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空

踏空

踏空:原意為腳步不穩,踩空了;武俠或玄幻小說中踏空指功力或法力修煉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踏空而行。幣市術語——股票漲了,你沒買、空倉沒賺著,就叫踏空。幣價上漲,而原來拋出幣品的投資者,因某種因素沒有及時買進,這種現象為踏空。舉例說,有隻股票,你估計它明天會跌到每股4元,於是你打算在4元的時候買入,第二天開市之後,你就下單4元買入。但是它開市就 4.20元,然後一路上漲再也不回頭。你當然就沒有買到,到了第三天,你還是期待能在4元買入,但是它還繼續上漲,第四天竟然漲到了5元以上,這時候,你後悔應該在 4.20的時候買入就好了。但是已經不可能了。這就叫踏空。

為什麼

心理學踏空
美國金融學教授羅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榮》出版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在此書中,希勒用了較多的金融行為學理論來解釋九十年代後期美國股市的泡沫成因。
在上篇中我們曾談到由於中國股市這幾年的連續上漲對投資者心理衝擊,這在美國股市更為劇烈。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會下滑和連續減速的人由於年復一年不斷地出現判斷錯誤,對自己的壞情緒很敏感。那些不斷預測下滑的人由於總是在錯,會痛苦地感覺到丟面子。由於對認識世界的滿意程度是自尊和個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觀的人想建立一個不同的世界觀,或至少會在公眾面前呈現出不同的態度。也正因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時會很強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奮不顧身地湧入市場。
尤其是當股票投資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比較直截了當容易讓一些人深受刺激的用語是“全民炒股”),投資人更是害怕“踏空”。

心理學

對於人們為什麼不能做出獨立的判斷和選擇,一般的解釋是迫於社會壓力的屈從,人們害怕被看成是另類或是傻瓜,他們的判斷受到了動搖。但社會心理學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過實驗表明,人們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達一個相反的觀點,而是“傳統理性”告訴他們,當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斷時,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確的。所謂順勢而為。
還有一點是,人們對股評家、分析師和經濟學的所謂“權威”的依賴感。尤其是在社會分工日益明顯的今天,人們信賴專家成為一種習慣,總以為專家推薦的股票或走勢的看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跟他們走沒錯。
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證明這點。實驗對象被要求對一個坐在旁邊的人施行電擊,他們兩人素不相識。電擊當然是假的,但受電擊的人被要求做出痛苦萬狀,並強烈呼喚停止電擊。
讓人驚奇的事發生了,主持實驗的人以專家的口吻表示電擊不會對人體組織造成永久傷害,所以可以繼續電擊。而結果也真會有許多人按專家的話行動。因為經驗告訴他們專家的權威是可靠的,即使受電擊的人痛苦萬分也無濟於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