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第三季

記住鄉愁第三季

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組織實施,由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攝製的大型紀錄片。 該紀錄片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是一部以看得見的古村鎮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託,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大型紀錄片。 《記住鄉愁》第三季於2017年1月2日起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節目介紹

在這一季當中,節目組將用鏡頭引領著大家,去領略每一座古鎮不同的地緣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其中不僅包括小巧精緻的江南庭院,粗獷大氣的北方院落,也會有典雅端莊的徽派建築,和樸實無華的西北大宅,各式各樣,不一而足。這些風格各異的古鎮建築,牽動著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思鄉情愫,每一座古鎮背後飽含的文化底蘊,正是每一個遊子心頭難以替代的濃濃鄉愁。

《記住鄉愁》第三季,用生動講述、客觀記錄的方式,帶你走進一座又一座中國古鎮,跟隨著《記住鄉愁》的鏡頭,親眼見證我國各地古鎮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在古鎮溫情四溢的情懷裡,在心頭那抹被勾起的故土情懷中繾綣輾轉,渴求期盼著歸於心靈之上的落葉歸根

。《記住鄉愁》第三季,於2017年1月2日登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第三季共60集,每周一至周五晚20點播出,隨後還將在央視一套、九套,以及全國衛視頻道陸續播出。

節目列表

集號日 期節 目地區編 導主持人配 音片尾曲
11月2日《烏鎮-枕水人家 立志進取》浙江周密徐俐方亮心念
21月4日《三河鎮-仁愛為本 誠信立世》安徽宋魯生楊陽春曉心念
31月5日《千燈鎮-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江蘇王曉宇魯健方亮心念
41月6日《漫川關鎮-相商有則》陝西韓輝楊陽方亮心念
51月9日《南潯鎮-絲韻古鎮 以義為利》浙江李娜孟盛楠春曉心念
61月10日《安海鎮-閩南僑鄉 善行天下》福建王曉宇王端端方亮再憶江南
71月11日《同里鎮-明取捨 知進退》江蘇于濤蔡麗娜方亮再憶江南
81月12日《孝泉鎮-孝老敬親 推恩及人》四川李玲、焦楊李七月春曉再憶江南
91月13日《霍童鎮-滴水穿石 堅韌不拔》福建張曙麗柴璐方亮再憶江南
101月16日《漆橋鎮-孔府人家 重義輕利》江蘇夏健楊陽方亮再憶江南
111月17日《昌珠鎮-藏鄉祖地 固本守源》西藏宋魯生楊陽春曉時間的遠方
121月18日《新城鎮-清身潔己》山東張琳蔡麗娜春曉時間的遠方
131月19日《青木川鎮-平等待人 公平處事》陝西王玉亭柴璐方亮時間的遠方
141月23日《朱仙鎮-家國情懷志 精忠報國恩》河南王星晨魯健方亮時間的遠方
151月24日《安居鎮-勇於擔當》重慶趙興明栗娜方亮時間的遠方
161月25日《西塘鎮-枕河而居 至善為樂》浙江王寶成楊陽方亮月亮看我
171月26日《李莊鎮-義字當先》四川郭宗福、解非蔡麗娜方亮月亮看我
181月30日《崇武鎮-忠勇報國》福建呂明月楊陽方亮月亮看我
191月31日《大津口-腳踏實地 勇於擔當》山東周棟楊陽方亮月亮看我
202月1日《黃姚鎮-樂善好德》廣西羅慧鈞韓佳方亮月亮看我
212月2日《石牌鎮-急公好義》湖北袁玲楊陽方亮美麗鄉愁
222月3日《江灣鎮-積小善 成大德》江西韓輝栗娜方亮美麗鄉愁
232月6日《偏岩鎮-尊賢崇德》重慶劉衛國、曾磊柴璐方亮美麗鄉愁
242月7日《八陡鎮-孝傳一方》山東盧肖伯楊陽春曉美麗鄉愁
252月8日《歸州鎮-舍小家 為大家》湖北張溶韓佳方亮美麗鄉愁
262月9日《磧口鎮-休戚與共》山西馬勝會栗娜方亮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72月10日《新城鎮-西部重鎮 盡忠職守》甘肅宋魯生李七月方亮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82月13日《西莊鎮-滇南邊鎮 百忍成金》雲南王曉宇楊陽春曉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92月14日《西沱鎮-與人為善》重慶陳雪梅蔡麗娜方亮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302月15日《神垕鎮-守正出新 變中求進》河南董萌楊陽方亮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312月16日《梁子鎮-重規守矩》湖北張昌旭、劉月紅柴璐春曉飄滿月光的河流
322月17日《賀街鎮-遵祖德 行義事》廣西李娜宮柏超方亮飄滿月光的河流
332月20日《黃橋鎮-無畏進取》江蘇王曉雯李七月方亮飄滿月光的河流
342月21日《羅城鎮-同舟共濟》四川王玉亭吳鵬方亮飄滿月光的河流
352月22日《舊州鎮-忠勇愛國》廣西藍雲劍楊陽方亮飄滿月光的河流
362月23日《大陽鎮-精益求精》山西梁星蔡麗娜方亮正在回來
372月24日《萬靈鎮-守本心 行正道》重慶劉占國楊陽方亮正在回來
382月27日《娜允鎮-多元共存 和諧共生》雲南郝夢、李國瑜楊陽方亮正在回來
392月28日《岩頭鎮-義以為上》浙江邱珏韓佳方亮正在回來
403月1日《五鳳鎮-包容並蓄》四川呂明月王端端方亮正在回來
413月2日《桃花潭鎮-唐風詩韻話情義》安徽周旭、李婕楊陽方亮過家家
423月3日《土城鎮-堅韌執著》貴州鍾勇宮柏超方亮過家家
433月6日《七里坪鎮-丹心一片家國情》湖北龔群楊陽方亮過家家
443月7日《慈城鎮-慈孝傳家》浙江李光昊王靜方亮過家家
453月8日《娘子關鎮-忠勇代代傳》山西支建慶楊陽方亮過家家
463月10日《赤坎鎮-嶺南僑鄉 崇文尚義》廣東趙志勇蔡麗娜方亮故鄉的目光
473月13日《龍門鎮-循祖訓 奉義行》浙江孫濤李七月方亮故鄉的目光
483月14日《松口鎮-客家古鎮 桑梓情深》廣東楊華蔡麗娜方亮故鄉的目光
493月15日《古田鎮-公而忘私 勇於擔當》福建薛榮唐天驕方亮故鄉的目光
503月16日《賒店鎮-重信守諾》河南李娜吳鵬方亮故鄉的目光

分集劇情

第1集 烏鎮——枕水人家 立志進取

昔日的烏鎮,水路比陸路發達,附近的農民習慣搖著船,把自家種的蔬菜瓜果帶到這裡,換來一家人的生活所需,這種傳統的水上集市已經在烏鎮延續了數百年,如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悄然改變著烏鎮,水上集市的規模越來越小,但古鎮上的居民依然會在特定的節假日裡趕上一趟集,回味一份過往的水鄉生活。“最後的枕水人家”是人們對烏鎮的另外一個稱呼,這個稱呼既深藏著烏鎮人的鄉愁,也包含了人們對水鄉的眷念和懷念。

第2集 三河鎮——仁愛為本 誠信立世

在安徽中部,煙波浩渺的巢湖西岸有一座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因豐樂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交匯而得名“三河鎮”。古鎮原是巢湖中的一處沙洲高地,千百年的滄海桑田,古鎮逐漸與陸地連為一體,由於曾是百鳥栖息的地方,古鎮也因此有過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鵲渚”。如今,三河鎮的古街、古橋、古民居還依然保留著明清時期建築風格,是皖中地區最具徽派特色的水鄉古鎮。

第3集 千燈鎮——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千燈這座千年古鎮,就是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先生的家鄉。受顧炎武精神影響的千燈人,積極抵禦外敵抗爭,血灑疆場,用一縷縷忠魂不斷演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使命。顧炎武的思想不僅在戰爭年代鼓舞了一代人,今天依舊激勵著千燈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

第4集 漫川關鎮——相商有則

一曲漫川大調雜糅著南腔與北調,唱出了這個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陝西山陽縣漫川關,北枕秦嶺,南依漢水,一片小小的盆地被群山環繞。作為陝西的南大門,漫川關鎮距離陝西湖北兩省交界不過8公里,自春秋時期就是秦國和楚國的紛爭之地,千百年來,烽火不息。

第5集 南潯鎮——絲韻古鎮 以義為利

古時候的南潯因產絲聞名天下,輯里湖絲曾用來做康熙的龍袍。因為絲,南潯人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湧現出一批富豪。按財富的多少劃分,這些人被形象地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可是別以為這裡最金貴的是財富。當傳奇不在,財富散去,如今南潯人真正傳承的,是這些商業巨賈們流傳下來的信義精神。

第6集 安海鎮——閩南僑鄉 善行天下

本期節目將圍繞善行天下在安海的傳承和發展來展開,通過宋代黃護倡議建造的安平橋、晚清倪人俊倡辦百年育嬰堂、民國時期陳清機發展實業造橋鋪路、張世源父子慷慨解囊修繕白塔等慈善義舉等,講述安海從“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的風采。

第7集 同里鎮——明取捨 知進退

第一絲朝霞的微光割破水霧,在河水中折射出粼粼波光,江蘇同里,這個安定祥和的鎮子,帶著江南水鄉獨特的魅力,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從古時候的富庶殷實,到今天的興盛繁榮,日新月異,歲月更迭,橋下流水如往昔流淌依舊,橋上人家也日益心境敞亮。古巷深處的青石板可能磨損老舊,但“走三橋”風俗里對幸福的渴望,“知進退”智慧中對人生的徹悟,卻代代相傳,不曾流失。

第8集 孝泉鎮——孝老敬親 推恩及人

位於川西平原西北部的孝泉古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時,這裡誕生了《二十四孝》中“湧泉躍鯉”的故事,如今,孝泉人用真實的生活講述著現代版的孝行故事。孝泉的常住人口中,十個人裡面就有一位是8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他們的長壽密訣就藏在節目裡,敬請收看。

第9集 霍童鎮——滴水穿石 堅韌不拔

在福建寧德的群山秀水之間,棲息著小小的古鎮,名為霍童。溪水繞堂而過,鳥鳴御風而行。早在唐宋時期,霍童就被道家方士稱為“天下第一洞天”,有道是“未登霍童空尋仙”。茶樹蔥蘢,石板上走過的是千年歷史,古街里販賣的是舊日民俗。在這安寧祥和的土地里,暗含著最堅硬的種子,和最柔軟的流水,共同造就了這裡如絲般堅韌的人們。

第10集 漆橋鎮——孔府人家 重義輕利

漆橋鎮位於高淳區,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商貿古鎮。鮮為人知的是,它是除山東曲阜以外最大的孔氏後裔聚居地。自孔子後人孔文昱在漆橋定居以來,孔氏後人在這裡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孔氏家族“崇儒重道,重義輕利”的家風對漆橋古鎮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形成了當地淳樸重義的民風,並濡養了一代又一代漆橋子弟,無論他們留在故鄉,還是走向遠方,“憂道不憂貧”的祖訓都是他們為人做事的準則。

第11集 昌珠鎮——藏鄉祖地 固本守源

晨起焚香祈願,十月河中沐浴。這裡的人們敬天地神靈,也惜宇宙萬物,傳承溫情,也勤勉當下。他們植根深厚的歷史底蘊,展望著更精彩的未來。這裡誕生過西藏的第一位藏王,開墾過第一片農田,建造過第一座宮殿,興起過第一個村莊。歷史的長河流淌,昌珠的過往是璀璨的波光,記載著不朽的華章。傳承著古老的藏戲,描畫著千年的唐卡,堅守著對土地的敬重,謹記著祖輩的教誨,歷史的車輪飛馳,昌珠的未來是絢爛的地平線,承載著下一刻的無盡光輝。

第12集 新城鎮——清身潔己

新城鎮,位於淄博市桓台縣西部,地處桓台、鄒平兩地交界。山東新城鎮因“清身潔己”的處世美德入選第三季《記住鄉愁》。如何挖掘清正廉潔?山東新城鎮王氏家族的故事最為典型。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新城王氏人才輩出。在明清300年間因考中30位進士而聞名天下,有“齊魯第一進士家族”的美名。

第13集 青木川鎮——平等待人 公平處事

青木川,這座古老的小鎮因一棵古老的青木樹而得名。蜿蜒的老街傍著河水,如河上一條飛起的青龍回首張望,人們也稱它“回龍場”。在那些熟悉的屋檐底下,青石板長街中的故事也像從未變過。羌人相傳的古老神祇賜給人們醫術,教誨醫者“釋比”為眾生祛除病痛。對那些起了貪心、拒絕窮人的,神會降下懲罰,把他們變成羊,生受人鞭打,死了也要剝皮做成鼓。從那以後,每當“釋比”們要為百姓治病,都會敲響手中的羊皮鼓。鼓聲咚咚,是神的警示,使得古鎮堅守公正、平等,一如往昔。

第14集 朱仙鎮——家國情懷志 精忠報國恩

本期圍繞“家國情懷志、精忠報國恩”,從岳飛廟每天第一燭香火、木版年畫篆刻《精忠報國圖》,件件都印載著這座被忠勇文化浸潤千百年的歷史古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古鎮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以及人文、自然景觀。景區親水平台、下八行商業街、木版年畫製作與展示、四面牌坊等景區的有代表性的元素等均成了朱仙鎮文化名片的絕佳展示。景區夜場燈光秀也於近期開放,如夢如幻的水上演出,點亮了夜晚的啟封故園。

第15集 安居鎮——勇於擔當

安居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境內,瓊、涪兩江交匯之地,因瓊江古稱大安溪,集鎮居於大安溪畔,故而得名“安居”。來到安居古鎮,感受最深的就是它的古樸和寧靜,1000多年的時光記憶,仿佛都被鐫刻在這古老的街巷中,巷子裡雕樑畫棟的古宅,歷經磨礪依然挺立的祠堂,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這裡過往的輝煌與榮耀。

第16集 西塘鎮——枕河而居 至善為樂

西塘,又名“胥塘”,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伍子胥在此興修水利,引胥山之水灌溉此地。這裡唐宋時就因為便利的水運逐漸形成了繁華的集鎮,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而現在,西塘更是江南的一道絕美風景。

第17集 李莊鎮——義字當先

在中國的長江沿岸,坐落著數不勝數的小鎮與村莊,但當得起“萬里長江第一鎮”美名的,唯有四川宜賓的李莊。這座沿江而建的小鎮,南北朝時便已是長江沿岸貨物的集散地,南來北往的人們不僅在這裡進行貨物貿易,也帶來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南腔北調在這裡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鎮風韻。當然,為李莊留下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是它昔日貿易鼎盛的輝煌,而是李莊人“義字當先”的傳統和它衍生出來的諸多動人故事。

第18集 崇武鎮——忠勇報國

崇武古鎮,顧名思義,是一個崇武尚義之地。這裡的人銘記歷史,也看重繼承,忠勇精神在這裡世代傳承,綻放出新的花朵。位於福建東南沿海的崇武,三面臨海,西連陸地,東臨台灣海峽,自古以來就頻遭海寇侵擾。明洪武二十年,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範倭寇入侵,修建起一道海疆長城,崇武就是其中一座海防石城。因為建鎮而湧入的大量士兵和家屬,讓昔日荒涼的海邊漁村,迅速發展為沿海軍事重鎮。以軍人後代的身份自認的崇武人,把擁軍、參軍當作傳統,崇拜忠勇,更崇拜英雄。在他們看來,為國家壯烈犧牲的人們值得永遠紀念,因此,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小小古鎮擁有十幾座用以祭奠英靈的廟宇,傳為佳談。

第19集 大津口——腳踏實地 勇於擔當

山東泰安大津口,坐落在泰山東北的大山深處。唐代以前中國歷代帝王登山封禪,都要途經此地。沿水路而行的帝王們在這裡下船登岸,當地也因此得名“大津口”。隱匿在群山之中的古街古巷,古樹古宅,盡顯滄桑古樸。大津口看上去有著江南水鄉般的靜謐靈秀,這裡四面環山,碧水翠柏把這座古鎮裝點得宛如一處世外桃源。

第20集 黃姚鎮——樂善好德

黃姚古鎮,素有“小桂林”之稱,深受樂善好德影響的黃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一個個關於善德的溫暖故事。清光緒年間,梁都散盡家財,為貧困子弟謀得讀書的機會。皇帝深受感動,給梁都的父母頒發了一道“善教家風,教子有方”的聖旨。從此善德的種子就根植在了黃姚人的心中。他們在國難當頭之時,能夠無私的接納和善待來古鎮上避難的文人志士。

第21集 石牌鎮——急公好義

石牌鎮位於湖北省中部,是著名的豆腐之鄉,古鎮有8萬人,其中3萬豆腐郎遍布中國500多座城市,古鎮與豆腐有著深厚的淵源,漫長的歷史中,石牌鎮陸續湧現出了用米茶救濟災民,接濟陌生的逃難商人,一門四代歷經百年重修寺院等一個個故事。“急公好義”,不僅讓石牌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更為古鎮贏得良好的口碑,帶來了延續至今的繁華。如今,石牌人把祖輩急公好義的精神帶進了新生活,在困難時相互扶持,喜悅時彼此分享,讓石牌在青石灰瓦間有了溫度,有了幸福的滋味。

第22集 江灣鎮——積小善 成大德

江灣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境內,古鎮地處三山環抱的河谷地帶,東有靈山,南有攸山,北有後龍山,梨園河從古鎮前蜿蜒流過,山與水的交融為江灣平添了許多靈氣,古鎮人家“積善成德”的精神也得以延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江灣人。

第23集 偏岩鎮——尊賢崇德

重慶北部有一處位於兩山之間的溪谷,裡面深藏著一個寧靜的小鎮。當年,先民們被甘冽的河水所吸引,來到此地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溪谷兩岸,高崖懸垂,偏斜欲倒,恰如一個口袋把小鎮包裹其間。小鎮也因為這片岩壁而得名“偏岩”。

第24集 八陡鎮——孝傳一方

在八陡,有一座歷經千年而香火不衰的寺廟,裡面供奉的既不是天地神明,也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一個普通的女子。這女子既無社稷之功,也無大義之行,僅憑一樁孝行感天動地,傳為美談。這個名叫顏文姜的女子,出嫁便喪夫,公婆因此而苛刻於她,她不僅從未有怨言,還加倍地孝順公婆,甚至在大水泛濫的時候,用身體堵住了泉眼,犧牲自己保住了公婆。顏文姜的故事感動了十里八鄉,人們相傳,她歿而為神,位列仙班,坐化之處的泉眼流成了一條河,從那以後,此地的山叫顏山,水叫孝水,泉叫孝泉,八陡也被稱為孝鄉。孝婦河靜靜流淌,不僅滋養著八陡的子民,也將孝悌精神化為一種信仰,衍生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第25集 歸州鎮——舍小家 為大家

在屈原的故鄉歸州,每年的端午節都有一項特殊的慶祝儀式。當地人手舉招魂幡,吟唱著悲愴的招魂曲,行船江上,呼喚先生魂歸故里。在歸州,還流傳著許多屈原的事跡。其中,少年屈原“藏米救人”的故事就在當地廣為傳唱,小小的舉動,施救了四方百姓,更深藏著“哀民生之多艱”的憫人情懷。千年來,屈原的故事不息,歸州人在屈原祠里寄託鄉愁,也把屈原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代代相傳,在新的時代里,演繹出一段又一段的動人故事。

第26集 磧口鎮——休戚與共

初冬時節,位於山西省西部黃河岸邊的磧口古鎮,已經寒氣逼人,距離這裡不過1000米之處,是黃河當中一個暗礁叢生的地方,叫作大同磧,磧口正是因為“大同磧”而得名。對於舊時的磧口船工們來說,闖大同磧是對他們各項技術和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不僅可以充分磨鍊個人膽識,更能考驗多人協作,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休戚與共的古鎮人創造了商業上的輝煌,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第27集 新城鎮——西部重鎮 盡忠職守

新城古鎮位於川甘交界,從文成公主入藏,到南宋元年三置榷場,作為絲綢之路的站點之一,不僅商貿往來繁多,更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記載,新城鎮原名洮州城,始建於北魏時期。明洪武十二年,洮州城外發生叛亂,叛亂平定後,人們在原址修建了一座新的城池,取名“新城”。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邊防,調遣大批軍隊駐守此地,大部分士兵來自江南。從此,高原的剛毅與水鄉的溫婉一同在新城人的血液中流淌。從此,腳下是祖上的“新”故鄉,遠方是再也回不去的江南。

第28集 西莊鎮——滇南邊鎮 百忍成金

本期節目以西莊鎮團山“百忍”家風為切入點,以團山的歷史脈絡、百忍傳家的文化解讀為軸線講述發生在團山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團山村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以及人文、自然、建築景觀,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展現了中國人難以磨滅的鄉愁。

第29集 西沱鎮——與人為善

坐落於重慶東部的西沱古鎮,依山傍水走過千年的時光。西沱有一條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街,沿著江邊碼頭一直蜿蜒爬上古鎮之巔,彎彎曲曲的古街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因此被稱為雲梯街,成古鎮一景。宋時,西沱是巴鹽古道的起點,從水路運到這裡的鹽,經由雲梯街一路運到湖南、湖北等地。在沒有便利交通的時代,幾千幾萬噸的貨物靠著背夫們的雙腳,沿著雲梯街走出了大山,西沱也因鹽而生,成為了川東地區的商貿重鎮。如今,隨著交通工具的發達,背夫們早已淡出了歷史,但西沱人卻沒有忘記曾為古鎮帶來繁榮的他們,背夫們的動人故事,一直在老街傳揚。

第30集 神垕鎮——守正出新 變中求進

河南中部的古老小鎮——神垕,明清時期,民間這樣描述盛時的神垕:“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時至今朝,當你走進神垕,首先映入眼中的仍是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擔當著“鈞瓷之都”的標誌性符號。在“鈞瓷之都”有個老傳統,窯工們在辛苦勞作之後,都愛去戲台周圍坐一下。早在宋朝,這裡就有了“一把泥”戲班。由於時代變化,“一把泥”戲班逐漸沒落,古老的唱腔在古鎮上幾近消失。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賀小娟竟提出,要重組戲班,恢復“一把泥”劇團。

第31集 梁子鎮——重規守矩

一年一度的開湖節,在涼爽的九月於湖北梁子湖區拉開了帷幕。作為湖北第二大淡水湖,梁子湖的水清澈如明鏡,甚至可以直接飲用。梁子湖的中心有一座小島,名為梁子島,雖然面積不大,但交通便利,水運發達,早在明清時期便是商貿之鎮,被世人稱為“武昌魚故鄉”。居民最多時,竟達萬餘人。為了守護這片美好的土地,梁子鎮居民每年禁漁、休湖期長達五個月。這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規矩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被破壞,反而愈發深印在梁子鎮人的內心深處。太陽東升西落,日月星辰交替,梁子鎮人守護著這顆“水中明珠”,也守護著那些口口相傳的動人故事。

第32集 賀街鎮——遵祖德 行義事

在廣西、湖南、廣東三省交界,臨江、賀江交匯處,坐落著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賀街。在這裡,漢族、壯族、瑤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自漢代起就和睦相處。到如今,經過千年的通婚融合,各族人民早已不分彼此,同是一家。古鎮裡林立著的二十幾座宗祠,是賀街人共同的精神聖地,祠堂里鐫刻著的祖訓家規,早已流淌在了賀街人的血液里。“遵祖德,行義事”是這些告誡中的共同的內容,也是賀街人做人行事最看重的原則。

第33集 黃橋鎮——無畏進取

南臨長江、東靠黃海、北通蘇北大平原——在江蘇泰興一塊地理位置獨特的土地上,坐落著黃橋古鎮。這種位置,使它成為了歷史上的軍事重鎮,經歷過數次戰爭,宋代抗金,明代抗倭,直到近代仍戰事頻繁。黃橋又是一個富庶之地,豐富的物產被外敵覬覦,既無險要地勢可守,也無堅固城牆可防,於是古鎮出現了一座座連線民宅的圈門,每逢戰事,圈門關閉,便成為禦敵的銅牆鐵壁。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圈門的軍事用途不再,街頭巷尾敞開的圈門和黃橋鎮保留的許多戰爭遺蹟一道,成為古鎮的獨特風景。無數承載著黃橋人無畏精神的故事,也伴著這些風景,綿延流傳,代代不息,並在新時期書寫出新的篇章。

第34集 羅城鎮——同舟共濟

本片結合羅城古鎮特點以“同舟共濟”為主題,深挖古鎮背後的故事,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天色剛亮之時,羅城古鎮便已甦醒。四百多年的長街上,方桌竹椅間,茶香早已從壺裡溢出,浸潤羅城人的生活。四川省樂山市的羅城古鎮,歷史上乾旱缺水。明朝時人們懷著“有舟必有水”的嚮往,把老街修成了一艘大船的樣子。

第35集 舊州鎮——忠勇愛國

廣西西南部,風光旖旎的鵝泉河邊,坐落著一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鎮——舊州。這裡是壯族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一座風景秀美的小鎮,“江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裡一直有著“小桂林”之稱。但它並非只是單純擁有著江南柔弱之美。鎮子距離中越邊境不到20公里,這樣的地理位置讓它歷來飽受戰火的紛擾。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小鎮,為了保家衛國,形成了尚武之風,壯拳便一直在這裡流行。從前將士日常操練的重要科目,現在則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這讓舊州人更多了幾分錚錚鐵骨,忠勇愛國的信念也隨之滲入這裡人們的血液之中。

第36集 大陽鎮——精益求精

大陽古鎮位於山西省西北部,至今已有2600年歷史,被譽為“三晉第一鎮”。明清時期,小小的鎮裡雲集著300多家手工制針作坊,有著“九州針都”的美譽,這裡製作的鋼針曾隨著晉商的足跡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還遠銷西歐、中亞等地。鋼針雖小——直徑不到1毫米,手工制針卻要耗費8個小時,通過72道工序,歷經幾十件工具的打磨。歷史上,大陽人對鋼針工藝精益求精的“強迫症”,讓小小的鋼針為這座千年古鎮帶來了持續300多年的繁榮與興旺。

第37集 萬靈鎮——守本心 行正道

爾雅書院,位於萬靈古鎮中心,這裡成為了書院創辦人的陳列館也是德廉教育基地,這裡越來越多的造訪者,只為延續和傳揚一種‘守本心、行正道’的精神品質。本期以萬靈古鎮喻茂堅和趙氏宗祠所蘊藏的故事為載體,通過展現喻茂堅重視家風家訓,嚴格約束子孫注重品德修養,體現出“守本心,走正道”的精神品質,反映當地淳樸的民風,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展示古鎮的特有風情和建築風格,展現榮昌的歷史文化。

第38集 娜允鎮——多元共存 和諧共生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這片土地上,娜允,這座有著“邊地綠寶石”之稱的古鎮,靜靜散發著柔和而寧靜的光輝。娜允古鎮,每隔五天就有一次早市。傣族的調料、佤族的木材、拉祜族的山貨,漢族的生活用品……各個民族不同的元素在這裡和諧相融,形成這個小鎮獨特的風景線。這裡的人們,雖不是同一個民族,卻共同經營著安寧祥和的生活。而它的歷史和傳說,不知不覺間,已經流傳了700年。

第39集 岩頭鎮——義以為上

三百里楠溪江,在江寬水緩的中游孕育出了浙江溫州岩頭這座千年古鎮,這裡從古至今都重視社會公德,主張見利思義,義利並重,“義以為上”的精神在悠遠的歲月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1991年岩頭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本期節目全面展示古鎮優美的人文景觀、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展現中國人難以磨滅的鄉愁。

第40集 五鳳鎮——包容並蓄

成都龍泉山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古鎮,在這裡,沱江分流成蜿蜒小溪,四周青山環抱,景色宜人。鎮子坐落於五座大山環抱之中,因山峰極像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於是得名五鳳鎮。走在五鳳鎮的大街小巷,僅從七座獨具風韻的廟宇、會館,和交相輝映的南北派建築中,就能領略到濃郁的和諧韻味。當然,更令人欣慰的,是古鎮開放包容姿態在新時期綻放的異彩。

第41集 桃花潭鎮——唐風詩韻話情義

桃花潭鎮位於涇縣西南部,太平湖下游,是涇縣旅遊重鎮。該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唐詩之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使桃花潭聞名千古。該鎮桃花潭、查濟兩個旅遊景區文物景點眾多,景色秀美,已被授予國家4A級景區和多個稱號。為展示千百年來桃花潭延續下來的情義之風,本期節目還採訪了現代出現的見義勇為、義捐救治,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兒孫照顧老人等內容,通過訪談,將典型事例一一展示,弘揚時代新風。

第42集 土城鎮——堅韌執著

貴州習水的一方土地上,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先民們崇拜河裡一種會飛的鰼魚,便把這種最終化身成龍的魚當做圖騰,稱自己為“鰼人”。這個地方,就是後來有“川黔鎖鑰”之稱的土城古鎮。千百年來,土城人始終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無論歷史風雲如何變幻,鰼魚堅韌執著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人們直面挑戰,奮勇向前,守護家園。今天,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土城人正在用堅韌與創新、汗水與智慧,為自己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43集 七里坪鎮——丹心一片家國情

青石板鋪就的街面,經過數百年磨洗,帶上了一種時光獨有的溫潤。街道兩邊的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窗木門,蒼桑之感濃郁到仿佛要順著屋脊飄散開來。這就是長勝街——七里坪鎮的主街。本期節目集中反映了紅安縣七里坪鎮走出三支紅軍主力,英雄的七里人民過去赤膽忠心、保家衛國,今天的七里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赤膽忠心報效國家的感人故事,再現了特色小鎮七里的人文歷史、風貌。

第44集 慈城鎮——慈孝傳家

四明蒼蒼,姚水泱泱。坐落在這片祥和土地上的古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吞併吳國之後,為彰顯霸主地位,在三山環抱、碧水縈繞之處建起一座城池,是為慈城。在這座以“慈”為名的古鎮裡,每一處山水、每一條街巷,都深深烙印上了慈孝文化的印記。這,就是人們幸福的底氣。

第45集 娘子關鎮——忠勇代代傳

娘子關鎮下董寨村素有跑馬習俗,民風剽悍、尚武勇猛。娘子關村依山而建、順水而居。本期節目以“忠勇代代傳”為主題,集中反映了娘子關古鎮獨特的長城關隘文化、水鄉村落文化、紅色軍事文化和民俗傳統文化。

第46集 赤坎鎮——嶺南僑鄉 崇文尚義

東西兩座圖書館的鐘聲響起,把赤坎人從睡夢中喚醒。赤坎從譚江水系裡發育,植根這方飽經滄桑的土地,汲取著腳下紅色黏土的營養,形成了“崇文尚義”的文化傳統。地處沿海的赤坎是著名的僑鄉,外來文化的進入,讓這裡早早地成為時尚之地。視野開闊的赤坎人越發明白知識的重要,於是,往日的繁華集市里,矗立起兩座圖書館,一東一西,給赤坎鎮帶來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千百年來,許多故事都已經成為過往,風雲變幻,在海外打拚的遊子也情牽故鄉。“崇文尚義”的文化基因,載於鄉愁,世世相承,代代傳揚。

第47集 龍門鎮——循祖訓 奉義行

浙江省龍門古鎮,是孫權後裔的聚居地。傳說孫權的祖父孫鍾曾用半塊瓜救濟三位神仙,善行義舉換來了子孫的福報。從此,龍門孫氏就把“義”奉為家族處事的原則,延續著古鎮的文脈和傳統。在歷代先人的大義感召下,龍門鎮幾百年來,修堤壩、改水道、建義渡、辦義學的善行義舉不斷湧現。

第48集 松口鎮——客家古鎮 桑梓情深

作為嶺南四大古鎮之一,鬆口自古堪稱非凡之地:既是客家人的家園之一,亦是我國著名的僑鄉。自唐以來,鬆口人先祖陸續從中原地區遷移至此處定居。由於這裡處於兩河交界處,水陸交通便利,地利加上人和,使得鬆口商貿往來絡繹不絕,逐漸成為梅州最為繁華的鄉鎮之一。歷史文化的淵源,逐漸形成鬆口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勇於開拓的銳氣與濃重的故鄉情結和諧地融為一體,釀出了一個個動人故事。千百年過去,梅江水晝夜輪迴奔流不休,大庾嶺四季更迭生機盎然,鬆口人正伴著一曲曲悠揚的客家山歌,一路向前。

第49集 古田鎮——公而忘私 勇於擔當

在福建省西北部的大山深處,一片豐饒的土地上,古田人辛勞耕作,世代繁衍;而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古田會議在此召開,更是給這座千年古鎮永遠地烙印上了紅色印記。當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紅色的革命文化相碰撞的時候,古田,這座千年的古鎮,綻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

第50集 賒店鎮——重信守諾

中國古代以九為尊,歷來只有皇城才能修建九座城門,而深藏於伏牛山南麓的小鎮賒店,卻榮享著同樣的待遇。一個不同凡響之處,不禁引人猜想,這裡深藏著怎樣的神秘故事。古鎮歷史近兩千年,趙河、渭河在此交匯,東去入漢江。鎮子裡,古老街道縱橫交錯,商鋪旌旗迎風招展,深院大宅沉靜棲居,這一切,都凸顯著賒店獨特的氣質。千年時光,成就了一座古鎮的繁華,更塑起了一城人的守諾美譽。

第51集 東里鎮——勇於拼搏

本集節目以東里鎮為主體,展示了東里古鎮的民俗風情、歷史掌故等內容,講述潮人出洋打拚、艱苦奮鬥的故事。該片還選取具有勇於拼搏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把古今東里人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向全國人民、海外潮人展示東里鎮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故事。

第52集 潭門鎮——情系“祖宗海”

東北風起的時候,是潭門漁民離家的時候。風裡攜著海水的味道,他們在船頭揮手,但沒有離別的哀愁,因為在南海深處,有他們的鄉愁。海南瓊海,臨海而建的潭門鎮因海而興。3萬多潭門人,至今保留著傳統的農業漁業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在漁船機械化之前的年代裡,漁民使用古老的帆船,依靠季風和洋流出海,潭門港口成為前往南海的最佳選擇。千百年來,家門前這片海既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祖宗海”,也是值得世代守護的家園。如今,潭門人熱情擁抱現代生活方式,情牽著故鄉,夢卻在更遼闊的南海上放飛。

第53集 禮州鎮——重情有義

古老的城門,見證著古鎮的歷史變遷。位於四川安寧河谷腹地的禮州鎮,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走過了2000多年的歲月。穿越歷史,一路走來,古鎮人家始終把“情義”二字放在心中。從西禪寺燈閣中數百年不息的燈光,到現代的義務消防隊,禮州人用一個個善行義舉把他們對古鎮的情感,融入到這片世代生活的熱土之中,給古鎮帶來了長久的安寧與祥和,也讓這片青山綠水環繞間的美麗家園得以生生不息。

第54集 沙灣鎮——禮樂傳家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廣州人往往是從一頓早茶,開啟一天的悠閒。但是在番禺的沙灣古鎮,人們卻有更為雅致的休閒方式——音樂。音樂主要是地方音樂:或是琵琶哀怨,或是高胡悠揚,或是粵劇深情。曼妙的廣東音樂,就這樣滲透進沙灣人的身心。如今的沙灣古鎮,依舊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韻,滄桑的老街縱橫交錯,古舊的青石路蜿蜒曲折,老屋的磚雕和彩畫多姿多彩。這一切,也記載著古鎮過往的繁盛與輝煌。漫步在古鎮的街道上,絲竹之聲不絕於耳,曼妙的音樂和古老典雅的嶺南建築相協成趣,別有情調,浸潤著一代代古鎮人的心田,激盪起他們對未來生活更美的憧憬。

第55集 興安鎮——義勇立世

湘江北去,灕水南流,兩江交匯之處的興安古鎮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水運樞紐。古鎮中的民居臨水而建,依然保留著宋、明兩朝的風格。數十座古老的石橋,連線著靈渠的兩岸,柳樹垂垂、漫漫水街,寧靜而悠遠。以義為先,勇於擔當,是興安人千年不變的風骨,始終不曾改變。如今,古街老巷中,人們依舊傳唱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動人往事。

第56集 光祿鎮——滇中古鎮 為而不爭

光祿古鎮,身處滇中腹地,這裡曾經是中原進入雲南邊疆的必經之路,有“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之稱。最令人稱奇的是:身處邊地要塞,歷經三千餘年風雨,光祿卻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千年磚瓦,百年草木,無不記錄著這裡的和諧、寧靜、安詳。千百年來,“為而不爭”的處世哲學,滲透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帶給了光祿古鎮長久的和諧安寧。

第57集 舊州鎮 ——屯堡古鎮 義字當先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充沛的雨量和宜人的氣候使得田野肥沃豐產,這裡是有著“黔中小江南”美譽的舊州古鎮。舊州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人文風韻。數百年來,漢苗兄弟在這裡和諧相處,多元文化在這裡融會貫通,“崇義、行義”的民風在這裡延續傳承。這一切,既賦予了舊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更使得古鎮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正所謂“舊州不舊,歷久彌新”。

第58集 西樵鎮——男兒當自強

節目走進西樵,先後前往三湖書院、南海觀音文化苑、陳啟沅紀念館等景點,開展為期10天的旅途。通過深入的了解,將西樵的自然美景、歷史文化和嶺南特色,以及世代傳承的鄉愁元素展現給海內外華人。

第59集 竹溝鎮——勇於開拓 敢為人先

竹溝始建於明成化年間。這裡原來有東西兩座寨門:東門對接的是古官道,西門直通楚國腹地南陽。由於當地盛產優質鐵礦石,一代代竹溝人,紛紛加入打鐵行列,竹溝鐵匠名噪一時。而今,這裡正譜寫著新時期一曲曲奮鬥的壯歌,描繪著一幅幅美好的畫卷。同時,這裡的人們沒有忘記對青山綠水的鄉愁,以及流淌在血脈里的家鄉記憶。古老的文化之脈,貫穿古今,開啟未來。

第60集 興坪鎮——和山睦水

位於廣西桂林的興坪古鎮,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古鎮因青山而秀麗,因水而柔美,20多公里的灕江繞鎮而行,把古鎮妝點得靜謐婉約,如詩如畫。清澈的灕江映襯著兩岸的青山綠樹,好像一幅散發著墨香的山水畫卷。在歲月無盡的流轉之中,一代代興坪人就是在這樣山的庇護水的滋養下安享著他們的幸福生活,也守護著這片美麗家園。

(參考資料: )

節目音樂

《記住鄉愁》節目自2014年8月1日開始歌詞徵集活動以來,受到全國各地及海外華人華僑的極大反映和廣泛的參與熱情。最終12首歌詞入選。這些歌詞譜曲錄製後已經在《記住鄉愁》第一季和第二季節目中播出。成為《記住鄉愁》系列節目的一大亮點,廣受觀眾好評。《記住鄉愁》第三季節目延續了前兩季的成功經驗,陸續在節目中推出鄉愁歌曲。

片頭曲

《鄉愁》

作詞:黃石

作曲:孟慶雲

演唱:雷佳

歌詞:

多少年的追尋,多少次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遊子,你可記得土地的芳香。媽媽,你可知道兒女的心腸。

一碗水,一杯酒,一朵雲,一生情。

片尾曲

《心念》

作詞:陳濤

作曲:王備

演唱:湯非

歌詞:

瑟瑟霜風不息,臉頰橫飛凍雨,止不住鄉愁油然而起,雨聲淅淅瀝瀝,我在天的這邊

你在天的那裡,沉吟中故鄉青山剪影,心心念念不已,總是在萬家燈火閃亮

我知道我將終老他,捨不得鄉愁離開胸膛,明月重升 已天涼,捨不得鄉愁離開胸膛

相見如夢 應無恙

《再憶江南》

作詞:樊孝斌

作曲:孟文豪

演唱:尚雯婕

歌詞:

風吹雲散 荷葉綠連天,左三年 右三年 在心田,細雨纏綿 花紅楊柳岸,任思念 不停息 像火焰

一別多年 看雁飛江南,夢裡往來一千遍,珍藏思念 寄一份祝願,願故土 願親人 永平安

舊夢已遠 槳搖烏蓬船,左三遍 右三遍 在眼前,黃昏炊煙 月落江水面,你的美 如畫卷 長掛念

一別多年 看雁飛江南,夢裡往來一千遍,珍藏思念 寄一份祝願,願故土 願親人 永平安

節目評價

人民日報:鄉愁中的家國情懷

鄉愁是什麼?是遠方故土的一城一池、一磚一瓦,是來自家鄉的一碗水、一盞燈、一道小吃、一聲問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記住鄉愁》的片名源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不僅指思鄉之情,也是家庭觀、文化觀、社會觀的具體體現。

2015年至今,百集電視紀錄片《記住鄉愁》通過鄉村民俗和家風祖訓,啟迪人的心靈、撥動人的心緒,傳遞出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價值訴求,呼喚著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回看百集故事,創作者走遍青山綠水,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將鄉愁之情寓於視聽作品,體現了電視人的文化自覺和時代擔當。

日前,《記住鄉愁》第三季已登上電視螢屏。第三季把對鄉愁的詮釋與國家發展、社會生活相結合,引領向上、向善的價值觀,鐫刻著時代印跡,彰顯著當代風格。這部作品以地域為單位,記錄了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反映了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的累累碩果,呈現家鄉風景之美、人民生活之美、民風民俗之美。創作者立足當代生活,圍繞家訓傳承,講述古今故事,力圖將“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與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繫起來,通過“以孝為本家業興”“民族和諧代代傳”等主題內容,突出中華美德的閃亮因子,增強當代社會的價值認同,弘揚和諧美好、誠信友善的時代風尚。

《記住鄉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家、鄉、國三者一脈相承、一體相通。記住鄉愁,就是留住家庭根脈,傳承家國情懷。在作品中,創作者用視覺符號呈現故土的風光,以畫外解說闡釋鄉愁的內涵,試圖從更廣闊的視角、更多元的維度,挖掘鄉愁表達的深遠意義,體現“家國兩相依,有國才有家”的價值理念。三年來,《記住鄉愁》選取了百餘個村落,派出幾十支創作團隊,是電視人用腳底板走出來的優秀之作。創作者採擷四方,串聯片斷的記憶,把抽象的鄉愁化作家門口的一座山、一條河,將“仁義興家”“積善成德”等傳統文化基因融入一句地方諺語、一條家庭規矩,情景交融、情理互生,喚起人們想家、念家的質樸真情。

無論是對內增強凝聚力,還是對外提高傳播力,講好中國故事都至關重要。《記住鄉愁》強調故事化敘事、生活化敘事,善於在平凡中捕捉偉大,從細節中發現崇高,使作品既有史料價值、文化價值,又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引導力。從“枕水人家,立志進取”的浙江烏鎮到“仁愛為本,誠信立世”的三河古鎮,從“滴水穿石,堅韌不拔”的霍童古鎮到“孝老敬親,推恩及人”的孝泉古鎮,這部作品將人文歷史與當代生活融會貫通,創作者從一桌家宴、一座祠堂、一副對聯、一所舊居入手,引出一個故事、一段佳話,於細微之處見真情。

對於遊子而言,鄉愁不僅是情感的寄託,也表現為一種尋根意識、一種認同意識。以“閩南僑鄉,善行天下”的安海古鎮為例,《記住鄉愁》把個人的情感放大並升華,走出方寸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尋找最廣泛的中華共識,匯聚全球華人的團結力量。《記住鄉愁》是一部有愛、有情、有溫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精神的作品。它將人們的思念和情感融入這股家國的暖流,彰顯了信仰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描摹出了一個有愛的時代、一個溫暖的中國。

節目圖冊

記住鄉愁第三季 記住鄉愁第三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