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紵

賣紵

賣紵(瑞安方言讀“賣技”),是浙南地區部分市(縣)(瑞安、平陽、蒼南)民間特有的一種口頭演唱藝術活動,是一種民俗文化活動。

賣紵由來

賣紵(瑞安方言讀“賣技”)是浙南地區部分市(縣)(瑞安、平陽、蒼南)民間特有的一種口頭演唱藝術活動,是一種民俗文化活動。賣紵在飛雲江下游兩岸的原仙降區一帶開展得尤為活躍的。其歷史悠久,其起源在民間有幾種說法:一說,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二年,主張“與民同樂”,曾提倡賣紵,民間有“唐代起因,年年賀鄉親,流傳到如今”之說。在賣紵的演唱中也有“新春開昌大運來,唐王敕賜賀新年”之句。此外還有漢劉秀說和明戚繼光說。“三說”雖均未經專家考證,但民間承認唐明皇說的較多。
賣紵活動有特定時間,僅局限於春節期間,民間稱“五日年”,並且還只在晚上進行,長則通宵,但必須在日出前結束;一般是當年曾有喜事的鄉親家庭,即建新房,娶媳婦或嫁女兒(來新女婿)等喜慶事的村民家裡;演唱者均是本地村民,不拘年老年少皆可,但只有男性可參與;不使用任何伴奏樂器。它單憑口頭清唱,也無口白。其惟一的道具便是兩盞燈籠,當中點上紅燭,稱為“祖師燈”。

形式

演唱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為門頭唱,二為開門入廳唱。門頭唱時間短,人數少,十幾分鐘到幾分鐘,主人送出禮品後即可結束;開門入廳唱,時間較長,人數也較多,大約七八個人到十幾個人。演唱的詞文,主要是祝賀、祈吉、奉承等。唱詞中常用托物起興,採用比喻或直敘等方法。在每一章句的首句,常用拆拼文字或詩詞名句來起興,為全章句提出韻腳,使人聽起來有韻味,有詩意。賣紵與瑞安鼓詞一樣,後來以瑞安方言作為標準音來唱,用瑞安腔來壓韻。在唱詞的“四句七言”中,每句拖腔有兩至三處。唱起來有節奏感,聽起來悅耳。

新春憶舊話賣紵

記得我的少年時代,家鄉仙降一帶每逢春節期間,幾乎村村有“賣紵”活動,這也是一種民間曲藝。我曾親身參加過幾次賣紵演唱,那種熱鬧情景曾給節日增添了喜慶氣氛,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
那是一個解放初期的春節。正月初一,我的同村同學許道春約上我,還帶了幾位鄰居,到本地的幾戶剛娶過媳婦的鄉親家中“道喜”,即搞賣紵活動。當時我們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初生牛犢不怕虎,僅在父兄輩那兒學了幾句唱詞,翻了幾本賣紵書兒,便敢“帶兵出征”了。在大人們的支持下,遵循賣紵禮儀,提了一對紅燈籠(主師燈)去,結果還“鬧”得很成功。
賣紵活動由於流行的地域不廣,僅限於瑞安飛雲江下游以南,到平陽鰲江下游以北的平原地區(過去叫“萬全垟”),故民間有“賣紵不過江”之說,因此了解的人並不多,況且該項活動在“文革”後便再沒進行過。對年輕一代來說,甚至連名稱都很生疏,叫起來怪怪的。尤其是“紵”字,有人還可笑地以為賣紵是銷售苧麻產品呢!因為不知情,解放初期曾有人將賣紵改稱為“賣伎”與“賣祉”,這兩字均不妥。“伎”、“祉”、“紵”三字雖均諧音,但字義卻全不搭界。“伎”為古代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祉”為幸福之意,而這個“紵”是指古代的一種散曲名。古有《四時白紵歌》,系梁·沈約所作,明代梁辰魚也著有《江東白紵》散曲集。《白紵歌》最初就出現在吳地民間,以晉代的《白紵舞歌》為最早,其形式為完整的七言詩。後人從唱《白紵歌曲》逐步演變成在春節期間來向鄉親道賀的賣紵。
賣紵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歷史已經相當悠久。在唐玄宗時期(713)尤其盛行。傳說,唐明皇主張“與民同樂”,賣紵還是他大力提倡的,故後人尊他為“主師爺”。在賣紵演唱中,開頭便有:“新春開昌大運來,唐王敕賜賀新年”之句。
賣紵這個曲種與演唱方式有許多特殊的地方。一是賣紵不使用任何樂器和道具,單憑口頭演唱。它唯一的“行頭”便是兩盞紙糊燈籠,其中點上紅燭,謂之“主師燈”。它還是該項活動的標誌;二是賣紵的對象與場所,是本地當年曾有過喜事的鄉親家庭,主要是娶媳婦、嫁女兒、來女婿和蓋新房子的人家。鄉村里多是老式落地房,有堂屋、庭前(村里人稱“上間”、“階檐頭”),通常為做喜事活動或會客的地方,這便是賣紵的規定處所;三是賣紵活動的時間,只是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晚上。從點燈時分開始,可長可短,長則可通宵,但不能延至日出。故春節的這幾夜到處唱腔嘹亮,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四是唱的詞句都是“七言四句”一韻,唱詞的第一句常採用拆拼字來起興,如:“大字頂一本是天”、“出字拆開二重山”。或用《千家詩》中的第一句開頭,如:“雲淡風輕近午天”、“春宵一刻值千金”。詞是地方上的一些文人編寫的,其內容很廣泛,有反映當地村莊地理位置的“地方景”,例:“寶香山對杏台山,杏元小姐出和番,終身許配梅良玉,夫妻相會重台山。”有按本地風俗習慣寫的“洞房詩”、“九龍廳”,分別用於婚娶、建房喜慶演唱。有按傳統歷史小說改寫的,如:封神、三國等等;五是演唱人員均為男性,但不拘年齡,老少皆可,大家稱其為賣紵先生;六是賣紵方式基本有兩種,其一是不開門唱,演唱者不入廳堂,只在庭前,時間不長,俗稱“門頭掇”。其二是開門唱,演唱者進入廳堂,人數較多,可以通宵達旦。七是賣紵不像其他曲藝活動,聽眾需要買票,它只在活動結束時向主家收些果品糕點之類的禮品與少數“利市”。
優秀民間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精神情感、道德傳統以及凝聚力、親和力的載體,是老百姓世代相傳的文化財富。賣紵活動可以弘揚民間民俗文化,使村民增進鄰里和睦、互助精神,還可增添節日歡樂氣氛,可謂是一項有益的文娛活動,應該得到保護利用與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