始噴第一次藥,以後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共噴3~5次。保護果實的藥劑,以耐雨水沖刷力強的波爾多液為好(1:2:240)。此外,25%滅菌丹可濕性粉劑250倍稀釋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稀釋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稀釋液、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35%輪紋病剷除劑100~200倍稀釋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稀釋液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最好加入黏著劑,以提高藥液的黏著性。若幼果期溫度低、濕度大,使用波爾多液易發生果銹,尤其金冠品種更明顯,此時可改用其他殺菌劑。在實際防治中,最好有兩種以上的藥劑交替使用,以提高藥效。
(5)貯藏期防治田間果實開始發病後,注意摘除病果深埋。準備貯藏運輸的果實,要嚴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損傷的果實。然後放置在低溫下貯藏,0-2℃貯藏可以充分控制發病。藉助於顯微鏡,在田間可根據其特殊習性、被害狀及雌成蟎的形態特徵加以識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