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

在學期間,徐復就發表了《〈說文心部〉諸形聲會意字詮釋》等學術論文,開始為人矚目。 1936年,徐復至蘇州國學講習會,問學於章太炎;除隨堂聽講,又致力於語源學、方言學的研究,在此期間發表了《漢書臆解》、《讀釋名》、《讀爾雅》等多篇論文。 他的學術專著《後讀書雜誌》始撰於1932年,告成於1992年,整整花費了60年時間。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為國學大師章太炎、黃季剛的學術傳人之一,徐復先生在70多年的教學生涯和學術事業中以“道德文章”著稱,桃李滿天下。
徐復,字士復,一字漢生,1912年1月8日生於江蘇常州的一個書香門第。15歲那年,他以優等成績考取省立常州高級中學;兩年後,又跳級考進金陵大學,師從著名學者黃侃(字季剛),專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在學期間,徐復就發表了《〈說文心部〉諸形聲會意字詮釋》等學術論文,開始為人矚目。
1935年,徐復考進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當時的名師除黃季剛,還有吳瞿安、胡小石、劉衡如、劉確杲、胡翔冬等。1936年,徐復至蘇州國學講習會,問學於章太炎;除隨堂聽講,又致力於語源學、方言學的研究,在此期間發表了《漢書臆解》、《讀釋名》、《讀爾雅》等多篇論文。
抗日戰爭期間,他寓居重慶,白天出去講課,夜晚照樣著書。為防避敵機空襲,他黃昏起就用衣被擋起窗戶,在小油燈旁邊動筆。史學名著中的《〈秦會要〉訂補》及訓詁論集《後讀書雜誌》、《語言文字學論叢》中的許多初稿,就是在這種艱險的環境中完成的。
這段時間,徐復還擔任了軍訓部西北巡迴教育班的秘書工作,輾轉於巴蜀西北等地做抗日宣傳,同時就地調查風俗語言。後來在國立邊疆學校任教時,他專門學習了蒙藏語言文字,解決了“鑴氏”讀音問題、“歹”字字源問題等。
“文革”時期,徐復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一次,有個學生對一排挨斗的教授們大喊“低頭認罪,好好改造”,其中惟一不肯低頭的就是徐復。學生一邊惡罵,一邊伸手一次又一次按壓徐先生的頭部。十年以後,當徐復恢復了老師應有的尊嚴和發言權的時候,他不但沒有為難有過非禮言行的學生,還與人為善地在學業上幫助他們,於是有人撰文“我跟徐老學做人”。
從上世紀初迄今,徐復從容地走過了近百年人生之路;他的治學之路也走得格外從容。他的學術專著《後讀書雜誌》始撰於1932年,告成於1992年,整整花費了60年時間。他為章太炎的《訄書》幾乎做了窮盡式的校注,80萬字,四易其稿,足足用了20多年時間。十年動亂結束後,徐先生兼任過多種職事,如中國訓詁學會會長、江蘇語言學會會長、《辭海》語詞分冊主編、《漢語大詞典》副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專業主任等,無不盡心竭力。他所著述的《〈秦會要〉訂補》、《後讀書雜誌》、《徐復語言文字學叢稿》、《徐復語言文字學論稿》、《〈訄書〉詳註》、《〈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等一系列著作,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學術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