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教

16世紀50年代,德意志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即各諸侯國有權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國取得了勝利。

新教介紹

路德教點擊查看大圖
路德教,歐洲新教之一,馬丁路德所創,和開爾文教、安利甘教(英國國教)並稱三大新教

歷史背景

路德教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歷史背景——即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和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會是最有實力的封建主集團,也是封建主階級進行精神統治的有力工具。15世紀以來,天主教會日益腐敗,從教皇道很多種高級神職人員都貪得無厭,揮霍無度,這成為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這也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而這場西歐各國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及宗教改革的外衣下開展的政治運動最先在德國(時為德意志)爆發了。這是因為中世紀以來德意志的分裂和軟弱給予了羅馬教廷在德意志縱情地遊樂和掠奪的機會,教皇利奧十世每年從德意志搜刮的財富比德意志皇室年收入還多,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德意志和羅馬教廷的矛盾成為一切矛盾的焦點。1517,羅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卷,馬丁路德堅決反對,提出了“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原則,還提出簡化宗教儀式,驅逐天主教會勢力的主張。1520年,路德公開發起宗教改革,,得到廣泛支持,引發了後來文采爾領導的大規模農民戰爭,沉重的打擊了天主教會的勢力。16世紀50年代,德意志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即各諸侯國有權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國取得了勝利。
路德創立的新教派不僅在德意志的廣大地區取得了合法席位,而且傳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區,宗教改革也由此迅速波及西歐各國,進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精神枷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