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庭鶴

趙庭鶴

趙庭鶴,1973年牛年生,萬牛山莊主人,鄧州人士,中國第一位屬牛且專畫牛的畫家。她下筆如有神助,不假思索,隨心所欲,瞬間便得,興起時,大筆縱橫,疾風暴雨,一氣能畫百牛,故一代藝術大師婁師白先生亦稱之為“牛氣沖天”。

個人簡介

趙庭鶴由頓悟入畫,完全沒有經歷通常學畫的漫長過程,而是直接就進入了特殊的水墨境界,作品展現出了驚人的禪意,她的畫幾乎立刻就得到了婁師白先生與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的關注。當時,她創作的激情和勤奮都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僅僅一年就創作了上萬頭牛,可謂是當今世上最多產的牛畫家。

2009年4月,趙庭鶴在首都北京成功地舉辦了萬牛大展,其作品深得觀眾高度好評。同年5月份赴北川義展,為災區孩子送去了力量、勇氣和信心,深受災區歡迎。在中國社工協會主辦的“5·12汶川地震周年社會愛心特別行動”中捐贈百餘幅畫作。由於她的才華、激情與愛心,2009年11月在第二十一屆“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萬牛山莊主人、牛畫家趙庭鶴榮獲“聯合國科學與和平貢獻獎“,2010年8月,趙庭鶴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三屆中華創新人物高峰論壇”榮獲“中華百佳創新人物”。2010年10月中華經濟交流協會聘請她為協會的國際文化交流使者。她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沉睡中的“牛”

牛畫家趙庭鶴,出生於河南鄧州的一個偏僻農村的貧困家庭,兄弟姊妹共10人,家中老小。解放初期,家裡從鄧州市里下放到農村。改革開放後返城,父親帶著幾個未成年的孩子回到了城裡,母親因為挨斗的那段歲月留下嚴重的陰影,倔強的她不願意回城留在了農村。年僅兩歲的趙庭鶴因為年紀小需要照顧也留在了農村。

7歲的時候,趙庭鶴被姐姐帶回了城裡上國小一年級,但因為沒人照料,生活過得很是清苦。剛到城裡的她很多事都不懂,按平常家的孩子還是需要照顧的,但是她卻開始要乾生火做飯和洗鍋洗碗這樣的活。母親想她時,總是悄悄躲在家周圍遠遠地淌著眼淚看看她,她不想跟媽媽下鄉,她內心非常喜歡呆在城裡能跟哥哥姐姐們在一起,喜歡城裡的學習環境,生活上的苦她沒想怕,但8歲那年冬天,當蓬頭垢面饑寒交迫的她與躲在校門口的母親碰個正著的時候,自以為堅強的她“嘩”一下滿臉淚水……她又再一次回到了農村跟母親一起生活。但是外鄉的孩子在村里總是被欺負,教育又跟不上,可能從小就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讓她總是缺少安全感,渴望一份完整的愛。12歲那年上初一才又回到城裡,因為農村跟城裡的教育差距太大,一度留了兩級才追上其他學生。雖然回到城裡過得並不好,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的,但是為了學習,有著牛個性的她毅然堅持著。

趙庭鶴說:“我從小到大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像別人家一樣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在缺少愛的環境裡讓她一度有了輕生的念頭,有一次母親來城裡看望趙庭鶴,7歲的她使出渾身解數勸說母親回家團圓失敗後,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這種缺父少母的日子很痛苦不如離去,她看見後面有一輛車就故意撞過去,司機緊急剎車悲劇才沒有發生,母親與司機都以為是小孩的調皮,豈不知她是想用結束生命來吶喊心中的不滿。

生活依然繼續,趙庭鶴是孤獨的牛、運氣差的牛,又是勤勞的牛。人生路上多坎坷,國中升高中時差幾分與之失之交臂。按正常來說,家裡肯定會去張羅,是復讀、或是……但是這時卻無人問津趙庭鶴,輟學在家的她無奈去工廠打工養活自己,一乾就是兩三年。因家裡哥姐多,兄妹年齡差距大,侄女才比她小几歲。正好她們學校在報考師範,正苦悶於不知道如何擺脫命運的她,好比在沙漠中突然看見水一樣,分外珍惜這次機會。皇天不負有心人,輟學3年的她竟考上了師範。在師範3年裡,第一次知道了國畫和書法藝術,但僅限於知道。在學校生活,她跟別的女孩愛好不一樣。她總是一個人坐在操場上發獃,仰望星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覺得現在的自己,只有身軀但是沒有靈魂,總覺得自己的靈魂被很多枷鎖層層鎖住,不知如何脫繭而出。是的,她鎖在枷鎖下的靈魂渴望改變一生的命運,只待有緣人解開!

春去秋來,轉眼3年師範畢業,畢業分配為了離母親近一點,到了母親所在鄉鎮的一所幼稚園任教,之後又到當地的國小任教。雖然工作了,但是她仍過得不開心、很是痛苦、壓抑,有一種力量牽引著她,但是卻仍是無法破繭而出,這可能就是“沉睡”的她要甦醒的徵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