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邏輯

語用邏輯學在本質上是現代自然語言邏輯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各種語用因素尤其是語境、語感、預設和言語行為等與邏輯思維的聯繫。 在中國的語言研究領域,學術發展的成就是顯著的,迄今已經從傳統語言學發展到了現代語言學。 現代語言學側重於語言符號的關係,相應地形成了語形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等新的研究領域。

英文是:pragmatic logic
語用邏輯是特定語境下,話語表達者和接受者以語言為媒介的有效關聯、理性交際與認知。作為一門套用科學,語用邏輯是語用學與邏輯學交叉產生出來的新的套用科學,語用邏輯從語用學的視野來研究邏輯學,是現代邏輯學中語言邏輯的一個新分支。
在語用邏輯中,語用因素包括語境、語感、預設、言語行為等。這些因素在控制著漢語自然語言對邏輯思維的表達。探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正是語用邏輯學的任務。許多前沿研究認為,中國文化是具有鮮明的御用學特徵的文化,認為中國文化是“高語境的文化”(尾關周二《共生的理想》,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頁);與之相關,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具體化的情境性思維方式(參見楊儒賓、黃俊傑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中正書局,1996年版);中國的人“邏輯”是關於漢字元號的“語用邏輯”(張斌峰《近代〈墨辯〉復興之路》,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另參見《人文思維的邏輯――語用學與語用邏輯的維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由此看來,中國語言和文化本來就是一個“高語境”的文化,是一個擅長運用“語用邏輯”理論與實踐的國度,基於此,系統地構架語用邏輯理論體系,挖掘和發揮中國語用邏輯的功能和作用,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上自世紀 80年代以來,中國的語用邏輯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對語用邏輯的研究和套用,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學科:語用邏輯學。語用邏輯學的內容包括:“語用邏輯”的含義;語用邏輯學的發展歷史;語用邏輯學的內容大體包括;語用邏輯學的性質;學習語用邏輯學的價值和意義;學習語用邏輯學的方法,語用邏輯的套用等。語用邏輯在未來的可能發展和最有前景的運用是在認知科學領域,其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它目的在於將語言的經驗描寫引向哲學思辨,並升華為形式論證,再套用於人工智慧技術系統,以實現語言套用的現代化。
語用邏輯學在本質上是現代自然語言邏輯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各種語用因素尤其是語境、語感、預設和言語行為等與邏輯思維的聯繫。對於語文教學工作者來說,是否了解語境、語感、預設和言語行為等與邏輯思維的聯繫,直接關係到是否能夠自覺貫徹“在發展學生的自然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原則。語用邏輯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師範院校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後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語言研究領域,學術發展的成就是顯著的,迄今已經從傳統語言學發展到了現代語言學。傳統語言學側重於語言要素的研究,相應地形成了語音學、文字學、辭彙(訓詁)學、語法(句法)學等研究領域。現代語言學側重於語言符號的關係,相應地形成了語形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等新的研究領域。從研究方法(手段、思路)上看,當代語言學研究中,實際存在四種不同層次的研究趨向:描寫的、解釋的、形式的和技術的研究。描寫的研究,側重於對語言事實進行客觀的刻畫,目的在於說清某種語言現象“是什麼”。解釋的研究,側重於對語言現象進行哲學思考,目的在於揭示“為什麼”存在這種現象。形式的研究,側重於對語言結構進行形式推演,目的在於論證語言形式轉換與推導的可行性。技術的研究,重點在於將語言規則轉化為可以讓機器讀懂並進行操作的人工智慧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