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敬書

二、慢性鼻炎 一、急性咽病 十二、喉階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
平裝: 37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1565990
條形碼: 9787801565990
商品尺寸: 20.6 x 13.6 x 2.4 cm
商品重量: 340 g
品牌: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ASIN: B001277YI6

內容簡介

譚敬書》內容主要是其耳鼻咽喉科臨床經驗總結及重要醫論,包括醫案與內服、外治經驗方。譚敬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現代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專家,曾任湖南中醫學院耳鼻咽喉科教授、教研室主任,是我國第一位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臨床五十餘年,醫論與經驗俱豐,享有盛譽。

編輯推薦

《譚敬書》可供耳鼻咽喉科臨床醫生、實習生、進修生,以及醫學院校耳鼻咽喉科教師、研究生參考之用。
《譚敬書》較為系統地總結了現代著名臨床家的臨床經驗,並介紹了其從醫過程,是現代中醫學術發展概況的反映,它帶有濃濃的時代色彩。《譚敬書》的編輯出版是對現代著名臨床家經驗的梳理,也為人們學習、繼承乃至發展中醫學術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李凡成,男,1952年5月出生,湖南嶽陽人。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畢業(1973-1976),中西醫結合臨床(耳鼻咽喉科)碩士(1981-1984),湖南中醫藥大學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醫師,湖南中醫藥大學學術與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中醫藥學會耳鼻咽喉口腔專業委員會主委,湖南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專家,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審評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藥導報》編委,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知名專家”。曾任湖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湖南中醫學院科技處副處長,湖南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院長、基礎醫學院院長,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全國成人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徐紹勤,男,耳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第九屆湖南省政協常委。1987年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成立後,連續兩屆擔任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兼基礎理論研究組組長。對神經性耳聾、耳鳴有深入研究,曾獲國家及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新藥研究基金資助,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與手段種類較多。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對聾啞兒童聽力康復與言語訓練居國內先進行列,已使上千聾兒得到有效康復,其中已有10餘人考上大學,是湖南神經性耳聾、耳鳴防治中心主任,我省中西醫結合聽科學方面著名專家。臨床創製了棱貝通鼻片、抗滲耳片、複音片等中成藥,獲得了較好療效。自1985年以來,發表論文50餘篇。主要著作有《實用五官科手冊》(1997)、《中西醫結合臨床耳鼻咽喉科學》(1998年)、《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2001年)等。

目錄

醫家小傳
醫家小傳
專病論治
鼻病
一、酒齄鼻
二、慢性鼻炎
三、乾燥性鼻炎
四、鼻竇炎
五、過敏性鼻炎
六、嗅覺障礙
七、鼻衄
八、鼻內熱痛數年案
九、鼻病臨證用方附錄
咽喉病
一、急性咽病
二、慢性咽炎
三、口咽乾燥難忍案
四、梅核氣
五、咽部潰瘍案
六、喉炎
七、頸動脈炎
八、咽喉病臨證用方附錄
耳病
一、外耳濕疹
二、滲出性中耳炎
三、咽鼓管異常開放症案
四、化膿性中耳炎
五、乳突根治術後眩暈案
六、位置性眩暈案
七、突發性聾
八、老年性聾
九、耳聾二十六年案(鏈黴素中毒性聾)
十、耳科飲病
十一、耳病臨證用方附錄
十二、耳鼻咽喉科常用中醫外治法簡介
診余漫話
官竅臟腑相關學說
一、官竅臟腑相關學說的基本觀點
二、官竅臟腑相關學說的源流
清竅清陽相關學說
一、清竅、清陽的概念
二、清竅清陽相關學說的基本觀點
三、清竅清陽相關學說的源流
耳鼻咽喉科氣血痰火辨證
一、氣血辨證
二、濕濁辨證
三、火熱辨證
略論中西醫結合體系的雛形
一、生理學方面
二、病因學方面
三、病理學方面
四、診斷學方面
五、治療學方面
論耳鼻咽喉科領域的中西醫結合
一、關於病因學方面的中西醫結合
二、關於病理學方面的中西醫結合
三、關於診斷學方面的中西醫結合
四、關於治療學方面的中西醫結合
論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
一、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的含義
二、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的幾種主要形式
三、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的臨床運用
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方法學探討
一、臨床研究設計
二、指標的選擇
三、證的研究
四、官竅臟腑相關理論的研究
耳聾治肺
論肺開竅於鼻
一、“肺開竅於鼻”的生理病理特點
二、“肺開竅於鼻”與鼻科臨床
三、“肺開竅於鼻”與西醫學
關於咽鼓管自行吹張法最早記載的考證
薛己喉科學術思想探討
一、診從表里虛實,治分輕重緩急
二、發表多用溫散,急症擅用針法
三、善治慢性喉症,倡導補中益氣
《景岳全書》咽喉篇探析
一、倡喉痹非獨火證,明喉症亦可溫補
二、分虛實辨證剴切,識喉症輕重緩急
三、遣方藥獨具法度,無偏廢內外兼治
四、察症情細緻入微,善變通師古不泥
古代喉痹喉風辨
一、喉痹和喉風的概念
二、喉痹和喉風的相互關係
鼻部炎症辨證論治規律探討
一、鼻部炎症的辨證分型
二、鼻部炎症的治則治法
三、鼻部炎症局部證候的辨證論治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咽喉科的套用
活血化瘀法在鼻科的臨床套用
一、理論依據
二、臨證心法
引火歸原法及其在耳鼻咽喉科的套用
一、引火歸原法的適應證
二、引火歸原法的套用方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若干問題探討
一、扶正固本在治療中的地位
二、溫肺祛風脫敏與急則治標
三、活血祛瘀與鼻黏膜血管血流改變
四、外治療法值得深入研究
附錄
對《內經》關於耳鼻咽喉病證論述的初步分析
一、鼽、嚏
二、出清涕
三、衄
四、鼻塞、鼻窒
五、鼻淵
六、其他鼻病
七、喉痹
八、嗌腫、咽腫、嗌中腫
九、嗌痛、心痛引喉
十、嗌乾嗌燥
十一、嗌塞
十二、喉階
十三、猛疽
十四、失音
十五、其他咽喉病
十六、九竅不通、耳目不聰
十七、耳鳴、耳數鳴
十八、耳閉、耳無所聞
十九、聾、耳聾
二十、暴聾、暴厥而聾
二十一、掉眩
二十二、其他耳病
年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