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

1.10貨幣理論的歷史 2.3中國的貨幣發行 5.5股市對貨幣的需求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2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655585
條形碼: 9787504655585
尺寸: 23.6 x 16.8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蔡定創,金融投資人,獨立財經評論員。省級信息中心工作。歷任IT公司,金融投資公司總經理。對馬克思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我國經濟理論與實踐、證券投資都有較深入的研究,關注我國的經濟改革與實踐,是“草根網·草根智庫”最受歡迎的作者之一。在《改革內參》、《南風窗》等雜誌和網路上發表過200多篇關於財經、改革、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文章。

內容簡介

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不同於偏重實證、經驗的西方傳統經濟理論,那樣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是更重視巨觀總體的把握、邏輯的思辨。《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從貨幣這個構成當代金融資本社會生產的基礎開始,依據歷史的和現實的邏輯,揭示貨幣本質屬性、運動過程、生存條件、運行規律、社會財富依貨幣而生長的規律、由貨幣事件所引起的各經濟關係發生過程,解開國家如何通過貨幣政策而生長財富的秘密。
第一章 主要通過貨幣發展的歷史過程的考察,揭示“金本位制”為何必然體解,回答為什麼黃金用作貨幣的信用也不夠,貨幣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信用貨幣的功能已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二章 通過對國家信用創造價值的原理分析,揭示貨幣的價值發行原理,回答怎樣發行貨幣才會創造價值,貨幣發行視窗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我國兩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會產生雙倍於兩萬億美元的損失。
第三章 通過對商業銀行信用性質的考察,揭示商業銀行派生的貨幣與央行發行的貨幣不同,貨幣乘數實質是什麼,從而揭示本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回答金融危機時的貨幣去了哪裡,為什麼伯南克需要開著直升機“撒錢”而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第四章 通過股市價值原理分析,前所未有地揭示出有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也能通過交易創生價值,發現客觀存在的“貨幣放大”規律,從而解答一系列的傳統經濟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問題,使貨幣理論與經濟現實得以貫通。
第五章 揭示現代經濟過程對貨幣並不僅僅是交換媒介的需求,而是有三大貨幣需求,從而完滿地解答了為什麼經濟的增長總是與貨幣數量的增長相關,為什麼緊縮貨幣會引發危機等一系列問題。
第六章 揭示貨幣不僅有央行的外供給,更重要的是貨幣的內供給機制,內供給產生了投資貨幣與消費貨幣的不平衡,使貨幣的內循環出現困難。貨幣的外供給也不僅僅是央行的發行,股市的財富效應也成為貨幣供給源。進而解釋諸多現實中十分令人困惑的問題,例如,匯率、幣值的變化問題,美元的漲跌同道瓊斯指數負相關這一世界性難題。
第七章 通過社會再生產運行模型在不同條件下的運行演繹,揭示增長與發展對投資貨幣與消費貨幣分配比例均衡的依賴關係,解密經濟成長的內動因。
第八章 通過對消費需求補缺口的分析,發現當代經濟客觀存在的“印錢消費”規律,從而回答了凱恩斯主義後美國經濟依賴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畸形的發展模式為什麼能夠生存,也回答了為什麼美國有天文數字的巨量債務而美元仍然不倒,為什麼我們有兩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反而更窮,我們能不能印錢消費等等人們百思不解的難題。
第九章 揭示當代經濟由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雙輪驅動”的特點、經濟的自激規律、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預防危機的辦法,揭示了當代金融爭戰的方向與制高點。
第十章 為圓我民富國強之夢,在當代經濟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一些關於國家發展問題的建言。
為了敘述的簡要,本書沿用了馬克思《資本論》中已被馬克思詳細論證了的一些已有的概念和範疇,由此而省略了很多對概念基本原理的論述。
發展了的現實,你每日生活在其中。書中所論述的一切對一個積極生活者來說,都是那么的熟悉,本書只不過將事物的本質的內在的邏輯聯繫展現給你。雖然這是一部解釋當今最頂尖、最抽象的貨幣理論問題的書,但我相信你可以很容易地閱讀它,對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放下,看了後面的或許你就能理解前面的。筆者自信,此書是你一生最需要、也最必須讀懂的書。只有讀了它,你才能理解你的經濟環境、投資價值,不會為市場所騙;只有讀了它,你才能撥開迷霧,預測貨幣的走向、匯率的升貶、股市的漲跌;只有讀了它,你才能洞悉國家政策的動向起因,預知即將發生的經濟過程。本書是屬於那些需要破解財富秘密、希望擁有財富的人;本書是屬於那些需要深刻洞悉貨幣精要、掌握經濟運行規律的人。

目錄

第一章 打開迷局的鑰匙:貨幣是什麼
1.1 商品貨幣論
1.2 缺少“價值”的貨幣定義
1.3 貨幣的初次功能分化:純金本位制
1.4 國家強制發行貨幣:金塊本位制
1.5 貨幣國際化:金匯兌本位制
1.6 黃金信用也不夠:金本位制貨幣體系最終解體
1.7 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
1.8 貨幣的本質屬性與信用貨幣體系
1.9 貨幣重新定義
1.10 貨幣理論的歷史
第二章 國家信用與價值:貨幣發行之謎
2.1 十三萬億貨幣發行價值哪裡去了?
2.2 歐美國家貨幣發行制度變遷
2.3 中國的貨幣發行
2.4 各國貨幣發行制度比較
2.5 信用貨幣怎樣創造價值?
2.6 怎樣發行貨幣才會創造價值?
2.7 不同發行視窗的價值意義
2.8 混亂的貨幣層概念
2.9 按照本質屬性進行貨幣分層
第三章 銀行信用與價值:貨幣派生之謎
3.1 金融危機時貨幣去哪了?
3.2 貨幣派生原理
3.3 派生的“貨幣”不是貨幣
3.4 銀行派生貨幣的信用條件
3.5 貨幣乘數原來是流通速度
3.6 金融危機時的貨幣乘數
3.7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
3.8 商業銀行信用喪失是金融危機的根
3.9 利率如何影響派生貨幣的量
3.10 西方貨幣流通速度理論出錯的原因
第四章 股市價值創生與湮滅:貨幣放大之謎
4.1 中國人的巨大困惑
4.2 股市的起源與歷史
4.3 股市的財富本質與作用
4.4 股市創生價值原理
4.5 一個創生價值的模型
4.6 財富效應的研究成果
4.7 算計股市的各種公式與套用
4.8 股市貨幣放大
4.9 研究股市財富效應的方法
第五章 投資、消費與股市:貨幣三大需求揭秘
5.1 貨幣分類:投資貨幣與消費貨幣
5.2 資本循環對貨幣的需求
5.3 資本貨幣需求實證分析
5.4 消費過程對貨幣的需求
5.5 股市對貨幣的需求
5.6 貨幣需求新公式
5.7 一個簡單的貨幣流通模型例證
第六章 被忽視的內供給:貨幣的內外供給揭秘
6.1 貨幣外供給公式
6.2 股市價值輸出影響貨幣供給
6.3 被忽視但更為重要的貨幣內生供給
6.4 貨幣升值與否:增發消費貨幣的奧妙
6.5 投資貨幣與消費貨幣的區別再考察
6.6 貨幣內供給公式
第七章 投資與消費的均衡:經濟高速增長揭秘
7.1 馬克思再生產理論中的總供需平衡
7.2 投資與消費均衡模型演進
7.3 投資與消費均衡線
7.4 再生產均衡方程式在巨觀調控中的套用
7.5 用巨觀經濟模型演進均衡與增長的關係
7.6 均衡與就業
第八章 印錢消費?破解滯漲迷局
8.1 凱恩斯革命
8.2 凱恩斯“滯脹”的難解之謎
8.3 投資貨幣過剩
8.4 印錢消費規律
8.5 印錢消費規律適用條件
8.6 印錢消費規律的歷史例證
8.7 貨幣放大規律
8.8 消費需求決定發展速度
8.9 股市促進經濟發展的例證
第九章 貨幣大循環:破解金融爭戰迷局
9.1 虛擬經濟重新定義
9.2 雙輪經濟
9.3 “雙輪經濟”中的貨幣運行規律
9.4 “雙輪經濟”的平衡與自激
9.5 “雙輪經濟”的平衡條件
9.6 再論商業銀行與金融危機
9.7 金融衍生品市場爭戰
9.8 關於財富的新定義
第十章 戰略轉型:中國的民富國強之路
10.1 “資源經濟”論
10.2 強國金融:人民幣國際貨幣化
10.3 金融強國:虛擬經濟條件下國家發展新戰略
10.4 實現內需驅動經濟轉型
10.5 巨觀調控體系新思路
10.6 建立勞動與資本共享經濟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