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特神

古埃及的月亮女神貝斯特,又被稱為貓神,手持叉鈴,她和哈托爾一樣是太陽神的女兒。據說她有動人的微笑,帶給人們音樂、舞蹈和愛。

貝斯特神

傳說

民間盛傳貝斯特女神的化身是一隻貓,人們讚賞她的敏捷和力量。她有動人的微笑,帶給人們音樂、舞蹈和愛。夜間她伸展著貓兒一樣的嬌媚身姿和月光般動人目光,主管著人間性愛。她最初的形象是母獅子,後來轉化為貓,其化為獅子的形象時代表的是復仇和毀滅,其化為貓的形象時代表家庭、幸福和快樂。她的雙面形更象是女人天使和魔鬼的兩面性潛在的誘惑。

來源

愛及豐饒的女神,是古埃及所有女神中最美的,外形幻化成牡牛。埃及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希臘文提及其為天空女神。貓在古埃及是聖獸,傳說夜晚時,太陽所發出的生命之光被藏在貓眼裡保管。每晚太陽神乘坐的船由死者幽魂相伴,行經陰間,毒蛇Apep阻止太陽神飲用船下的水,但貓會現身並斬下Apep蛇首,死者幽魂便發出“喵”聲為貓喝彩。埃及人因此能再得見天日,在此傳說中,貓象徵拯救者,蛇則代表死亡與疾病。埃及婦女甚至企圖將貓眼散發出的神秘氣質移用到她們的雙眸上,因而發展出她們特有的眼線描劃法。

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人把貓奉為月亮女神bast的化身和象徵,這是因為月亮女神Bast強大無比,是專門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實豐收之神。貓的某些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徵,如夜行性、毫不隱蔽的性愛生活和多產以及捕鼠以保證糧食豐收,正好和月亮女神Bast的職責相符合,也就很自然地和月亮女神聯繫到一起了。並且,月亮女神的形象也被描繪成人身貓頭,甚至女神的兄弟太陽神,也被描繪成公貓的形象。在埃及月亮女神Bast是貓首,有貓群相伴,因此貓在埃及為聖獸,許多廟宇飼養貓,並按儀式餵食它們。在古埃及,流浪貓會受到善待,家貓則能分享家庭食物。
在金字塔內的文字中,女神被看成是“法老的母親和養育者”,女性生育能力的保護者,在神像的造型上,她有時完全是一隻貓,戴或不戴首飾;有時則是貓首女身的塑像。人們對她的崇拜在第十七王朝達到鼎盛,許多化妝品容器、樂器、護身符和小神像都使用貓或者貓頭女身的造形,有的神像還會伴有一群小貓,顯然這是人丁興旺的寓意。
在古埃及文化中母貓一般都代表多個善良的女神,但如果貓的形像兇惡則代表母獅神賽克麥特。公貓則與太陽神有關,在新王國時期它甚至被當作太陽神拉的化身,在亡靈書《在埃里奧波里的大貓》中,公貓的形像被描述為站在聖樹前用刀殺死黑夜之神的化身蛇。
在古埃及貓廣受人們的讚賞,它們捕殺蠍子、蛇、鼠等危害人類的動物,人們為它們供奉了大量的塑像、石碑以及寫有文字的牌位。而被人供奉的神貓死後會被人們用香料塗身、放入特製的棺材內,被埋葬在供奉神貓的廟宇周圍的墓地里。

象徵

貝斯特女神象徵著月亮的溫暖和女性魅力力量。
古埃及的月亮女神貝斯特,又被稱為貓神,手持叉鈴,她和哈托爾一樣是太陽神的女兒。膜拜中心在Bubastis的三角洲城。自從貓變成寵物後,貝斯特變成埃及人家中很重要的神祇及圖像,貓殺死攻擊太陽神的蛇常被畫在紙沙草上。在傳說中,她的另一重身分是太陽神瑞的女兒和妻子。
貝斯特是守護古埃及城市比巴斯提斯的貓頭女神,當地是貝斯特的朝拜中心所在地。貝斯特以野貓形象出現,及後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形象才轉為以家庭寵物貓出現。以前,貝斯特的外觀是貓頭人身女性,後來,一些貝斯特雕塑卻替她戴上了后冠。 貝斯特雖然形象後來被改變為寵物貓,但受重視的程度並未減弱。埃及人此後大肆建築貝斯特神殿並每年舉行慶祝活動以表揚其功績和榮譽。在希臘,貝斯特與狩獵之神阿耳特彌斯齊名,同樣受到尊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