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丹

豆丹

世界上的昆蟲約有100多萬種,目前已知可食用的昆蟲達3600餘種。研究發現,幾乎每一種可食用昆蟲都有高蛋白質,低膽固醇,易於消化吸收等特點。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食用蠶蛹、螞蟻、蝗蟲、蠅蛆等各種昆蟲及其幼卵的習慣。

基本信息

簡介

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蟲,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在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態生長的昆蟲,它體形優美,與蠶相似。成蟲時長約5公分,
豆天蛾幼蟲---豆丹豆天蛾幼蟲---豆丹
嫩綠色,頭部色較深,尾部有尾角。從腹部第一節起,兩側有七對白色線。它危害豆葉,齧成孔洞,嚴重時植株盡成光稈,不能結莢。但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地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它高蛋白、低脂肪,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它高蛋白、低脂肪,有溫胃之功效。是天然有機食品,風味異常鮮美,令人食之難忘,是連雲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雲特有”的美味珍品。近年來,中央電視台《科技博覽》、《致富經》等節目曾多次對灌雲豆丹做專題報導。豆丹雖然是大豆的天敵,但是它的肉漿卻無毒無害,是一種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餚,十分鮮美,並有治療胃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特殊療效。據測定,豆天蛾幼蟲的粗蛋白質量分數為65.5%(乾重),其中必需胺基酸占總量胺基酸的52.84%,半必需胺基酸占9.70%;粗脂肪質量分數為23.68%,C162C18脂肪酸占總脂肪酸的99%以上,不飽和脂肪酸為64.17%,其中亞麻酸達36.53%。如果將豆天蛾幼蟲與雞蛋、牛奶、大豆相比,則豆天蛾幼蟲表現出了較高的蛋白質、必需胺基酸及必需脂肪酸質量分數,尤其是C18∶3亞麻酸含量高。同時,豆丹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和維生素B、維生素B2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營養因子。豆丹還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胃病等特殊功效,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品味豆丹

..
很多人認為豆丹是蟲子,一般不敢吃或不願吃,嘗後才讚不絕口。如今,豆丹已風行到淮海地區的高檔飯館,不再是灌雲獨家所有。但其做法與風味,還是以灌云為翹楚。特別是冬季入節豆丹,從豆地刨出後,如何除去土氣,使其更加鮮香美口,更是灌雲廚師一技。由於它只在夏天才生長,所以物以稀為貴,據說冬季的時候豆丹在當地已經動輒上千元一盆。沒有吃過河豚,不知道這人間至味到底如何,小小豆丹就是人間至味,而且它無毒,不用像吃河豚那樣,有冒生命危險。不論是青豆丹,還是入蟄的豆丹,夾兩塊放在口中,上下牙齒一合,一股鮮香立即在嘴裡蔓延、升騰,讓人迴腸盪氣,齒頰生津。閉上眼睛,人仿佛在膨脹,像充足了氣的氫氯球,緩緩升上天空,與白云為伍,與星星作伴,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味小之感。我甚至還發明了一種新吃法,把兩筷子豆丹和一瓣大蒜一起放入口中,細細咀嚼,慢慢下咽,讓鮮香和辛辣充分拌和,上升到腦際再變為汗水涔涔而下,那個滋味真是無與倫比啊。

豆丹做法

傳統的做法先把豆丹放到水裡浸泡溺死,然後用一根擀餃子麵皮的麵杖,墊上一塊木板,把溺死的豆丹從頭到尾擀出內臟,放到水中清洗,去掉糞便即可。擀出來的豆丹肉青中帶白,
..
中間會有一塊淡黃色的豆丹製作過程(5張)油,宛如晶瑩的碧玉。然後把擀出來的肉放進開水鍋里稍微煮一下(需要掌握火候的,否則就不鮮嫩了),使肉凝成完整的長條,接著把凝成條狀的豆丹肉炒一炒裝起來,再把大白菜或者絲瓜清炒,然後加上紅辣椒、大蒜等調料燒煮就可以了。燒熟的豆丹用盆裝好端上來,綠綠的菜,白中帶黃的肉,紅紅的辣椒,色彩誘人,香氣撲鼻,令你垂涎三尺。當然,燉好的豆丹是要趁熱吃的,在氤氳熱氣中,你會吃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雞蛋抱豆丹

原料
主料:豆丹半碗雞蛋四個
輔料:蔥適量姜適量紅椒適量青椒適量
調料:鹽適量胡椒粉適量香油適量
詳細步驟
1、準備好原料。
2、把雞蛋打入豆丹中,放入鹽、胡椒粉和50克的水攪拌均勻。
3、蔥和姜切成末。
4、青紅椒用刀削成小塊。
5、鍋坐火上,入油燒熱,入豆丹液。
6、煎熟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裝出備用。
7、鍋中入油,加入蔥、姜炸香。
8、加入青紅椒炒到約八成熟。
9、倒入豆丹塊炒一炒,加入少量的鹽炒勻,淋入香油出鍋。

豆丹養殖

美味豆丹美味豆丹
放養時期:根據田間調查觀察,豆天蛾幼蟲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陸續入土越冬。因為從幼蟲個體發育來看,放養適期提前有利於幼蟲取食生長,增大個體蟲重。太遲則不能發育到5齡,蟲體小,影響幼蟲產量。綜合分析豆天蛾幼蟲以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結莢初期放養為宜,早的可提前到7月上中旬放養。此時大豆葉片生長旺盛,豆葉已充分展開。接入的1-2齡幼蟲小,食量少,對大豆生長影響不大,從而使豆莢生長與幼蟲生長兩者相互影響最小,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大豆品種的選擇:為了能提供儘可能多的豆葉食料,大豆品種應選擇具有植株高大、生長旺盛、葉片多而大的無限結莢習性的類型,可增加養蟲量,提高單位面積的幼蟲產量。根據大豆的長勢具體掌握養蟲量:長勢好、枝葉茂盛的豆田,可適當多養,反之應減少放養量。如放養過多,總蟲量雖有所增加,但因食料缺乏,蟲體發育不良,提前人士,經濟效益差。從本次試驗看,以每平方米放養l-2齡幼蟲10-15頭為宜。天敵影響:在籠罩外大田條件下,豆大蛾幼蟲還會遭到寄生蠅、螳螂、青蛙和鳥類等的寄生和取食,從而影響幼蟲的產量。根據田間觀察,大田條件下天敵對豆天蛾幼蟲的取食約占總養蟲量的5%-10%,1-3齡幼蟲被寄生、取食率略高於4-5齡幼蟲。平均損失率約80%。因此在大田條下放養低齡幼蟲可適當增加放養量。此外在豆田中飼養豆天蛾幼蟲,不需噴藥防治豆天蛾,既可減少用藥費用,同時又可以生產出無農藥污染的大豆,有利於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又為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

與豆丹相關的傳說

傳說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家鄉終於從海底里冒上來成為陸地。不久,來了一對兄弟,哥哥叫路不平,弟弟叫旁人踩。兄弟倆沒了親人,一起相依為命,在海邊打魚生活。
美味豆丹美味豆丹
後來哥哥長大成人,兄弟倆耗盡家產為哥哥娶了妻子,可是這個嫂子心眼太壞,處處刁難弟弟旁人踩,甚至連飯都不讓弟弟吃。旁人踩沒辦法,就和哥哥分開家單獨過,因為人小力氣也小,日子過得很艱難。沒辦法,他在岸邊的蘆葦里開闢出一塊荒地,種上黃豆,指望靠收成過活。可是,一次他在
美味豆丹美味豆丹
豆地里做活的時候,突然發現黃豆的葉子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蟲子,幾乎把葉子吃的一乾二淨。旁人踩急得大哭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奶奶來到了他的身邊,告訴他,葉子上的蟲子是王母娘娘煉丹的時候灑下的粉末,吃了它可以強身健體,是旁人踩的福分,快起來做著吃吧。旁人踩剛要感謝老人,一轉眼,老人已經不見了。旁人踩爬起來,捉了幾個蟲子回到家煮了吃,呵呵,還真的好鮮好香啊!他沒捨得全部吃光,就把蟲子埋在土裡,留下過冬的時候吃。沒想到,等到收割的時候,那些蟲子全部藏到土裡去了。於是,旁人踩每到餓了的時候,就到地里把蟲子刨上來做著吃。嫂子每天從弟弟的屋子經過,很遠就聞見了弟弟屋裡飄出的香味,很好奇地來看弟弟到底在吃什麼,旁人踩見瞞不過,就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嫂子,嫂子從地里刨起蟲子回家一吃,果然是好東西。第二年,他們一起又開墾了好幾畝地,全部種上黃豆。那一年,他們僅靠蟲子就可以衣食無憂,他們把吃不完的蟲子拿到集市上,讓大家品嘗,立即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讚,紛紛把這種蟲子引進到別的地方,可是,這種蟲子不能生長,每年就只有那塊地方才能有。後來,人們給這種黃豆上的蟲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豆丹。後來那個旁人踩後來長生不老,被招入了天界,後來就做了我們家鄉那裡的土地神。

傳說二

傳說好久以前,在灌雲地區,每逢大家大戶收完豆子後,就會讓一些窮人到地里拾那些遺漏的豆粒(方言叫:放門),於是人們就在收割黃豆的時候在大戶人家的地頭等著。
..
那些幹活的長工,都要故意等到黃豆乾得爆裂了才會往車上裝,目的是讓黃豆更多的灑落在地里。一等到“放門”的時候,人們都搶著去撿拾黃豆粒,孩子們都會在那個時間一窩蜂地湧進地里,搶拾黃豆。在撿拾黃豆的間隙里,餓了,就把黃豆放在豆葉上,點了火,燒著吃。等到黃豆爆裂的聲音傳來,就脫下衣服,扇滅火星,於是就會吃到香香的豆子了。話說灌雲有個地方叫龍王盪,那兒有一個叫簸箕奶奶的叫花子(可能是叫花子吧!記不清了,這還是以前老人講的)她有一次等到放門後,就對小孩說,我來給你們弄點好吃東西!於是就將肩上的簸箕拿下來,往地上一插,端起了許多土,再一簸!於是簸箕里就留下了許多豆蟲!接著放到火里燒,一會兒就有香味飄了出來。小孩們吃過後都說好吃。再找那個簸箕奶奶,哪有人呢?於是人們明白了,這是神仙在給人們帶來一種美味。於是紛紛就在地里找起來,原來地里這樣的蟲子很多很多,就開始興起吃豆蟲了。因為是神仙帶來的嘛,人們說是仙丹,於是就將那豆蟲叫做“豆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