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治療

認知心理治療

當然,認知治療的產生與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

簡介

認知心理治療是一種較新型的心理治療方法,由美國創立,上世紀末被引入我國。主要以改變適應不良的認知為主要目標,通過耐心傾聽病人的問題,給予理解,並幫助他們認識其異常行為表現,指導他們學會用新的方式來改變不良行為以及痛苦的情緒和態度,所以臨床套用很廣泛,如抑鬱障礙、焦慮障礙、強迫障礙、自殺企圖、進食障礙、睡眠障礙、人格障礙、癔症、高血壓、慢性疼痛、軀體形式障礙、婚姻衝突和家庭矛盾、兒童學習困難及行為障礙等等。

概述

認知治療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病人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知活動或認知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像。

認知過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1)接受和評價信息的過程;

(2)產生應付和處理問題方法的過程

(3)預測和估計結果的過程。

認知治療高度重視研究病人的不良認知和思維方式,並且把自我挫敗行為看成是病人不良認知的結果。

妙治心魔妙治心魔

所謂不良認知,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極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導致情緒障礙和非適應行為。

治療的目的就在於矯正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從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為得到相應的改變。

認知治療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限時、短程,療程一般為15—24次,不超過6個月,每次會談時間約為40—60分鐘。
(二)定式化會。每次會談一般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與來訪者複習回顧上次治療及來訪者在家中的行為表現及認知行為作業完成情況,了解症狀好轉有哪些,沒有變化有哪些,症狀加重有哪些。然後,治療醫師和來訪者共同針對某一靶問題進行討論和認知詰難作為本次治療會談的重點。最後在治療會談結束前,進行本次會談的小結並安排布置一定的認知行為作業。總之,每次認知治療會談均根據一定的“議事日程”來合理的分配會談時間。
(三)圍繞問題和不強調過去。處理“此時此地”的問題,而不追究來訪者很早以前的病史。
(四)學習理論為基礎。重新學習比較合適的行為或學習新的認知方式來取代不良的認知結構是治療的目標
(五)平等合作的治療性醫患關係。
(六)科學的研究方法
(七)蘇格拉底式的邏輯提問
(八)家庭作業。為了收集資料驗證假設和練習新的認知結構,鞏固會談的效果,每次治療會談的間歇期都適當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給來訪者。
(九)坦誠布公的治療形式。認知治療的過程是明確和公開的。

認知治療有三條基本原理

第一,認知是情感和行為反應的中介,引起人們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解釋。
第二,認知和情感、行為互相聯繫,互相影響。負性認知和情感行為障礙互相加強,形成惡性循環,是情感行為障礙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惡性循環是治療的一個關鍵。
第三,情緒障礙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認知曲解,這些認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認知曲解得到識別和矯正,患者的情緒障礙會將獲得迅速的改善。
認知治療作為一種獨立的心理治療方法只有20餘年的歷史,但它的產生及其理論基礎的形成是與許多理論學派密切相關的。首先是心理現象學的研究,它認為一個人的觀點和所處的環境對其行為的產生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現代的理論學家有A.Adle.、O.Rank.和K.Horney.。第二是I.Kant和S.Frelld結構理論和深層心理學(既認知包括原先和繼發兩種過程)。第三是G.Kelly的個體建構學說與R.Lazarus的情緒認知理論
當然,認知治療的產生與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同時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又是受到下述6個因素的影響和推動的:新行為主義、溝通理論、心理語言學、記憶研究、電腦科學和認知發展研究。總之,認知治療的理論背景是一個研究領域廣泛的認知科學,以此作為理論基礎,其發展和套用的前景也是令人注目的。
認知治療工作強調發現和解決在意識領域內此時此地的問題,它的許多治療技術是借鑑和引用了各種心理治療的方法。認知治療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緒的中介,因此,不適應的行為或不良情感可以從患者的認知中尋找原因。認知過程對心理問題的影響可表現在兩個層次水平—表面的(或外顯的,如情緒行為表現)和潛在的(或前意識水平的,如固有的認知習慣或信念)。具體來說,認知治療的技術包括兩大方面:行為技術和認知技術。目前常使用的行為技術包括:完成和愉快體驗的評估(M和P技術)、每日活動記錄、逐級加量的家庭行為作業、行為的演練或實踐、心境狀態的曲線記錄等。認知技術在認知治療過去20餘年的發展中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和完善。從最初Ellis的“ABCDE”認知詰難技術,Beck的識別自動想法和改變認知圖式等技術,發展到如何改變認知偏見或識別不良認知的數十種技術。
總之,認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技術還在發展中,因為它出現的時間不長,它的適應範圍仍在繼續擴大。

對認知心理治療理論和實踐的體會

人的心理是極其複雜的,學者們從各自不同的觀察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他們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心理治療的規律,都取得了某些成功。但是,對於複雜的心理問題而言,這些理論和方法又有欠缺。認知心理治療雖然是一種比較新的心理治療,但它卻繼承和發展了許多心理治療先驅的知識和智慧。認知心理治療還吸取了現代科學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以及現象學,認知科學的許多研究成果。其理論的簡明、操作性強、療程短、服從實驗評估的一系列特點,使其滿足了臨床需要。
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患者的問題是由對生活狀況的感知和思維造成的,而不是由生活狀況本身造成的,也不是由其他人或過去的某種事件造成的。因此,我們的責任是對自我打擊的思維進行認識和改變,因為這種思維造成情感和行為障礙。REBT理論還認為人們接受來自外部的非理性思維,並不斷用這種錯誤的思維引導自己。為了克服非理性的思維,REBT理論認為治療師應該使用主動的和指導性的治療步驟,包括教育、建議和布置作業。雖然REBT是教學式的和直接的,但它主要還是讓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自己去想、去感受和去行動,它教育來訪者重新進行自己的思維,治療師的任務是不斷鼓勵和提醒來訪者去做持續和大幅度改變。
最後,引用認知行為治療學家的一段話,對認知心理治療做一個總結:心理的紊亂,總是以對現實的歪曲理解為基礎。從一個片面的角度去判斷現實與推測未來,就會導致社會適應不良。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思維方式,是重返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