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棫

許棫

許棫(1799-1881),近代文學家。字太眉,一字夢西,自號三橿老翁,武進人。著有《東夫山堂詩集》、《東夫山堂詩選》、《三老屋詞》、《馬跡山志》、《續說文雜識》、《韓文札記》等。

人物簡介

許棫(1799-1881),近代文學家。字太眉,一字夢西,自號三橿老翁,武進人。世居陽湖(今常州武進縣馬跡山之麓,(許亦魯之孫)鹹豐元年(1851)舉孝廉(舉人)不赴,主講道南書院十餘年。父流,抵節項學,尤精通經學,造詣頗深,卓然通儒,學者稱之為貞通先生。其好學,才華橫溢,詩詞、國小、歷史、地理均有研究。常謂學生:“人不可有驕心,但不可無傲骨。”所作詩“氣體蒼勁,風格遒上”。晚年治許氏《說文解字》,發微闡奧,前人諸家均未及。著有《東夫山堂詩集》、《東夫山堂詩選》、《三老屋詞》、《馬跡山志》、《續說文雜識》、《韓文札記》等。

主要成就

1. 重修馬跡山志八卷卷首一卷
清·許棫著,清光緒六年(1880)活字本 白紙 線裝 4冊提要:此本流傳頗稀,排印精整。卷首附馬跡山全圖合頁式版畫一幅。 29×17.6cm
2. 夫椒鈕氏十修譜
許棫,同治壬申(十一年1872年)小春月為夫椒十修宗譜作序,全文如下:
十修家乘序
譜有其可疑者,而信者以徵,吾山鈕氏世居雁門,外徙者不一,而周橋為盛。自周橋予戚雲峯九次合修之後迄今垂三十年矣,中更粵逆之亂,流徙死亡,簡編散失,不亟輯而續之將有世次莫辨統系難考,如節乾公以上至宣義公者。於是雲峯子汝襄,慨焉以繼述為志,與從叔稀一及族長晉康任其事,而纘輯之既卒業,乃謁余於東夫山堂,而以序請曰,嘉慶丙寅先大父昭亭公八修之,君祖省輿先生(即許亦魯)為之序。道光乙巳先考雲峯公九修之,時中州周君沐潤令吳江,先考介君丐周君序之,今十修譜成願弁一言為世牒光。余閱之有數疑焉,詰質之汝襄,譜載始祖宣義公女為吳王第八宮妃,江陵進士何君總序雖雲見吳越外傳而邑乘與馬跡山志俱不載,可疑一也。漢諱馥者佐高祖誅秦滅項封輔國上將軍賜鐵卷,漢無此官帶礪之誓,其時亦未有鐵卷之制,可疑二也。元的該丞相以紐為姓,隋書孝義傳有紐因,是紐與鈕不同譜,不之考,而牽合之,可疑三也。至歷代誥敇、遺像,文非漢唐體制,容盡優孟衣冠(注),得毋傅會冒濫,徇世俗誇耀耳目乎。汝襄曰,昭亭、雲峰兩公續修時論之詳矣。但以譜創於前明永樂,歷屆相承,莫之敢改也,故丙寅之修(八修)自宣義以逮的該三十二祖不入系世,傳疑也,節乾以下則世次昭穆釐然其不紊故斷以為第一世祖,傳信也。小子輇才諷說(注)何敢以列祖手澤祖父之所再三訂正者,而輙為更易乎。至歷代誥敕遺像誠為相沿陋習亦不敢以舊譜所列而薙削之。予曰然。疑者疑之,而信者信之,斯信乘矣。予之文不能希先大父及周君之作於萬一,而汝襄則可謂能繼武也已。乃書其往復之說以為序。
同治歲次壬申(十一年1872年)小春月
篠墅許棫拜撰
註:
1、優孟衣冠:典故《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有一個叫孟的雜戲的藝人常以談笑旁敲側擊地勸說楚王。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孟就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神態和孫叔敖一模一樣。莊王以為孫叔敖復生,讓他做宰相。孟以孫叔敖的兒子很窮為辭,並趁機對楚王進行規勸,莊王終於封了孫叔敖的兒子。後來就用"優孟衣冠"比喻假裝古人或模仿他人。
2、“輇才諷說”,是指憑藉著輕浮的小才講故事的人,“諷說”一詞,是動賓結構。也就是才疏學淺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