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類圓線蟲病

概述

豬類圓線蟲病(Strongyloidiosis)是由蘭氏類圓線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危害3~4周齡的仔豬。可引起嚴重的小腸炎。病豬消瘦、生長緩慢,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在溫熱帶地區尤為嚴重。

病原

蘭氏類圓線蟲(Strongyloides ranosmi)只有孤雌生殖的雌蟲寄生。成蟲小,體長3.1~4.6mm。絲狀食道占蟲體全長的1/3。陰門位於蟲體的中部。卵殼薄,從糞便排出時蟲卵內含一蜷曲的幼蟲,蟲卵的大小為42~53µm×24~32µm。
成蟲在豬的小腸中產卵,卵隨糞便排至外界,夏季一般經5~6h即孵出桿狀幼蟲,再經2~3天變為絲狀幼蟲(直接發育型),即可感染宿主。部分桿狀幼蟲經蛻皮發育為獨立生活的雌蟲和雄蟲。雌蟲受精後產出的蟲卵與寄生在小腸中的雌蟲所產的蟲卵相似,它們在土壤或廄肥中孵出桿狀幼蟲,經蛻皮發育成可以感染宿主的絲狀幼蟲。絲狀幼蟲具有感染性,能主動鑽透宿主的皮膚,進入血管和淋巴管,並隨血流到達肺,再隨氣管中的黏液到達咽部,重返小腸中發育為寄生性雌蟲(孤雌生殖)。另一種感染途徑為經口感染,隨飼料和飲水被仔豬吞食的絲狀幼蟲,經胃黏膜進入血管,隨血流到達肺,由肺再轉入消化道,並在小腸中發育為寄生性雌蟲。
仔豬也可經初乳感染,在產後4天發育為成蟲。在南方地區,此為新生仔豬的主要感染方式。母豬初乳中的幼蟲與第三期幼蟲在生理上不同,可經過胃到達小腸直接發育為成蟲。感染新生仔豬的幼蟲可從母乳乳脂中分離出來,在初乳中具有活力。
哺乳仔豬也可發生胎盤感染,在出生後2~3天即可出現嚴重感染。母豬體內的幼蟲可在妊娠後期在胎兒的各種組織中聚集,在仔豬出生後迅速移行至新生仔豬的小腸中,14天后即可發育為成蟲。

豬類圓線蟲病流行病學

類圓線蟲主要侵襲仔豬,生後5~8天的仔豬糞便中即可見到蟲卵,1月齡左右感染 I最為嚴重,2~3月齡後逐漸減少。春產仔豬較秋產的感染嚴重。類圓線蟲的幼蟲不帶鞘,對外界環境比較敏感,溫暖和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其發育和存活,因此,本病在夏季和雨季流行嚴重。

豬類圓線蟲病臨床症狀

本病主要侵害仔豬,其症狀為消化障礙、腹痛、下痢、便中帶血和黏液,皮膚上可見到濕疹樣病變;當移行幼蟲誤人心肌、大腦或脊髓時,可發生急性死亡,死亡率可高達50%。

豬類圓線蟲病病理變化

剖檢病變主要限於小腸,腸黏膜充血,並間有斑點狀出血,有時可見有深陷的潰瘍。腸內容物惡臭。

診斷鑑別

1.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必須採用新鮮糞便,夏季不得超過6h,蟲卵小,形,卵內有一蜷曲的幼蟲。
2.剖解集蟲時,由於蟲體較細小,又深藏在小腸黏膜內,必須用刀刮取黏膜,並在仔細檢查,才能發現蟲體。

防制措施

(一)、治療 用甲苯咪唑,每千克體重30mg,一次口服。也可使用噻苯唑(每千克體重30~一次口服),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40mg,一次口服),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驅蟲。
(二)、預防 由於蟲卵及幼蟲對乾燥的抵抗力很低,經常保持圈舍乾燥是非常重要的。清除豬糞,堆集發酵。此外,應定期對豬群進行預防性驅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