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虛擬化

貨幣虛擬化的涵義

貨幣虛擬化是指貨幣在發展中逐漸脫離貴金屬,轉化為信用貨幣,信用貨幣再從紙幣形式發展為銀行賬戶信用卡等形式,貨幣轉化為一種純粹的價值符號。亦即貨幣逐漸脫離其價值實體(作為抽象勞動的結果)以及價值載體(如貴金屬、銀行券)而成為純粹的價值符號。

貨幣虛擬化的歷史過程

1、從廣義上講,銀行券是最初的虛擬貨幣。原因是銀行券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一定量貴金屬貨幣的代表,能與貴金屬貨幣進行兌換,因而它不是完全的虛擬貨幣。

2、從嚴格意義上講,貨幣的虛擬化開始於“法幣”流通。“法幣”是指以國家信用為基礎而發行的不可兌換的紙幣。即由國家法定強制流通的貨幣。一般而言,由於“法幣”不具有可兌換貴金屬貨幣的承諾,它代表價值並執行貨幣職能的原因在於有國家信用為基礎。它代表的價值量大小依賴於國家金融當局對“法幣”發行量的控制。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法幣”在執行職能時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紙幣、信用貨幣(如銀行券支票匯票期票等)、電子貨幣(電腦中的存款貨幣,即一切交易可通過銀行電腦進行轉帳結算)

3、貨幣虛擬化過程的發展。這種發展:一方面表現在貨幣形式的發展演進上;貨幣形式及其發展。貨幣形式隨商品經濟發展而發展;貨幣形式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階段:①金銀條塊;②鑄幣:先由大商人用、利用自己的信譽發行,後由國王代表國家發行;③主幣輔幣;④紙幣;⑤信用貨幣,如銀行券、支票、匯票、期票等;⑥電子貨幣——電腦中的存款貨幣,一切交易可通過銀行電腦進行轉帳結算。另一方面表現在貨幣虛擬化的範圍也擴大了。最初的虛擬貨幣僅存在於媒介商品流通的領域,而隨著“二戰”後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解體,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相比較所占比重愈來愈大,這表明世界各國貨幣儲備也虛擬化了。

貨幣形式虛擬化的邏輯過程

1、貴金屬充當貨幣材料的原因在於:自然屬性(便於分割和攜帶、價值穩定)

2、貴金屬充當貨幣材料的局限性:(1)金銀充當貨幣在媒介商品流通中產生了不必要的耗費(磨損、製造費用等)(2)作為媒介商品流通的貨幣量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種類和數量及交易範圍的擴大、交易時間的愈來愈短而擴大,但由於作為貨幣的金銀的增加會受到其生產條件的制約,如金銀的儲量、開採與冶煉技術的制約,其供給量往往不能滿足商品及服務交換的社會需要。

3、虛擬貨幣的好處:(1)突破了貴金屬貨幣生產能力的限制,從而滿足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對貨幣需求量增加的要求;(2)虛擬貨幣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更適於充當貨幣職能。貴金屬貨幣適於充當貨幣的自然屬性(便於攜帶與分割),在虛擬貨幣產生後將逐漸喪失,虛擬貨幣在方便和快捷方面都優於貴金屬貨幣。

4、虛擬貨幣的局限性:虛擬貨幣本身不具有價值,更談不上具有貴金屬貨幣價值穩定的優點,而要使虛擬貨幣購買力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不變,則應建立中央銀行制度-控制虛擬貨幣的發行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