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其三

詠懷古蹟·其三

《詠懷古蹟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蹟,讚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勳,並對這些歷史人物淒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基本信息

原文

詠懷古蹟·其三詠懷古蹟·其三
《詠懷古蹟·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註解

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蹟之意。
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紫台: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
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
應上“向黃昏”。環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千載兩句:琵琶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於馬上彈琶琵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後人名為《昭君怨》。
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韻譯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評析

《後村詩話》:《昭君村》云:“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亦佳句。
《唐詩品匯》:劉云:起得磊落(“群山萬壑”二句下)。
《彙編唐詩十集》:吳云:此篇溫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鍾、譚求深而不能探此,恐非網珊瑚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常吉曰:“畫圖”句,言漢恩淺,不言不識,而言“省識”,婉詞。郭浚曰:悲悼中,難得如此風韻。五、六分承三、四有法。周珽曰:寫怨境愁思,靈通清回,古今詠昭君無出其右。陳繼儒曰:怨情悲響,胸中骨力,筆下風電。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國色,而入宮見妒;公亦國士,而入朝見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月夜”當作“夜月”,不但對“春風”,而與夜月俱來,意味迥別。
《唐詩評選》:只是現成意思,往往點染飛動,如公輸刻木為鳶,凌空而去。首句是極大好句,但施之於“生長明妃”之上,則佛頭加冠矣。故雖有佳句,失所則為疵纇。平收不作記贊,方成詩體。
《杜詩解》:詠明妃,為千古負材不偶者,十分痛惜。“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實字解,何能與“空歸”對耶?
《唐詩快》:昔人評“群山萬壑”句,頗似生長英雄,不似生長美人。固哉斯言!美人豈劣於英雄耶?
《杜詩詳註》:朱瀚曰;起處,見鍾靈毓秀而出佳人,有幾許珍惜;結處,言託身絕域而作胡語,含許多悲憤。陶開虞曰:此詩風流搖曳,杜詩之極有韻致者。
《圍爐詩話》:子美“群山萬壑赴荊門”等語,浩然一往中,復有委婉曲折之致。
《唐宋詩醇》:破空而來,文勢如天驥下坂,明珠走盤。詠明妃者,此首第一;歐陽修、王安石詩猶落第二乘。
《唐詩別裁》:詠昭君詩,此為絕唱,余皆平平。至楊憑“馬駝弦管向陰山”,風斯下矣。
《讀杜心解》:結語“怨恨”二字,乃一詩之歸宿處。……中四,述事申哀,筆情繚繞。“一去”,怨恨之始也;“獨留”,怨恨所結也。“畫圖識面”,生前失寵之“怨恨”可知;“環佩歸魂”,死後無依之“怨恨”何極!
《杜詩鏡銓》:起句: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李子德云:只敘明妃,始終無—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後來諸家總不能及。王阮亭云:青邱專學此種。
《詩法易簡錄》:起筆亦有千岩競秀、萬壑爭輝之勢。
《網師園唐詩箋》:奔騰而來,悲壯渾成,安得不推絕唱!
《隨園詩話》:同一著述,文曰作,詩曰吟,可知音節之不可不講。然音節一事,難以言傳。少陵“群山萬壑赴荊門”,使改“群”字為“千”字,便不入調。……字義一也,時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類推。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筆老峭而情事已盡,後半沈鬱,結最纏綿。評:開口氣象萬千,全為“明妃村”三字作勢。而下文“紫台”、“青冢”亦俱托起矣。且“赴”字、“尚有”字、“獨留”字,字字相生,不同泛率,故是才大而心細。
《唐宋詩舉要》:吳曰:庾信、宋玉皆詞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負。至於明妃,若不倫矣;而其身世流離,固與己同也。篇末歸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雖千載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則怨恨分明若面論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載之感也。
《詩境淺說》:詠明妃詩多矣,沈歸愚推此詩為絕唱,以能包舉其生平,而以蒼涼激楚出之也。首句詠荊門之地勢,用一“赴”字,沉著有力。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作者簡介

杜甫像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