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精粹今譯

翟《墨子》君子貧見廉,富見義,生見愛,死見哀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尚賢者,政之本也聖王進賢事能不與事,不分祿,賢人不至天子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相愛可止天下禍篡怨恨不知非攻國,不可謂知義鬼神之賞罰必行去其無用,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厚葬久喪,豈實仁義之道哉埋葬有節,不失死生之利天欲義而惡不義,順天意者得賞以樂聲求興利除害,無補也執有命者不仁,暴人之道也喪禮不合親疏尊卑之異富人有喪,乃大悅喜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後仁乎鬼谷子《鬼谷子》捭闔者,天地之道道理、權術、天時,三者合事可成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愚者易蔽,不肖者易懼,貪者易誘遊說人主必言奇,遊說人臣必言私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明管 仲《管子》政令所行,在順民心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欲民之可御,法不可不重得人之道,莫如利之愛者,憎之始也凡國之亡,以其長者治民之本,莫要於令號令著明,賞罰信必,正民之經論人有要用兵當知權衡人君修官上之道,人臣比官中之事興時化,莫善於侈靡無為而制竊,謂之心術修心莫如抱虛守靜外敬而內靜者,必反其性聖人之治,靜身以待之能者無名,從事無事水,具材也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聖人因天,天時不作勿為客民守戰至死者,有數以至焉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治國之道,必先富民,要在重農修身莫過於養心,養心莫過於寡慾出準之令,守諸開闔,此之謂統籌理財輕重之大利,在以重射輕國危出寶,國安行流,御神用寶未賞而破敵,素賞之計也因天下以制天下,此之謂國準孫 鞅《商君書》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復倉廩雖滿,不偷於農世事變而行道異聖人不法古,不修今古者先德而治,今者前刑而法利天下之民者莫大於治用兵在謹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四戰之國貴守戰國之所以治者,法、信、權公私之交乃存亡之本壹賞,壹刑,壹教利祿官爵專出於兵刑無等級明主之勢在法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治國必以法慎

作品目錄

目 錄
老 聃
《老子》
說出來的道,已經不是原來的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醜就暴露了
多言速竭,不如守靜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上善如水,不爭故無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難得之貨,令人行為失常
愛天下如愛已身
善為道者,微妙玄通
致虛守靜,洞察自然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曲則全,枉則直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廢物
師旅過處,荊棘生長;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柔弱勝剛強
無為而無不為
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下士聞道,撇嘴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下有道,戰馬耕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為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治大國,若烹小鮮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有三寶,一日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之飢,因其賦稅重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孔 丘
《論語》
學而時習之
孝悌是仁的根本
吾日三省吾身
治國要敬業守信,節用愛人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過勿憚改
溫良恭儉讓
食不求飽,居不求安
貧而樂,富而好禮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思無邪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能敬謂孝
和顏悅色謂孝
視其動機,察其道路
溫故知新,可以為師
先做後說才是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舉直棄邪,則民心服
禮樂不離仁德
繪事後素
盡善盡美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
富貴貧賤,不以道得之,不欲不去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之道,忠怨二字,
虛偽可恥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中庸是最高的道德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舉一反三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
厚待親近,不棄舊友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不憑空猜測,不固執己見
知錯當改
不知生,焉知死
過猶不及
克己復禮為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君如君,臣如臣,父如父,子如子
政如正
提高品德,修正錯誤
推舉賢良,不仁者自遠
名不正則言不順
學以致用
欲速則不達
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稱為士
善人稱善才為善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智者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殺身成仁
鄭聲淫,佞人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君子以義為質地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
交友有三益三損
愛好有三益三損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九思
性相近,習相遠
恭寬信敏惠,行於天下便為仁
不好學的六種危害
《詩》可以興觀群怨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尊五美,棄四惡,然後可以為政
孫 武
《孫子兵法》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兵貴勝,不貴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出奇制勝
聲東擊西,避實就虛
避其銳氣,擊其疲憊
君命有所不受
觀敵人種種相
兵敗之因
愛兵如愛子
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
無所不可以用間
吳 起
《吳子》
戰爭的性質與對策
六國形勢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
墨 翟
《墨子》
君子貧見廉,富見義,生見愛,死見哀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尚賢者,政之本也
聖王進賢事能
不與事,不分祿,賢人不至
天子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
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相愛可止天下禍篡怨恨
不知非攻國,不可謂知義
鬼神之賞罰必行
去其無用,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厚葬久喪,豈實仁義之道哉
埋葬有節,不失死生之利
天欲義而惡不義,順天意者得賞
以樂聲求興利除害,無補也
執有命者不仁,暴人之道也
喪禮不合親疏尊卑之異
富人有喪,乃大悅喜
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後仁乎
鬼谷子
《鬼谷子》
捭闔者,天地之道
道理、權術、天時,三者合事可成
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愚者易蔽,不肖者易懼,貪者易誘
遊說人主必言奇,遊說人臣必言私
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明
管 仲
《管子》
政令所行,在順民心
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
欲民之可御,法不可不重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愛者,憎之始也
凡國之亡,以其長者
治民之本,莫要於令
號令著明,賞罰信必,正民之經
論人有要
用兵當知權衡
人君修官上之道,人臣比官中之事
興時化,莫善於侈靡
無為而制竊,謂之心術
修心莫如抱虛守靜
外敬而內靜者,必反其性
聖人之治,靜身以待之
能者無名,從事無事
水,具材也
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
聖人因天,天時不作勿為客
民守戰至死者,有數以至焉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要在重農
修身莫過於養心,養心莫過於寡慾
出準之令,守諸開闔,此之謂統籌理財
輕重之大利,在以重射輕
國危出寶,國安行流,御神用寶
未賞而破敵,素賞之計也
因天下以制天下,此之謂國準
孫 臏
《孫臏兵法》
好戰者必亡
用兵之法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
商 鞅
《商君書》
疑行無名,疑事無功
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復
倉廩雖滿,不偷於農
世事變而行道異
聖人不法古,不修今
古者先德而治,今者前刑而法
利天下之民者莫大於治
用兵在謹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四戰之國貴守戰
國之所以治者,法、信、權
公私之交乃存亡之本
壹賞,壹刑,壹教
利祿官爵專出於兵
刑無等級
明主之勢在法
王者不貴義而貴法
治國必以法
慎 到
《慎子》
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家;至南面稱王,則令行禁止
定賞分財必由法
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
官不私親,法不遺愛
立法而行私,其亂甚於無法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不變則衰
孟 軻
《孟子》
何必言利
以五十步笑百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舊題列禦寇
《列子》
不被他物所生所化者,能生化萬物
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杞人憂天
偷盜新解
過猶不及
鳥通人性
夢有六候
覺醒與夢境
愚公移山
東南西北,風俗各異
列子家貧,不受饋贈
類無貴賤,迭迭相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