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夜粥

據說這種夜粥的加工烹煮方法,最初是起源於清中期。 同時,那些在河裡江邊幹活的人也喜歡上了這種點心。 於是有些精明的潮州小販便仿效他們的經營方法在碼頭或江岸處設點經營,向遊人或轎夫等招徠生意。

賣夜粥曾經是一個專門的行業。夜粥尤其適應潮汕、港澳、珠三角地區等夜生活豐富的地方。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白天也可常見其身影。夜粥的最大優點是只需一會兒功夫就能把滾燙可口的肉魚蛋粥捧到顧客跟前。
煮夜粥先把要煮熟的大米飯晾涼之後擱一邊待用;另外也事先將肉、魚、熟雞蛋片,豆乾粒、芫荽、蔥珠月勞等切碎置於架台上備用。一俟有客人前來光顧時,便逐一將它們投入小鍋中煮熟,上碗。它鮮美的味道還有那飄逸的香氣,常常使食客在粥未涼之前便將它喝個精光。這種宵夜傳到粵語區以及海外之後,也倍受青睞。外地食客按它初期經營者滿口的潮汕口音及其經營方法,就管它叫“潮州粥”或“艇仔粥”。
據說這種夜粥的加工烹煮方法,最初是起源於清中期。那時,?家人活躍於古潮州城一帶的水域,他們駕著小舟穿梭於韓江、湖泊的六蓬船之間,向“花艇”上的文人騷客的叫賣。而雅客狂生們也認可它的便利與爽口而樂於掏腰包。同時,那些在河裡江邊幹活的人也喜歡上了這種點心。但是,當時的某些俗規不許?家人上岸生活和經營。於是有些精明的潮州小販便仿效他們的經營方法在碼頭或江岸處設點經營,向遊人或轎夫等招徠生意。
時逢“紅頭船”航運業逢勃發展,接著香港、汕頭等陸續開埠,南洋各地也逐漸開拓興旺了。許多迫於生活壓力出外打工的潮汕人,或者是已學會這種夜粥的經營手法,或者是經人點撥,甚至是臨時邊乾邊學無師自通的人便在各地開展這種經營。
在生活水平未得到普遍提高的上世紀90年代之前,在汕頭市經營夜粥的檔口有流動攤和固定攤兩種。固定攤的多設在繁華路段如昇平路、居平路、民族路頭及大華路與中山路交接處等;流動攤檔則有肩挑的和推四輪車遊走以及架舟的共3種,他們有的肩挑夜粥擔子穿街走巷於密集人口生活區,有的推車行走於工場工廠區,有的蕩舟於韓江、石海和西港之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