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922~992)

趙普(922~992)

正文

趙普(922~992)北宋政治家。字則平。幽州薊(今屬天津)人。後周時即為趙匡胤親信幕僚,是幫助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的主要人物之一。北宋建立後,歷任樞密使、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針對五代軍閥割據的情況,建議宋太祖趙匡胤“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不讓名位已盛的大將掌握兵權。趙普的建議為宋太祖所採納,對北宋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起了重要作用。宋太祖在統一戰爭中所執行的“先南後北”方略,趙普也曾參與制定。趙普原為村學究,無甚遠見卓識,故宋初“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與趙普也有密切關係。趙普為相,剛毅果斷,然亦頗專權,太祖末,罷相,出鎮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南)。太平興國六年(981),他幫助宋太宗趙炅製造所謂“金匱之盟”的偽證,聲稱杜太后臨死前,命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宋太宗,由趙普起草誓書,藏之金匱。趙普遂得以復相,並參與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趙廷美,不久出鎮鄧州(今河南鄧縣)。後又入相,又出為西京留守。趙普罷相期間,仍不斷向宋太宗上奏,對軍政大事提出建議,淳化三年(992)三月,以太師、魏國公、給宰相俸祿的優異待遇致仕。不久病死。

配圖

趙普(922~992)趙普(922~992)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