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禪寺[江蘇南通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江蘇南通觀音禪寺]

冀中平原春天碧綠萬頃,麥收季節金浪濤濤,古剎觀音禪寺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風光旖旎的錦繡畫卷上。\r\n這座歷經滄桑而又煥發生機的千年古剎,一定可以成為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現代人心靈棲息的港灣。

基本信息

簡介

觀音禪寺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座落在古城保定東北15公里處的清苑縣國公營村,登上寺內寶塔攬勝可以東望白洋淀水波浩淼,西眺太行山飛來之峰,一望無垠的大平原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如臨仙境。京津保高速公路似彩虹橫貫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沿革

觀音禪寺始建於隋唐時期,歷盡千年滄桑,歷代皆有廢興。宋遼明皆曾重建。其中,金大定年間(1161年)、明正德年間(1517年)兩次重修,規模巨大,據碑文記載重修的觀音寺“輪煥疊美,天花散彩……香火續千年之焰,常明照大地之光。”於此可見觀音寺當時的規模興盛之一斑。然而這座千年古剎在民國初年拆廟辦學的浪潮中被毀壞殆盡。

一九九二年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觀音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明空老法師應請自北京法源寺卓錫來此,承擔起中興古剎重任,他不顧年邁體衰,主持修復工作,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奔波於京津,積聚人力物力,歷時四載,彌勒殿、觀音殿、念佛堂(藏經樓)先後落成。七層寶塔巍峨屹立。一九九五年大雄寶殿開光,此大殿完全模仿北京法源寺明清風格大殿而建,全木結構,飛檐翹拱,雕樑畫棟,典雅雄壯,別具一格。自此,昔日荊棘叢生,荒草遍野之地,一變而為莊嚴道場。

住持

一九九六年明空上人示寂,監院真廣法師繼任住持,籌措善款,先後又興建了九層舍利塔祖師殿、客堂、齋堂及兩序寮房、綠化美化寺院、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僧才建設,使觀音寺發展成為新型佛教叢林。

真廣法師做為保定市佛教協會會長,協助政府宣傳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積極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率眾熏修、具足正信、嚴淨毗尼、勤修三學;親自講經弘法、並印贈經書、創辦刊物、組織佛學交流、培訓居士骨幹、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他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為村民打井、修路、捐資助學、救災扶貧、濟危濟困,受到政府表彰和民眾的交口讚譽,他住持的觀音寺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他本人也被推舉為縣、市、省政協委員。

規模

觀音禪寺現占地50餘畝,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綠地1500平方米,寺內綠茵綴地,松柏挺拔,花木搖翠,奇芭獻瑞,建築宏偉、寶相莊嚴,特別是堪稱當地一絕的雙塔景觀,吸引八方朝聖。西塔,塔分七層,塔中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地藏王菩薩和送子觀音。塔的南門供奉民間普遍信仰的無生老母,塔名“當陽寶塔”,乃上古沿傳至今。東塔,塔分九層,高達51米,塔內供奉過去七佛、多寶佛、毗盧遮那佛。第九層供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故名“舍利寶塔”。每逢佛教盛大節日,善女信男,摩肩接踵,絡繹不絕,香火鼎盛,為當地的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