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謝巴戰役

貝爾謝巴戰役

貝爾謝巴戰役,又稱為別士巴衝鋒,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騎兵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的一次騎兵衝鋒。這次衝鋒有人稱為最後一次成功的騎兵衝鋒,這次衝鋒後,協約國很快奪取了加沙,通往耶路沙冷的門戶被打開,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戰場的轉折點。

經過

這是別士巴衝鋒時的舊照片這是別士巴衝鋒時的舊照片

別士巴在當地語中是水井的意思。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中東的戰略重地(因為它的後面就是加沙耶路撒冷)。為了奪取這座城市,協約國方面發起攻勢,先鋒就是澳大利亞輕騎兵旅。
在進入熱兵器時代後,騎兵很少正面對敵方防線發起衝擊,因為這樣的代價太大了。所以更多的時候,騎兵們僅僅是將馬做為代步工具,作戰時,則下馬。但這次,澳大利亞的騎兵們沒有這樣做,他們首先過河,上岸後立即發起了全速衝鋒。這讓防守陣地的土耳其人目瞪口呆(要知道上一次騎兵衝鋒的成功案例發生在1854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等他們反應過來時,澳大利亞的騎兵們幾乎已經衝到了眼前。
結果,澳大利亞騎兵花了不到1個小時就撕碎了土耳其人的防線,而自己的傷亡則微不足道。

意義

這場衝鋒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戰場的轉折點。由於這場戰鬥的勝利,協約國突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中東地區的一條重要防線,為日後拿下加沙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縮短了一次大戰的進程。

指揮官

威廉·格蘭特威廉·格蘭特

該場戰役指揮官是威廉·格蘭特,生於1870年,卒於1939年。在別士巴衝鋒中,他擔任澳大利亞第4騎兵旅和第12騎兵旅指揮。在這場戰鬥中,他一馬當先幾乎沖在了所有士兵的前面。戰役結束後,威廉·格蘭特被澳大利亞人當成了英雄,澳軍總司令埃德蒙德·阿蘭比親自為他授勳。

紀念活動

2007年10月31日,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以色列和英國的1000多人聚集在以色列城市貝爾謝巴(一戰時期被稱為別是巴),紀念別士巴衝鋒。在參加紀念儀式的人群中,有一群人比較特別。他們是澳大利亞輕騎兵協會會員,年齡從18歲到80歲,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當年參加別士巴衝鋒的騎兵的後裔。參加紀念活動的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土耳其駐以色列大使。他們表達了對陣亡士兵的崇敬之情,同時也希望不再有戰爭發生。

2012年10月31日,一支由35名身著澳大利亞騎兵制服的騎手來到了位於以色列的貝爾謝巴,重現一戰時期著名的貝爾謝巴戰役。

文化

電影《鐵騎雄獅》就是展示此次戰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