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價法

路線價法,土地估價方法中的一種,用於城市土地地價的評估。

簡介

土地估價方法中的一種,用於城市土地地價的評估。
要明確這一方法,首先要明白什麼叫路線價,路線價是指對臨接特定街道、使用價值相等的市街地,設定標準深度(也就是里道路距離遠近的一個標準),求取在該深度上多宗土地的平均單價,並附設於特定街道上,即得到該街道的路線價。路線價指的是這條街道上的價格。而不是標準深度土地的價格。
路線價法就是依據路線價,配合深度指數和其他修正係數(寬度、容積率、朝向、寬深比率等修正係數),用數學方法算出其他宗地地價的方法。
公式:地價=路線價*深度百分率*其他修正係數*宗地面積
適用範圍:城市土地,較為繁華地區,街道比較整齊的區域。
適用條件:要有較多的比較案例。土地市場規範。

基本原理

路線價估價法是在各樣點宗地價格的基礎上,分析宗地地價與影響地價的臨街深度等因素的相關關係,進而據此估算其他宗地地價的。路線價估價法認為城市內各宗地土地(以商業用地為主)價格的高低,隨其距離道路的遠近程度即臨街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宗地越接近道路者利用價值越大,地價也越高;距離道路越遠,利用價值越小,地價也越低。因此,路線價估價法與市場比較法類似,只不過以路線價取代了市場比價法中的比較實例價格,以深度等差異修正取代了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等的修正,路線價法的基本原理是替代原理和區位論的具體運用。

路線價估價法的程式

1、劃分路線價區段
一個路線價區段是指具有同一路線價的地段。在劃分路線價區段時,應將接近性大致相等的地段劃分為同一路線價區段。一般以一街廓長為一路線價區段,但在繁華街道有時需將街廓劃分多段,設定不同的路線價。而在某些不繁華的街道,有時需將數個街廓劃分為一個路線價區段。此外,在同一街道上,兩側繁華程度有顯著差異時,應視為兩個路線價區段考慮。
2、設定標準深度
設定的標準深度通常是路線價區段內臨街各宗土地的深度的眾數。如某路線價區段的臨街宗地大部分深度為18米,則標準深度應設定為18米。
3、確定路線價
路線價是設定在路線上的標準地塊的單位地價。路線價的求取通常是在同一路線價區段內選擇若干標準地塊作樣本,然後用市場售價類比法、預期收益還原法等具體評估方法,分別求出各樣本的單位地價,並把各樣本的單位地價算術平均(或取眾數),最終得出路線價。
4、制定深度指數表和其他修正率表
深度指數是指宗地地價隨臨街深度的差異的變化程度。深度指數表是將土地隨距街深度的不同而引起相對價格差異的關係編製成的表格。製作深度指數表的原則是,地塊的各部分價格隨街道的程度而有遞減的趨勢,即深度越深,接近性越差,價格就越低。此外,根據其他因素,如角地、形狀、寬窄等的影響,還應編制其他修正率表。
5、計算各地塊的價格
根據路線價、深度指數表和其他修正率表以及宗地面積就可計算各地塊的價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