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二十九至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CD)

《貝多芬:第二十九至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是由中國文采音像出版的CD。

概況

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E小調,OP.111,作於1819—1822年間,呈獻給魯道夫大公。

簡介

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 BEETHOVEN:Piano Sonata No.32

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E小調,OP.111,作於1819—1822年間,呈獻給魯道夫大公。

樂章

共兩個樂章:

•1.莊嚴肅穆的序奏,由激烈的減七和弦開始,充滿莊嚴而又有些灰暗的氣氛。主部是精神抖擻而熱烈的快板,充滿緊張感。主題一展開就給予強有力的對位發展,而第二主題則一出現就給予細膩的變奏。發展部以第一主題的賦格發展為中心。

•2.極為樸素而且如歌似的慢板,由主題和5段變奏組成。主題為二段體的小抒情調,既平靜又隱含無限深度,5段變奏的技巧越來越精巧,在情緒發展上似乎也是精神越來越淨化,其過程的設定極具魅力。

唱片

這首奏鳴曲的版本可選:

•1.烏戈爾斯基(Ugorski)演奏版,DG,CD編號 435 881—2。

•2.布倫德爾1995年版,Philips,CD編號446 701—2。

•3.沃傑演奏版,BBC,CD編號MM 119,《企鵝》評介三星。

•4.科瓦塞維奇演奏版,EMI,CDC7 54599—2。

•5.肯普夫演奏版,DG 419 468—2,《企鵝》評介三星。

•6.里赫特1991年錄音,Philips,CD編號438 486—2(兩張)。

•7.羅塞演奏版,Sony,CD編號SB2K 53531(兩張),《企鵝》評介三星。

此曲歷史錄音,可選:

•1.施納貝爾1932年錄音,EMI,CHS7 63765—2(8張),《企鵝》評介歷史錄音三星帶花。

•2.所羅門1951年錄音,EMI,CHS7 64708—2(兩張),《企鵝》評介歷史錄音三星帶花。

•3.佩蒂1936年錄音,APR,CD編號7024。

貝多芬: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op.111 BEETHOVEN: Sonate Nr.32 c-moll op.111 (1821-22) 演奏時間:

•I - Maestoso - Allegro con brio ed appassionato (8:36)

•II - Arietta - Adagio molto semplice e cantabile (15:31)

樂曲賞析

e小調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 Op.111

貝多芬將這部《e小調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c-moll Op.111 縮短成兩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中加進了對位手法,第二樂章則用了變奏曲,可以說完全是後期的創作風格。而且這兩個樂章形成尖銳的對比,第一樂章是擁有如暴風驟雨般的激烈與緊縮起來的緊張感,而第二樂章則是將精神解放,並高揚於無窮無盡的世界中。關於這兩個明顯的對比,歷來有各式各樣的解釋。貝多芬周圍的人不停的提出對於第三樂章的詢問。據說貝多芬對於辛德勒所提出的詢問,只回答了一句話,“因為時間不夠”而已。這句話很可能是貝多芬故意開的玩笑,其實如果我們在這一樂曲的變奏曲樂章的最後,恍恍惚惚的看到精神飄渺浮升於遙遠的天空時,我們就不得不深切地感到這部奏鳴曲已沒有任何值得加上去的東西了。

•第一樂章,莊嚴肅穆地、朝氣蓬勃而熱烈的快板,c小調,4/4拍,奏鳴曲式。莊嚴肅穆的序奏,是由激烈的減七和弦開始。充滿了灰暗而莊重的氣氛。主部是朝氣蓬勃而熱烈的快板,先在一個很大的漸強後,以很強的力度奏出第一主題的動機,然後立即加以反覆而出現第一主題的全貌。第二主題在降A大調,是在激流中流出的清澈的旋律。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的賦格風格的發展為中心。再現部中第一主題以八度音程的齊奏強有力的再現,第二主題以C大調再現。

•第二樂章,極為樸素的如歌的慢板,C大調。由主體與五個變奏所構成。主體是二部曲式的小抒情曲,9/16拍。是平靜至極的歌曲,是使人有無限深情之感的著名旋律。第一變奏是隨著三連音的伴奏,右手以一定的節奏做主題旋律始終連奏的變奏;第二變奏是6/16拍,節奏變得更為精巧;第三變奏為罕見的12/32 拍,是琶音在廣大的音域內旋轉得極為豪華的變奏;第四變奏回到9/16拍,在弱奏的震音上,以和弦浮現旋律的飄渺部分,與主題融化在高音區細緻的音的流動中的部分,兩者形成對比;第五變奏是在極為細緻的伴奏音型之上,忠實地奏出主題,然後像是不忍心讓它結束似地,將它擴大之後,奏出顫音進入尾聲。

樂曲分析

貝多芬: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op.111 BEETHOVEN: Sonate Nr.32 c-moll op.111 (1821-22)

貝多芬將這首曲子縮短成兩樂章,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加進了對位手法,二章用了變奏曲,是他後期的創作風格。並且兩樂章形成尖銳的對比。一樂章是有如狂風驟雨般的激烈與緊縮起來的緊張感,二章則是將精神解放,並高揚於無窮無盡的世界中。

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代表貝多芬著名的「C小調心境」的最後顯現。精練的主題動機是以C-降E-B這三個音構成,隨著最後重音與不和諧音的發展,音樂進入「有活力的快板」的賦格樂段。如果布倫德爾讓快板樂章呈現管弦樂化的風格並讓節奏再激動些,接下來的短調樂章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聲音世界。布倫德爾在這個樂章不特彆強調低音,而是讓高音域較先前更加響亮。

「短調」是由一段段變奏組成,以節奏及複音不斷反覆基本的主題,但是音樂的音域不斷向上移動,彷佛已經快超過鋼琴所彈出的最高音域。如同以往的布倫德爾,他遵照貝多芬譜面上具體的指示,但是又能以內斂的手法把曲子帶到更深遠的境界。伴隨著高音G的顫音與左手靈妙的樂段,主題在結尾部份的高音域再現,布倫德爾讓最後的和弦不是結束整首奏鳴曲,而像是開啟了寧靜,也就是現代人覺得最重要的聲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