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棘球蚴病

豬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細粒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起的。成蟲寄生在犬、狼、狐的小腸,幼蟲寄生在人及牛、羊、豬的肝、肺等臟器內。病原體細粒棘球絛蟲的成蟲很小,體長2~6mm,由1個頭節和3~4個節片組成。最後一節是孕卵節片,幾乎占蟲體全長的一半。

基本信息

豬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細粒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起的。成蟲寄生在犬、狼、狐的小腸,幼蟲寄生在人及牛、羊、豬的肝、肺等臟器內。病原體細粒棘球絛蟲的成蟲很小,體長2~6mm,由1個頭節和3~4個節片組成。最後一節是孕卵節片,幾乎占蟲體全長的一半

病原

棘球蚴呈囊泡狀,小的如豌豆,大的如小兒頭,囊內有無色透明的液體。囊壁分兩層,外層為角質層,有保護作用;內層為生髮層,在該層上可長出生髮囊,生髮囊的內壁上生成許多頭節。生髮囊和頭節脫落後,沉在囊液里,呈細沙狀,故稱“棘球沙”或“包囊沙”。有時囊內還可生成子囊(或向囊外生成外生性子囊),子囊內還可生成孫囊。但有的棘球蚴不形成頭節,無頭節的囊泡稱為“不育囊”。不育囊也能長得很大,它的出現與中間宿主的種類有很大關係,據統計,豬約有20%的不育囊。

寄生在犬、狼等體內的成蟲數量一般很多,它們的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外界,蟲卵散布在牧草或飲水裡,中間宿主牛、羊和豬等隨著吃草或飲水而遭受感染。蟲卵在胃腸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脫殼而出,穿過腸壁,隨血流而至肝和肺,逐步發育為棘球蚴。終末宿主犬、狼等吃了有棘球蚴的臟器而受到感染。

人誤食細粒棘球絛蟲的蟲卵後,可患嚴重的棘球蚴病。寄生於人體的棘球蚴可生長發育達10~30年之久。

臨床症狀

初期一般不顯症狀。寄生在肺時,發生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及肺濁音區逐漸擴大等症狀。寄生在肝時,最後多呈營養衰竭和極度虛弱。

診斷鑑別

生前診斷可用皮內反應。取包囊里的液體,用濾紙過濾,裝入瓶內,加入0.5%的氯仿,放在冰櫃中保存備用。對可疑患者皮內注射0.1~0.2mL。注射5~10min後,局部出現直徑0.5~2cm的炎症反應(紅腫)者即為陽性,其準確率可達90%以上。IHA和ELISA等法對人和動物的棘球蚴病有較高的檢出率。死後剖檢時,在肝、肺等處發現棘球蚴即可確診。對人和動物也可用X線透視和超聲進行診斷。

防治措施

(一)治療 可試用丙硫咪唑(90mg/kg,連服2次)或吡喹酮(25~30mg/kg,連服5天)殺滅豬棘球蚴。

(二)預防

(1)消滅野犬。對警犬和牧羊犬應定期驅蟲。用吡喹酮藥餌(5mg/kg)、甲苯唑(8mg/kg)、氫溴酸檳榔鹼(2mg/kg)或氯硝柳胺(滅絛靈、拜耳2353,犬的劑量為25mg/kg)可驅除犬的各種絛蟲。驅蟲後排出的糞便和蟲體應徹底銷毀。

(2)加強肉品衛生檢驗工作,對有病臟器必須銷毀,嚴禁作犬食。

(3)保持畜舍、飼料和飲水衛生,防止犬糞污染。

(4)人與犬等動物接觸或加工狼、狐狸等毛皮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嚴防人體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