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化海藻

軟化海藻

軟化海藻以甘氨酸(NH2CH2COOH)作為軟化劑,對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等食用海藻進行軟化處理。甘氨酸在食品工業中本業是作為調味劑和甜味劑,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一般不超過1%。所以利用甘氨酸溶液浸漬海藻,可以調節改善海藻的味道,並且在軟化處理後可不用清洗。這樣不僅防止了海藻在水洗時其風味成分的溶解,又可避免在整個水洗後的乾燥處理期間,海藻發生腐敗現象。用這種軟化方法處理後的海藻,質地柔軟,容易消化吸收,味道得到改善,可用來製作各種藻類食品。

海藻軟化方法探究

海藻用這種方法處理,其軟化程度主要取決於處理液中甘氨酸的濃度、溶液的溫度及溶液中其它溶解物(主要是食鹽)的濃度。一般來說,甘氨酸的濃度與溶液的溫度越高,海藻的軟化速度越快,甘氨酸的濃度如小於3%,軟化作用太小;但如超過20%,則海藻中甘氨酸味道過濃,而且甘氨酸較貴,這樣做是不經濟的。處理液中的食鹽含量,對軟化程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為了縮短海帶的軟化處理時間而採用高濃度的甘氨酸,或者對組織較軟的褐海帶、羊棲菜等進行軟化處理時,往往產生藻體的中心部位尚未軟化,其表皮和邊緣已開始破碎的現象。如在處理液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可起到抑制這種組織破碎的作用,收到使藻軟化均勻的效果。另外如在處理液中,加入糖可抑制軟化作用,加入有機酸類可促進軟化作用,但與甘氨酸和食鹽的作用相比,效果都很小。

實例說明

根據用各種不同濃度的甘氨酸、食鹽及不同的溫度和時間,對海藻進行軟化處理的實驗,海帶(日本北海道產)在達到用指甲輕輕地可扎破、手指使勁可按碎的軟化程度,所需要的時間如下表:

實例1

將甘氨酸9公斤與食鹽3公斤溶於60升的水中,加熱至85℃,並將海帶在其中浸漬4分鐘,然後撈出用60~70℃的熱風乾燥。這種乾燥品味美柔軟,遠勝於未處理的海帶,適合作為間食或酒菜直接食用。

實例2

將實例1浸漬完後的海帶,加入適量的醬油及砂糖進行燉煮,做成佃煮食品(日本傳統的食品)。不論用組織較硬海帶或質量較好的海帶為原料,採用此法,都可得到柔軟的製品。

實例3

甘氨酸1.5公斤溶於50升的水中,加熱至90℃,並將海帶在其中浸漬1小時,然後撈出,用60~70℃的熱風乾燥。製品的柔軟度和實例1相同,但味道很差。另外,在實例1中如不加食鹽,則海帶的中心部位尚未軟化,其表面和邊緣即產生破碎的現象。但如在實例3中加入食鹽,則海帶幾乎不產生軟化現象。

實例4

甘氨酸5公斤溶於100升的水中的加熱至60℃將10公斤乾燥的裙帶菜在此液中浸漬30分鐘,然後撈出用60~70℃的熱風乾燥,製品即可食用。或者浸漬後撈出,加入醬油及砂糖燉煮,製成小菜或佃煮食品

實例5

甘氨酸5公斤溶於100升的水中加熱至30℃,將10公斤乾燥的羊棲菜在此液中浸泡15分鐘,撈出後用60~70℃的熱風乾燥即可。或撈出後加入醬油及砂糖燉煮,製成小菜或佃煮食品。

實例6

甘氨酸3公斤溶於100升的水中,在常溫下將褐海帶浸漬15分鐘,撈出後用60~70℃的熱風乾燥即可,或撈出後加入醬油及砂糖烤煮,製成小菜或佃煮食品。

實例4至實例6是海帶以外的食用藻的軟化處理法。這些食用海藻如用高濃度的甘氨酸及在高溫條件下處理,其表皮會過度軟化且內部卻不均勻。因此對這樣的海藻來說用低濃度的低溫液處理較為理想。而且處理後與未處理的相比,可大大縮短食用調理的時間,甘氨酸又可改善其味道,成為良好的美味食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